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7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揭示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最一般的规律,中国的阴阳学说在质上是辩证唯物的。小波分析理论作为具体的数学方法,其中不可避免地蕴含着辩证的规律,以古典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来分析小波理论,给小波理论以全新视角的阐释。  相似文献   
172.
It is necessary to take into account that every ontology and also every scientific system draws a picture of the World according to the abstractions and presuppositions which were accepted, consciously or unconsciously,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That is why Aristotle, Hegel, and the paraconsistent logics gave us different world views. On the basis of contemporary logics, including paraconsistent logics,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what the objects of the Aristotelian logic are, what are the presuppositions used in it, what are the meanings of its terms and how their meaning was changed when used in other theorie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July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173.
符号是数学思维的载体,符号化思想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研究微积分教学中的符号化思想,揭示其内在规律性,是微积分教学研究的需要,也有方法论意义.研究发现,要剖析微积分教学中的符号化思想,应该从其语义、结构和辩证法等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74.
割裂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的相互联系,孤立地、片面地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必然导致单纯认识论意义上的“工具理性”和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的“功利实践”。面对环境的危机、生态的失衡和发展的困惑。应该立足于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三位一体的视角,对生产力和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准确地定位和探讨,力争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持续、共赢的发展莫定更加充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5.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美好生活观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唯物史观视角下的美好生活观的主体维度、目标维度、内容维度、方法维度构成其基本维度,蕴含唯物主义原色、工人阶级本色、科学社会主义底色等本质特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背景下,唯物史观视角下的美好生活观蕴含丰厚时代价值,对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建设具有鲜明现实启示,坚守人民立场、扩充自由时间、践行自由劳动、个人全面发展分别对应新时代美好生活建设的价值支撑、重要标识、实践基础、时代旨归。  相似文献   
176.
行为功利主义是指以行为的效果来确定行为正当与否的伦理学理论。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看,行为功利主义将经验主义和抽象的人性论作为理论基础,得出的个人本位的利益取向无法正确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其普遍化仁慈等理念也并非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唯有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着眼于人的自然性和类特性的统一,将个人置于其所属的社会之中,并以集体利益为价值导向,致力于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实现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辩证统一,进一步辩证考察行为功利主义的存在价值和内在缺陷,才能为人们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提供合理的方向与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