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31.
鄱阳湖区水田种植结构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春瑞  涂田华 《江西科学》2003,21(3):189-192
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湖区农田以水田为主。本文分析了湖区水田生产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农业的发展趋势,指出了湖区水田种植结构调整的5个方向:①发展冬季农业;②发展避灾减灾农业;③发展生态农业;④发展绿色农业;⑤实施“退耕还渔”、“退田还湖”战略。同时,根据湖区实际提出了5项措施:①科学规划,合理布局;②创新种植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推广高效种植技术。提高种植效益;④发展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⑤加大湖区综合治理力度,减少洪涝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132.
对鄱阳湖区农田涝渍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平原是长江中下游五大平原之一,素有江南“鱼米之乡”的美称。近几十年来,鄱阳湖区发生洪涝灾害的程度越来越严重,涝灾与渍害严重制约了鄱阳湖区的经济发展。该文分析了鄱阳湖农田涝渍的成因,指出涝灾与渍害是影响鄱阳湖平原区农田高产稳产的重要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治理鄱阳湖区农田涝渍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33.
湖泊水环境中湖流及其风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不规则的三角形网格上,采用改型特征线法处理对流算子;采用集中质量的有限元法处理扩散算子,应用数值求解对流扩散方程的分步杂交法,模拟浅水型湖泊的水力特性,计算了1993年三个季度在不同风应力及入出流作用下的流态、流场分布、水位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4.
根据构造地貌特征分析和火山构造盆地水文地质条件演化等特征显示,五大连池火山群呈一环形构造,而石龙熔岩处于环的中心部,证明其古地理环境属于构造盆地湖。五大连池湖泊群不是堰塞湖。而是填塞湖的残迹湖。  相似文献   
135.
吉林省湖库富营养化评价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136.
以洪湖为例,分析了江汉湖群湖泊对气温、降水的影响,还分析了围湖造田对湖区降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7.
太湖平原中石器,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的发展与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研究太湖平原中石器、新石器时代人类文化的产生、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旧石器时代末期,太湖平原气候凉干,为森林、草原环境。古人类以采集、狩猎为生,穴居于洞穴之中。新石器时代早期,太湖平原气候暖湿,人类开始以农业生产和渔猎为生,在平原地区建聚落。新石器时代晚期气候转凉干,人类开始挖井取水,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生产随着发展。  相似文献   
138.
程海的真菌     
本文报道了对程海真菌的区系组成及其在湖体中的分布状况、季节变化和优势类群的研究结果。共分离鉴定了真菌20个属。与云南主要高原湖泊滇池、洱海比较,程海的真菌(尤其是鞭毛菌)类群较为贫乏,区系成分也有明显差别,分离到了根囊壶菌(Rhizophlictis)和丝枝霉(Abhanocladium)等属。底泥中的真菌类群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总菌数在雨季明显增加。水中及周丛生物上的真菌类群季节变化明显,旱季里出现的真菌类群较雨季丰富多样,表现出与滇池、洱海相同的规律性。优势类群为细囊霉(Leptolegnia)、根生壶菌(Rhizophydium)、拟青霉(Peacilomyeces)、青霉Penicillium)和枝孢霉(Cladospouium)等属。  相似文献   
139.
目的为防止单纯经济利益驱动下的掠夺式开发对中国众多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造成直接破坏。方法针对青海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这一特殊的多重复合型区域,在定性分析其特殊性及其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冲突基础上,运用集中系数法对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的产业结构现状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可知在青海湖风景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潜力大,特别是畜牧业和旅游业;而第二产业则发展空间不大。结论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整合经济空间秩序、协调“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和加强区域整治与宏观调控4条途径来实现对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的经济引导,以解决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并促进其经济发展,最终实现青海湖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0.
洪泽湖天然湿地的长期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遥感数据结合野外调查结果,以混合分类法对从洪泽湖天然湿地2002年8月21日获取的ETM 数据进行分类,并生成2002年分类结果在红光、近红外波段特征空间上的分布图。同时,对1979年的LandsatMSS进行聚类分析,并将聚类结果输出到红光(MSS5)、近红外(MSS7)特征空间图像上,根据MSS的假彩色合成影像、野外调查访问结果和聚类结果在红光、近红外波段特征空间上位置间的相互关系对聚类结果进行标识,将两期遥感图像的分类结果进行叠加,比较了1979~2002年洪泽湖天然湿地变化情况。结果显示,1979~2002年洪泽湖湿地丧失了6458.59hm2,这种丧失与当地对湖泊湿地过度开发及不合理利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