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6篇
系统科学   32篇
丛书文集   26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30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679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教育部门作为培养人才的机构,可以按产业方式管理、运作,伴随中国入世,高等教育领域竞争日益激烈,文章着重从企业化管理的几个角度来研究教育产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2.
近年来,在大学校园内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现象呈上升趋势,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大学生的非正常死亡往往与其心理问题有直接的关联性.在对当代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现象的心理问题分析的基础上,就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作了针对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23.
高校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处理不仅关系到高校和学生家庭的利益,也会造成一定的社会效应,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立“平安校园”的题中应有之义。从高校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概念界定出发,以民事法律的“侵权——救济”原则为指导,厘清高校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中的法律关系,进而明确责任主体,尝试建立、完善赔偿委员会制度和法律代理人制度,普及学生意外伤害保险,设立学生伤害责任保险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高校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理性处理机制。  相似文献   
24.
《草房子》是曹文轩成长小说的代表作,小说的叙述多次涉及死亡。其死亡叙事充分体现了三方面的特征:即充满了浓浓的温情;诗意的叙述;死亡是儿童精神成长的特殊契机。  相似文献   
25.
蒙田,法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在其《随笔集》中,以研究自己为起点继而扩展到全人类,从研究死亡出发找寻生命的意义,最终消融了对于死亡的禁忌。  相似文献   
26.
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应保留宣告死亡制度.死亡宣告申请权应有适当的顺序之分。对被宣告死亡人的民事能力的确定,既要坚持民事能力制度的一般性,同时也要照顾宣告死亡制度的特点。关于死亡宣告对于婚姻关系的存废,在符合婚姻法的前提下应尽量考虑当事人的选择权和意思自治权。法律上不能硬性规定其效力。  相似文献   
27.
师陀是一位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他在小说作品里常常用废墟与死亡意象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作家对此的内心感受,写出了当时社会现实的动荡落寞和民族生存的艰难困苦。废墟与死亡这两个文本意象作为文学符号,在师陀的小说中承载了丰富的内涵与意义。  相似文献   
28.
目前对《边城》主旨的探讨,论者很少从《题记》的角度进入,谈及沈从文的创作观,特别是生命观时,论者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缺陷。文章从两个方面展开:其一是从题记和文本内容探讨作品的主旨:爱和死亡;其二是阐述沈从文的创作观,主要围绕创作观的核心问题:为何要创作的问题。沈从文的创作是为了生命。生命以三种形态展开:健康的生命,自由的生命,审美的生命。  相似文献   
29.
通过细察毕淑敏的小说,深入挖掘其小说中死亡意识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深切体悟到她的死亡观不仅是自身经历所促成,并且文本中所体现出的死亡意识与西方存在主义的"畏死观念"、"向死而生"紧密相连,启示读者要正确地看待死亡,直面死亡。  相似文献   
30.
《Journal of Natural History》2012,46(27-28):1715-1747
The old world date mite Oligonychus afrasiaticus (McGregor) is an important spider mite pest of the date palms Phoenix dactylifera in most of North Africa and the Middle East. To identify potential predators of this key pest we monitored the phytoseiids in the date palm canopy and on the orchard floor for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in the Southern Arava Valley of Israel. In this study we report on the phytoseiid species found. We describe two new species, Neoseiulus cozae and Typhlodromus shoshae, and redescribe seven species, Proprioseiopsis beatus, Neoseiulus marginatus, N. conterminus, N. rambami, N. bicaudus, Cydnoseius negevi and Typhlodromus athiasae, found on date palms or on the understorey Bermuda grass, Cynodon dactylon, gramineae in these orchards. A key to all species collected from date palm orchards worldwide is given. Proprioseiopsis beatus, N. marginatus and N. conterminus are record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Isra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