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10篇
  2022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6 毫秒
211.
日本政治的现代化是日本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产物,它起步于明治维新,成长于自由民权运动和大正民主运动,但夭折于昭和初期。日本政治现代化可说是历程曲折,道路坎坷。直到战后初期,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革,现代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原则下的政党内阁制才确立,日本才真正完成了政治现代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212.
孙中山政治思想的主要特征有:把宪政作为民主政治的基础;真正的民权就是要扩大人民直接参与政治的权力;在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上,应当也可以确立强政府强社会的格局;民主政治的实现需要具体的法律、制度和程序,要从细微处入手;中国政治发展应当选择渐进式的发展路径等。结合民主政治发展的有关理论与实践,对其历史与现实意义做了分析。认为孙中山的民主政治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的政治文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13.
针对国有企业领导班子政治上有弱化现象、思想上存在着"得过且过"的问题,提出:要加强学习,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始终保持与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要抓好党内监督、产权监督、廉政监督.  相似文献   
214.
高一涵是皖西籍现代著名社会活动家、法学家和五四新文化运动早期的重要人物。30年代后,高一涵在国民政府中长期担任监察官员.在30年代初的宪法讨论中,高一涵通过著名论文——《宪法上监察权的问题》,具体而深入地阐发了自己的监察思想。孕育高一涵监察思想和相关制度建设之主张的思想渊源首先应是其留学、五四、大革命时期形成的国家民主政治理念,其次则为中国传统法学资源中的监察制度及其文化,而现实中国的政治进程与实践也促进了其监察思想的最终形成。  相似文献   
215.
官僚制行政以行政与政治的分离为基础,强调等级制结构,是一种工具理性。民主式行政坚持社会本位的取向,关注对公民需求的回应,提倡多中心治理,体现了价值理性。从官僚制行政走向民主式行政,是在新的社会条件下对行政组织与社会的关系的调整,是行政价值理性的自证和回归。  相似文献   
216.
在新时期、新阶段,必须充分认识高校民主党派成员呈现出的“三强一弱”特点;提出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确保共产党领导的核心地位;不断加强思想政治素质,坚持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准确把握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特点,提高参政党意识等三方面要求。并从强化三种意识、正确处理三种关系和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自身建设的角度提出相应的举措。  相似文献   
217.
政治民主生活已渗入社会、集团、个人实践的各个环节,我们无法回避政治民主的兴起、发展、"入侵"。反思历史,作为政治生活的不同主体,从哲学视阈出发,我们会发现,政治生活的主宰是这般纷繁复杂。在利益多元化的时下,政治民主也呼唤主体多元化。"主体"已成为当下我们审视现代政治民主的一个重要维度,成为现代政治的原初动力。从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218.
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进行划分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学者对此观点不一.根据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及重要文献的发布日期这一划分标准,可以分为提出和起步、强化和铺开、受阻和停滞、调整和渐进、制度化和规范化五个阶段.十六大报告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论述,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同时也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今后前进的方向所在.  相似文献   
219.
设计是当前技术哲学和技术伦理关注的核心话题,其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实现技术设计的民主化。芬伯格认为,技术设计是权力斗争的舞台,通过民主干预,人们可以在技术设计中改变现有的"技术代码",从而实现"技术民主化"的转变。以福柯的"自我技术"为参照,技术民主化设计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自我赋权"的方式,它不仅指明了一条将技术进行内在转化的研究进路,而且为社会个体提供了在技术领域中表达自我主张的机会,同时也有助于作为行动者的公众对技术设计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