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5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8篇 |
专业分类
教育与普及 | 3篇 |
综合类 | 259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篇 |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5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4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0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25篇 |
2006年 | 10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13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8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安徽巢北地区坐落着一个"M"型的山脉,近年来对该地区的构造、地层和古生物化石已有很多的研究积累,但对于岩浆岩,由于分布和发育有限而研究程度较低。文章应用LA-ICP-MS锆石微区分析技术对该地区出露的岩体进行了精确定年。结果显示,岩体中含大量岩浆成因锆石,以高的w(Th)/w(U)比和振荡结晶环带为特征。样品中16个测点的n(206Pb)/n(238 U)加权平均年龄为(100.8±1.3)Ma,代表该岩体的形成年龄。巢北地区位于下扬子北缘,近年来关于下扬子地区中生代岩浆岩研究的年龄数据尚无小于100 Ma的报道,而在本区西侧紧邻的郯庐断裂带南缘上,其岩浆岩的形成时代介于132~103 Ma之间。因此,巢北地区侵入岩在时代和成因上,和郯庐断裂带的联系更加密切。 相似文献
112.
对西藏冈底斯西部措勤县打加错地区粗粒二长花岗岩、中粒二长花岗岩、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法定年、锆石同位素组成、主量元素测定,获得年龄值分别为(43.5±1.5)Ma、(44.2±2.6)Ma及(44.2±1.7)Ma,结合区域岩浆侵位规律,根据侵入岩地质特征、岩石学、同位素年代学、岩石化学等特征,将研究区出露的花岗岩划分为喜山早期侵入岩,属冈底斯-念青唐古拉中酸性杂岩带南亚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物质来源与上地壳变质泥岩的部分熔融有关,所形成的构造环境与区域构造背景息息相关,是始新世末喜马拉雅陆块同冈底斯陆块碰撞,陆-陆碰撞造山结束后相对松弛阶段的产物,构造环境同碰撞花岗岩。 相似文献
113.
西昆仑赞坎铁矿区英安班岩锆石U-Pb年代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昆仑赞坎英安斑岩的锆石LA-ICPMS年龄和LA-MC-ICPMS 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样品均获得了较为一致的主体年龄,分别为533±10 Ma及527.4±9.0 Ma,都归为古生代,而不是前人所归为的前寒武纪布伦阔勒群.选用其中一个样品进行,锆石Hf同位素组成实验,其赞坎英安斑岩εHf(t)值为-3.31~-9.02,平均为-5.40,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Hf平均地壳模式年龄为TDMC=1.70~2.06 Ga(去除其中两个U-Pb年龄异常高值),峰值在1.7~1.8 Ga左右,与锆石形成年龄533 Ma相差甚远,说明这类锆石的母岩中主体是再造的古老地壳,同时也可能混合幔源,对应着1.7~2.0 Ga地壳再造. 相似文献
114.
通过对南祁连山党河南山东段乌里沟金矿区中酸性侵入岩锆石U-Pb年龄测定及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探讨了岩体形成的构造环境及其与金矿成矿的关系。矿区角闪石闪长岩体侵位年龄为457±6.3 Ma,岩石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SiO2为48.98%~59.16%,Al2O3为14.51%~16.77%,K2O+Na2O为8.24%~9.47%,属准铝质、碱性-过碱性岩系列;DI为58~79,属I型花岗岩类;岩石Cr和Mg#值较低,Na2O和K2O含量接近,表明源岩含有较多的壳源成分;稀土总量中等,轻稀土富集,具弱Eu负异常;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K、U,亏损Nb、Ta、P、Ti。矿区二长花岗岩属碱性岩系列,比角闪石闪长岩稀土总量低、更加亏损Nb、Ta等,与角闪石闪长岩属同一岩浆源,分异程度比角闪石闪长岩高。两种岩石均具岛弧岩浆岩特征,是中晚奥陶世南祁连俯冲到较浅部位熔融形成。岩体金含量高,目前探明的矿体产于岩体内部及接触带,围岩蚀变强烈,显示岩体为金矿成矿提供物质来源和成矿热液。 相似文献
115.
