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4篇
综合类   354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Summary Malaria prevention is a main challenge for physicians, nurses, health officers and tour operators. The attack rate of malaria in travellers is 1–10/10,000 departures, and the case fatality rate of imported malaria is around 0.5/100. Travellers should be informed about the risk they are going to take, how to protect against mosquito bites, about the antimalarials they will have to take and about what to do when a malaria breakthrough should occur.The 4-aminoquinolines (chloroquine, amodiaquine) remain the drug of choice for the prevention ofPlasmodium vivax and of sensitiveP. falciparum infections. The problem is to find an effective and safe drug combination for travellers to areas whereP. falciparum is either resistant to chloroquine, to Fansidar (the combination of pyrimethamine plus sulfadoxine) or to both. These travellers will probably best be protected by an individually tailored drug combination, which includes amodiaquine or mefloquine as baseline drugs, and a supplementation with Fansidar, Maloprim (the combination of pyrimethamine with dapsone), paludrine or an antibiotic.  相似文献   
52.
Summary A radiologically normal human nucleus pulposus was extracted with 4 M guanidinium chloride and the non-collagenous proteins separated from the proteoglycans by dissociative density gradient centrifugation. Lysozyme was identified as a matrix constituent of the normal, mature human nucleus pulposus.Supported by Public Health Service Training Grant ES-07088.  相似文献   
53.
低地板有轨电车用盘式永磁电机直驱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低地板有轨电车用传统牵引电机布置不便、传动效率低等现状,提出一种盘式永磁电机直驱独立车轮方案.电机整体悬挂于构架外侧,使得电机质量为簧上质量.由尺寸方程估计电机基本尺寸后,再使用编写的电机CAD(Computer-aided Design)程序设计60kW电机以满足有轨电车牵引需求.采用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无位置传感器矢量控制方式对电机进行牵引控制.根据车辆导向控制特点,分别对转向架同侧电机和两侧电机进行差速控制.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下搭建电机控制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电机控制响应快、鲁棒性高;多个电机协调导向性能好,适应直道和弯道线路的控制需求.  相似文献   
54.
研究了单位圆Δ={z∈C:z<1}内系数为亚纯函数的齐次和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亚纯解的增长性,同时精确估计了解的微分多项式取小函数值点的迭代收敛指数和迭代下收敛指数.  相似文献   
55.
盘式无刷直流电机动态性能仿真的场路耦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电机的瞬变电磁场与外电路耦合起来,直接考虑无刷直流电机系统中电机本体与驱动控制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考虑盘式电机磁场三维分布的影响,对盘式电机的二维磁场模型进行了完善,建立了盘式无刷直流电机动态性能仿真较完整的数学模型,提高了动态性能仿真的精度;提出了“相带运动法”模型,较好地处理了盘式的电机式、转子相对运动问题。用此法对盘式无刷直流电机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56.
驱动圆盘犁是一种新型的耕作机具,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它的设计主要是采用传统的设计方法,而本文利用了仿真这一现代设计方法,为驱动圆盘犁的设计提供了依据,缩短了产品的开发周期为了实现仿真设计,本文运用相对运动的原理,对驱动圆盘犁进行了运动分析,并建立了驱动圆盘犁圆周上任意一点运动的轨迹方程和运动方程,并以此建立了数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在AutoCAD环境下,利用其内嵌的AutoLISP语言和DCL对话框语言,从运动学的角度对圆盘犁的运动过程进行动态仿真通过运行此仿真程序可以直观地看出驱动圆盘犁的运动轨迹,灭茬效果、速度曲线,并在此基础上对驱动圆盘犁运动参数进行分析、优选,得出较优的速度比  相似文献   
57.
分析二进制码盘、循环码盘的特点,提出一种新型的具有三种区域模式的绝对武码盘设计方案。分析结果表明:该码盘将码道的区域分成三种模式,既集成了二进制码盘与循环码盘的优点,又在不增加码盘体积的情况下提高了分辨率,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8.
为从植物中寻找具有光调节生物活性的物质,通过滤纸片法和薄层色谱自显影技术,以金黄色葡菌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草分枝杆菌(Mycobacteium phlei)、环状芽胞杆菌(Bacillus circulans)为供试菌,对10种热带雨林植物进行光活化抗微生物活性的筛选和活性部位的确定.结果表明:0.1mg的狗花椒(Y10)氯仿提取物对枯草芽胞杆菌具有明显的光活化抗微生物活性,在紫外光照射后和黑暗中抑菌圈相差4mm,薄层色谱中0.5mg Y10氯仿提取物抗枯草芽胞杆菌的抑菌圈最大.本研究为进一步从该植物中寻找新型光敏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9.
 蚊子能够依靠一个大长径比的高弹性、高强度的天然“微针”——口针无痛地刺入人体皮肤并吸食血液,且刺入过程中从未发生过任何强度问题。本文设计1套高精度微力测量系统对蚊子口针刺入皮肤的刺入力进行在体测量。测量结果表明,蚊子口针刺破皮肤时的刺入力仅约16μN,而且蚊子在进一步的刺入皮肤过程中,口针作用力还将进一步减小并保持在一个极小的值(甚至接近零)附近上下波动,而采用同样实验方案测量的特制人造针头(尖端曲率半径仅约1μm)的刺入力可达165mN,且随着刺入深度的增加人造针头作用力还将继续增加。通过对蚊子口针的刺入机制分析,发现蚊子口针的微纳观结构及特殊的刺入方式是使其刺入皮肤超级省力的根本原因。该研究结果可为微针给药系统及微针的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60.
应用声发射及盖格尔定位算法,实验研究了不同巴西盘岩样加载破裂失稳过程.结果表明:声发射事件主要由于裂纹扩展产生,在初始加载阶段直至裂纹萌生之前,其声发射活动不是很明显;一旦岩样出现初始裂纹,在相应的应力点声发射事件明显增多;在微裂纹扩展的非稳定阶段至岩石破坏瞬间,声发射活动变得异常活跃,声发射事件变化率最大.由此直观反映了巴西盘试验过程初始裂纹的产生、扩展空间位置及扩展方向,即大部分试样的破坏是从一加载端开始,而少数试样的初始裂纹是在岩样的内部产生.同时,声发射事件定位也是岩样内部应力场演化过程的宏观表现,这对于深入研究岩石破裂失稳机制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