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6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109篇
系统科学   88篇
丛书文集   36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63篇
综合类   2088篇
自然研究   1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98篇
  2014年   126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21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以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区县单元流动人口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探究流动人口迁移距离特征与其城镇化影响的区域差异,结果如下。1)全国各区县平均近程流动比重最大,中程次之,远程最小。各地区流动人口迁移距离特征区域差异明显,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以近程流动为主,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和内蒙古边境地区以中程流动为主,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以及西北地区以远程流动为主。2)近程、中程、远程人口流动对城镇化影响不同,且存在很大的区域差异。近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负相关,高度负相关区域多位于山地丘陵地区和省界地区;中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正相关,高度正相关地区主要位于中国二、三级阶梯分界线地区以及东南丘陵地区;远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负相关的区域主要位于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或省界地区,其他地区远程流动比重与城镇化水平正相关。3)近程流动比重高值区与其城镇化影响高值区吻合,中程流动比重高–低集聚区与其城镇化影响高值区存在"中心–外围"结构,远程流动比重高值区与其城镇化影响高值区空间错位。  相似文献   
942.
前期研究中,作者经过大量标准试块的试验研究得到了福建地区超声回弹综合法的测强曲线,但其中并未考虑碳化的影响。而实际工程建筑的构件难免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碳化影响,不同的碳化也将使得超声和回弹测量值发生变化而影响预测精度。因此,本文对若干实际工程进行了超声回弹测试并测定了碳化值,最后对构件取芯并测得芯样强度,在考虑碳化的影响下给出了修正后的福建地区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强曲线。研究表明修正后的曲线与实测值可以较好吻合,相对误差也满足了规范误差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943.
塔里木油田大北-克深区块进行常规土酸酸化改造时使用盐酸作前置液防治钙、镁离子沉淀,却引发微粒运移,造成储层伤害。旨在剖析微粒运移伤害物质来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分别从宏观和微观角度首次研究15%盐酸与黏土矿物在150℃下反应特征,包括溶蚀率测定、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分析及岩心驱替实验等。结果表明:(1)高温酸/岩反应过程中,氢离子置换了黏土矿物中的铝离子并生成水合二氧化硅;(2)结构受损的黏土矿物是发生微粒运移的物质来源;(3)自主研发螯合酸ZFJ-CA作前置液能够有效减轻对黏土矿物溶蚀,达到防治微粒运移目的。通过大量室内试验,首次揭示了盐酸与黏土矿物的高温反应特征,确定了微粒运移物质来源并对微粒运移实现有效防治,为矿场酸化改造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44.
对长春地区的水分迁移进行了实验研究。首先对长春地区温度场分布进行了介绍。然后利用毛细水上升实验研究了长春地区季节冻土的冻结和融化特征。采用自制的水分迁移仪,选取了两个地点的土样,对不同压实度的试样进行了冻结状态下的水分迁移实验。结果表明,本区冻结过程中水分迁移的主体是薄膜水。当压实度低于90%时,土体中毛细水的上升高度随着压实度的增加而增大;但是当土体的压实度超过90%时,则有相反趋势。  相似文献   
945.
脉冲多普勒处理无法解决跨距离单元走动问题,而跨距离单元走动补偿算法运算量大,不利于工程化实现。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利用高性能浮点DSP处理器TMS320C6678,采用距离分段方式来实现动目标检测。该方法对检测空间进行距离分段,对近距离目标使用MTD方法进行检测,而对远距离目标,考虑到跨距离单元走动问题,使用基于Keystone快速变换的长时间积累算法。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处理器的运算量,而且一定程度上能够对远距离目标跨距离单元走动进行有效补偿。  相似文献   
946.
电阻率为土体的固有特性,与土中水含量、颗粒排列和链接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研究冻融循环次数对黄土的电阻率的影响,对经历不同冻融循环次数的不同含水状态黄土的电阻率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黄土电阻率与含水量、冻融循环次数的关系,建立了考虑含水量、冻融循环次数的非饱和土电阻率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干密度一定时,电阻率随着含水量的增高而快速降低,当含水量达到26%后,电阻率变化规律逐渐趋于稳定;当冻融循环次数少于5次时,电阻率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缓慢增长;冻融循环次数超过5次后,电阻率值逐渐趋于稳定。通过对冻融前后土样不同区域的含水量值的比较可知,冻融循环作用后,土中水总体呈现出从中心向四周的扩散的迁移规律。  相似文献   
947.
当前的叠前时间偏移等方法可以得到较准确的地下构造成像,但是受上覆地层的影响,从偏移剖面中提取的振幅属性无法真实的反映出目的层的岩性变化。虽然人们已经认识到上覆地层确实会对目的层成像后的振幅产生影响,但对于上覆地层构造和目的层成像振幅之间的关系却没有得到系统性的认识。经过叠前时间偏移后得到的目的层成像振幅结果等价于震源波场正向传播时目的层的能量分布。基于这一结论,使用波动方程正演方法来替代叠前时间偏移方法,借助于GPU高性能计算,通过不断将三维模型复杂化,初步认识了上覆地层构造的复杂程度和上覆地层对目的层成像振幅的影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分析上覆地层形态对目的层成像振幅的影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48.
王有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1):2546-2551,2566
通过油源对比对尚家地区扶杨油层油运移机制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尚家地区扶杨油层的运移可分为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和三肇凹陷油区扶杨油层油向尚家侧向运移2种机制.油运移输导机制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1)三肇凹陷浊区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伏扶杨油层“倒灌”运移,为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提供了油源;(2)三肇凹陷油区青一段油向下“倒灌”运移的层位控制着尚家地区扶杨油层油分布层位;(3)三肇凹陷油区扶杨油层向尚家地区侧向运移输导通道分布控制着油富集部位.  相似文献   
949.
以海洋深度模拟器液压系统为研究对象,结合液压伺服控制理论,分析了系统结构,建立了其数学模型.为满足海洋深度模拟器具有动态响应快、跟踪精度高等要求,设计了零相差PID控制器,PID控制器用于提高系统的快速响应性,零相差跟踪控制器用于减小系统在高频响时的相位差,提高系统的控制性能.基于Matlab仿真环境,分析了海洋深度模拟器的频率响应特性,并采用不同频率的指令信号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零相差跟踪控制器可有效减小系统的响应误差,提高系统在高频响时的动态跟踪精度.  相似文献   
950.
为了评估纳米制冷剂的沸腾传热效果以及球形纳米颗粒在制冷系统中的循环能力,采用称重法实验研究了纳米制冷剂沸腾中气/液相间球形纳米颗粒的迁移特性,重点考察球形纳米颗粒种类和粒径、制冷剂种类、润滑油浓度、热流密度和初始液位高度对球形纳米颗粒迁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球形纳米颗粒迁移率随球形纳米颗粒密度或粒径的减小而增大;制冷剂的动力学黏度越小、密度越大,其在完全蒸发时的球形纳米颗粒的迁移率越大;球形纳米颗粒的迁移率随润滑油浓度的增大而减小,随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初始液位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