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2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78篇
系统科学   47篇
丛书文集   47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35篇
综合类   1403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67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UV/Fenton法处理水中苯酚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大量试验,确定了UV/Fenton法处理水中苯酚的最佳条件。pH为3.0,[H  相似文献   
132.
利用铁谱分析技术结合部分理化指标,通过对数台叉车内燃机的系统跟踪监测,给出了实际工况下内燃机在用润滑油变质趋势图,据此拟合出了数学模型,并对这种变化趋势的形成作了较为深入地理论探讨对于严格控制和判断润滑油质量的变化程度以及润滑油的更换期都有着指导意义,同时为开发新型润滑油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3.
碱金属对高炉内焦炭的破坏大多通过研究碱金属碳酸盐对焦炭气化反应的影响,从而得出钾、钠破坏性相近,在控制碱金属入炉时也基本不对二者进行区分;但高炉调研表明在碱金属富集明显加剧的区域碱金属碳酸盐已分解且焦炭中钾含量均大于钠.本文通过热力学计算得知在碱富集区域碱金属主要以单质蒸气而非碳酸盐或氧化物形式存在,据此设计了模拟此区域有无CO2时钾、钠单质蒸气在焦炭上的自主吸附和破坏实验,结合原子吸收光谱法、X射线衍射法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发现钾蒸气和焦炭中灰分大量结合形成钾霞石后体积膨胀、裂纹扩展导致碱金属富集区域钾在焦炭上的吸附和破坏能力均远大于钠,因此建议尽量采用低灰分焦炭并严格控制入炉钾负荷.进一步研究体系中不同钾蒸气含量对气化反应的影响规律,得出当钾蒸气与焦炭的气固质量比率超过3%后焦炭反应性陡升.依据碱金属富集区域钾、钠在焦炭上的不同吸附和破坏性,建立了钾、钠各自入炉上限及总量上限的量化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134.
为评估聚乙烯基吡咯烷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了不同相对分子质量PVP对闭合环状双链质粒DNA pBR322的降解效应.实验结果表明:在常温、非光催化条件下,相对分子质量小的PVP(PVP8000)可引起质粒DNA构象的改变,并且这种效应与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PVP的相对...  相似文献   
135.
高浓度丙烯腈废水的辐照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考察优先污染物丙烯腈在γ辐照下的去除情况,选取了高浓度的丙烯腈废水作为研究对象,利用60Co作为γ射线源进行辐照分解,并利用吡啶比色法测定水中丙烯腈的含量,研究了丙烯腈的辐照降解。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为15kGy时,丙烯腈去除率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初始质量浓度为4g/L的丙烯腈溶液,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丙烯腈的去除率先增加后减小,10 kGy时的去除效果最佳,去除率达到90%以上;在中性条件下的去除效果要好于偏酸或偏碱性条件;添加FeCl3对丙烯腈去除率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36.
在对SiMo_(12)杂多酸降解过程的研究中,首次从H_4SiMo_(12)O_(40)直接降解合成出其降解产物(NH_4)_8[SiMo_(11)O_(39)]·14H_2O。经组成分析,确认其为SiMo_(11)铵盐。利用紫外光谱分析、红外光谱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电位滴定、tga—dta热分析、薄板层析等现代分析手段对合成产物的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7.
用钌离子催化氧化法研究干酷根及其显微组分的化学结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钌离子选择性催化氧化法研究了茂名油面岩士酪根、山西蒲县藻煤藻类体、长广树皮煤的树此体以及山西繁峙褐煤镜质组的化学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茂名油面岩干酷根和蒲县藻煤藻类体的化学结构均以醚/酸键形式交联的中等链长的脂链结构为主,繁峙褐煤镜质组中的芳 结构仍保留着木质素基本结构单元的单环结构,同时含有丰富的脂族化合物。这些脂族化全物可能来自这一富氢显微组分中的超微类脂体。长广树皮煤中树皮体以少于4个环的稠  相似文献   
138.
基于pin结构的a-Si:H太阳能电池中的空间电荷效应,讨论了a-Si/CuInSe2叠层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采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得出由光生空穴俘获产生的a-Si:H层中正空间电荷密度的增加,改变了电池内部的电场分布,普遍抬高了a-Si:H薄膜中的电场强度;在当照射下,空间电荷效应不会给a-Si/CuInSe2叠层结构中的a-Si:H薄膜中的场强度;在光照射下,空间电荷效应不绘给a-Si/Cu  相似文献   
139.
本文用Markov更新过程理论和排队论理论,对三部件的优美劣化系统进行了讨论求出了此系统的可靠性指标和性能指标。并把此系统与单机系统进行了比较,得出了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40.
Summary During their metabolism, microorganisms can produce acids able to bring about the degradation of cement. Two acid-producing alkalophilic fungal strains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soil, a strain ofAspergillus niger which produces gluconic and oxalic acid and ofMycelia sterila which produces gluconic and malic acid. After eleven months of contact the acids produced byAspergillus dissolved portlandite with a low leaching of calcium, increased the cement porosity by 11.4%, and reduced the bending strength by 78%. The second strain is responsible for a significant dissolution of portlandite with a leaching of calcium of 4.2% of the initial content, an increase of the porosity of 11%, and a loss of the bending strength of 62%. Direct contact of mycelia with the cement surface is not necessary for effective dissolution to take place. Low pH and a high temperature favor the the production of aci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