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71篇 |
免费 | 186篇 |
国内免费 | 16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84篇 |
丛书文集 | 86篇 |
教育与普及 | 6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篇 |
现状及发展 | 38篇 |
综合类 | 4946篇 |
自然研究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1篇 |
2023年 | 69篇 |
2022年 | 104篇 |
2021年 | 119篇 |
2020年 | 118篇 |
2019年 | 97篇 |
2018年 | 89篇 |
2017年 | 118篇 |
2016年 | 155篇 |
2015年 | 181篇 |
2014年 | 231篇 |
2013年 | 181篇 |
2012年 | 297篇 |
2011年 | 250篇 |
2010年 | 176篇 |
2009年 | 217篇 |
2008年 | 221篇 |
2007年 | 287篇 |
2006年 | 229篇 |
2005年 | 246篇 |
2004年 | 196篇 |
2003年 | 169篇 |
2002年 | 137篇 |
2001年 | 139篇 |
2000年 | 125篇 |
1999年 | 115篇 |
1998年 | 86篇 |
1997年 | 90篇 |
1996年 | 99篇 |
1995年 | 104篇 |
1994年 | 80篇 |
1993年 | 79篇 |
1992年 | 71篇 |
1991年 | 69篇 |
1990年 | 62篇 |
1989年 | 75篇 |
1988年 | 45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5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本文讨论了矿山开采的赔偿问题,根据民用建筑的结构形式及使用特点,提出了按照建筑物价值降低的幅度来确定赔偿标准的观点。文中给出了建筑物价值的评估方法,以及破坏等级与建筑物价值降低的关系,并根据使用特点提出了修正系数 相似文献
132.
133.
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关于流变断裂学理论的新见解,特别是作者提出的“变质量断裂模型”的正确与否,本文对裂尖塑性流变区的实验研究进行了阶段性的报告。文中提出了“光塑性实验新方法”,在国防科大和兰卅石油机械研究所的支持下,利用现代高科技成果对塑料试件随外载连续而不可逆的色度场进行了数字图象分析和红外扫描研究后,使我们能定量地给出裂尖塑性区随裂纹扩展的变化情况及对应的温度场,应力应变场和热耗散值。文中给出了部分由计算机处理后的彩色图片和计算结果。这些新的方法和实验结果表明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走在国内外前列,它不但为断裂力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而且在弹塑性力学,有限元计算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等方面都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4.
微电子系统中互连尺寸的微细化使构成焊点的钎料合金的力学性能成为影响电子封装与组装产品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微米及纳米尺度深刻掌握Sn基钎料合金的断裂行为对于更好地预测焊点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100Sn、63Sn37Pb、96.5Sn3.5Ag三种Sn及Sn合金,在进行力学性能测试和显微组织分析的基础上,考察了Sn及Sn合金在微米尺度上的动态断裂机制,以及纳米尺度上裂纹尖端的真实物理过程,阐述了Sn基体、含铅Sn合金和无铅Sn合金三者互有关联又各有不同的微观断裂行为特征。 相似文献
135.
136.
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的成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程建龙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4):106-107
重点论述了混凝土结构温度裂缝的类型与特点,提出了产生温度裂缝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7.
考虑裂尖损伤的粘弹性裂纹扩展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忠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学报》1997,19(2):38-42
本文根据作者1在对聚合物断裂破坏过程的实验观测基础上,应用连续损伤力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所建立的裂纹尖端破坏模型,研究了考虑裂尖损伤的粘弹性裂纹扩展规律,讨论了以损伤演化和裂纹扩展行为构成的聚合物材料破坏的全过程,并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具体计算了某种聚合物在恒定载荷作用下的裂纹扩展行为,预期的理论结果与实验值吻合的较好. 相似文献
138.
邵俊华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1):105-106
分析第一、二强度理论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不足,讨论并给出了一个修正的脆性断裂强度条件,且通过铸铁破坏试验的实验结果及其误差分析作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9.
本文用业已建立的轴类零件受扭时应力场解析的方法和结论,对作间歇回转运动设备中的主轴——花键轴的断裂机理进行了研究分析;建立了裂纹源的键齿根应力集中处的主应力和主平面分析数学模型;指出了断口裂纹萌生方向;以及在高速间歇运动工况下,断口的宏观呈象为犬牙交错. 相似文献
140.
赵世英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4)
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的一条巨型断裂带。在山东境内是不同大地构造单元的分界线,使东西两侧的深部、基底和盖层在地质和地球物理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该断裂成生于太古代中期,并开始对两侧的沉积与剥蚀起控制作用。在长期的活动中,表现出间歇性、继承性和差异性。运动特点则主要以差异升降为主,没有发生大规模的水平运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