为确定与金厂金矿成矿有关的岩浆类型、活动时限和构造背景,采用LA-ICP-MS技术对研究区花岗斑岩开展了锆石U-Pb年龄及原位微区微量元素测定。结果表明:锆石环带发育,wTh/wU值>0.4,具有岩浆锆石特征;锆石年龄分布于220Ma和103~123Ma 2个区间,代表了2期岩浆事件;对2种锆石分别命名为捕获岩浆锆石和新生岩浆锆石;锆石的地球化学和年龄信息显示捕获岩浆锆石的原岩为早三叠世花岗岩;锆石微量元素信息暗示花岗斑岩是早三叠世花岗岩高度熔融结晶分异、侵位于浅部氧化环境而形成,这一过程导致新生岩浆锆石负Eu异常程度降低。新生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113.5±3.8)Ma,与成矿年龄一致,据此认为早白垩世的岩浆事件是金厂金矿成矿事件的直接原因,成矿背景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后的岩石圈伸展。 相似文献
116.
对柴西西岔沟新生界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的研究表明:沉积源区主要为遭受150~290 Ma热事件影响的阿尔金山带,在晚近纪晚期以后有古近系的加入;同时记录的发生于源区的构造热事件最早为海西早期,在海西中期有所加强,海西晚期之后至燕山早期为主要时期,尤以海西末-印支期最为鼎盛;在整个新生代源区抬升渐强、剥蚀加快.阿尔金断裂在8 Ma活动加强,在新近纪晚期表现为活动加剧,同名山系快速隆升,成为柴西主要物源区.柴西地区沉积源区在相对固定的态势下,也有一定分异性,即物源区的变更.古阿尔金断裂是存在的,随青藏高原内不同块体依次向北拼贴,且阿尔金断裂具有多阶段活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7.
四川盆地西部的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作为反演前陆盆地构造演化的物质基础,因缺少精确的同位素地层年龄阻碍了对盆山演化的进一步理解。作者在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中发现了一套火山(碎屑)岩夹层,通过 LA-ICP-MS U-Pb 同位素定量分析,获得1件凝灰岩样品中岩浆锆石的结晶年龄,其加权平均值为(214.7±1.6)Ma,属于晚三叠世诺利期。该年龄结果对四川盆地西部须家河组岩石地层单元的划分与对比可提供重要参考,同时为进一步约束龙门山隆升与川西前陆盆地的演化、古特提斯洋关闭等重大事件时限提供了新证据。基于四川盆地及周缘的区域火山活动对比结果,表明诺利期中期(210~222 Ma B.P.)是中国西部地区一次强烈的区域火山喷发阶段,其范围从羌塘地体延伸到东昆仑地体,所对应的构造事件并非传统的印支运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8.
实验以轻烧氧化镁和锆英石为原料,采用湿法共磨工艺,合成了镁锆质熟料。井以此为主要原料研制了镁锆铬质浇注料。实验证明,镁锆铬质浇注料的抗渣侵蚀能力、抗渣渗透能力较高。 相似文献
119.
采用坩埚法研究了锆英石加入量对镁质浇注料的抗渣性的影响,用水急冷法研究了锆英石加入量对镁质浇注料的热震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配料中锆英石的增加,浇注料抗渣渗透性增强,抗渣侵蚀性降低,抗热震稳定提高。主要探讨了镁锆质浇注料抗渣渗透性机理。 相似文献
120.
福建明溪锆石巨晶中的斜锆石、锆石矿物包裹体及其成因启示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福建明溪是我国和火山岩有关的锆石巨晶的典型产地.通过对该地的锆石巨晶晶体形态及其包裹体的研究发现,福建明溪锆石巨晶四方柱明显较双锥发育,表面有熔蚀结构,内部结构均匀;锆石巨晶中发现的斜锆石包裹体和其它产地斜锆石相比具有贫大离子半径元素U,Th,Y,Zr/Hf高的特点.巨晶中的锆石包裹体的拉曼光谱有两种不同类型,其中一类锆石包裹体的拉曼谱和变质及热处理锆石相似,说明锆石巨晶形成时曾经历过变质作用过程.锆石巨晶及其包裹体特征暗示锆石巨晶不是玄武岩结晶产物,和伴生的刚玉巨晶相比其来源可能更深,是壳一幔物质相互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