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70篇
  免费   292篇
  国内免费   441篇
系统科学   112篇
丛书文集   213篇
教育与普及   47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78篇
综合类   10244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78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214篇
  2016年   252篇
  2015年   354篇
  2014年   482篇
  2013年   395篇
  2012年   561篇
  2011年   616篇
  2010年   394篇
  2009年   469篇
  2008年   430篇
  2007年   639篇
  2006年   517篇
  2005年   496篇
  2004年   426篇
  2003年   427篇
  2002年   377篇
  2001年   347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285篇
  1998年   201篇
  1997年   256篇
  1996年   187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172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127篇
  1991年   125篇
  1990年   110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以红岩6-250ZCD柴油机故障为例,发现并分析了柴油机排气呈白色的特殊原因,有利于今后故障的快速确诊.  相似文献   
52.
为了阐明循环加卸载路径对六边形蜂窝能量演化的影响规律,设计了3种不同分级循环加卸载试验,揭示了不同分级循环加卸载模式下外界输入总能量、弹性变形能、耗散能、塑性变形能等参数的演化特征及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分级循环加卸载作用下,蜂窝的初始峰值强度和平台应力与卸载过程蜂窝弹性能的释放程度有关;3种不同分级循环加卸载模式下外界输入总能量、蜂窝的弹性变形能和塑性变形能随着加卸载梯级增大呈现非线性增加的趋势,耗散能在前三级循环作用下随着加载次数增加而减小,在最后一级循环中循环载荷上限较大,扰动效应强于强化效应,耗散能呈现相反趋势;提升循环载荷上限,蜂窝内部损伤增加,且越接近蜂窝初始峰值强度,蜂窝的损伤越严重;同时提升循环载荷下限,蜂窝弹性能释放较少,损伤加剧。  相似文献   
53.
针对黏土易与水结合,孔隙溶液环境变化对黏土动力特性有较大影响的问题,使用GDS真/动三轴仪对黏土试样进行模拟交通循环荷载下的分级加载试验,研究不同浓度NaCl孔隙溶液、振动频率对土体应力-应变关系和动弹性模量的影响,分析骨干曲线及弹性模量的发展规律,并结合电镜扫描,分析NaCl溶液浓度和振动频率改变前后试样的孔隙分布规律,得到微观孔径与动力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NaCl溶液浓度和振动频率的升高,应力-应变曲线和动弹性模量曲线呈上移趋势;阻尼比-动应变曲线随振动频率的增加而上升,随NaCl溶液浓度的增加而下降;NaCl溶液浓度升高,水化反应产生的胶体增多,微填充作用可有效减少小孔隙,振动频率增加则使得片状颗粒间距被压缩,层状结构减少,土体更加密实,有效减少大孔隙。研究得出的含NaCl溶液黏土受孔隙溶液浓度与振动频率变化的影响规律,可为研究其他环境下黏土的强度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4.
为研究配筋率对钢筋混凝土桥梁延性抗震性能的影响,并在不同设防烈度对主筋配筋率的合理取值进行细分。以钢筋混凝土桥梁为研究对象,通过拟静力模型试验与有限元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竖向钢筋(主筋)配筋率对桥墩延性的影响,提出典型桥墩的多级性能水平量化指标;并探究在氯离子侵蚀的恶劣环境下,不同配筋率对桥梁抗震性能所带来的影响,从而对氯离子侵蚀环境下的震区中小跨径桥梁墩柱配筋率取值范围提供参考建议。结果表明:考虑氯离子侵蚀作用下的恢复力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刚度的退化特性,墩柱的最佳配筋率取值范围为1.11%~2.72%;当加速度为0.3g(g为重力加速度)时,仅从配筋率的角度已无法满足墩柱的损伤指标,建议采用减隔震体系进行抗震设计,如采用延性体系时配筋率不得小于2.64%。研究结果可为中小跨径连续桥梁抗震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在一台1.5 L带废气涡轮增压的直喷汽油机上进行了电动增压和废气再循环(exhaust gas recirculation, EGR)协同对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规律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全负荷下电动增压促进最高废气再循环率随转速的上升而下降,在4个试验转速下分别提升了17.7%、15.2%、13.84%和0;部分负荷下电动增压促进最高废气再循环率随负荷的提高与转速下降,在6个试验工况下最高废气再循环率分别被提高了23.63%、30.31%、0、14.09%、19.74%和0。全负荷与较低的3个转速下电动增压介入后有效燃油消耗率(brake specific fuel consumption, BSFC)降低近10%,最高转速下废气涡轮增压完全取代电动增压;部分负荷下的两组工况内,电动增压介入后,最高BSFC降低了10.8%和8.4%。结论表明合理应用电增压促进最高废气再循环率可以提升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并保持较高的动力性。  相似文献   
56.
采用雪崩热电子注入技术和高频C-V准静态C-V特性测试,研究了新型快速热氮化的SiOxNy介质膜界面陷阱的特征,侧重于研究界面陷阱的特性与分布。结果表明:这种SiOxNy薄膜禁带中央界面陷阱密度随氮化时间的分布变化呈现”回转效应“,且存在着不同类型、密度悬殊很大的电子陷阱、指出雪崩热电子注入过程中在Si/SiOxNy界面上产生两种性质不同的快界面态陷阱;给出了这两种界面态陷阱密度在禁带中能量的分布  相似文献   
57.
车用发动机高压电控喷油器的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高大功率车用发动机的动力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能为目的,对电控高压喷油器进行开发设计和实验研究,采用中压油源,由系统内部增压器来产生理想喷射所需的高压;通过蓄压装置和高速电磁开关阀控制喷油正时。结果 实验表明:最高喷油压力达124MPa,喷油规律的控制不受发动机转速影响,在系统结构和供油压力确定不变的条件下,完全由高速电磁开关阀的控制信号决定。  相似文献   
58.
本文报道使用G1算法改进了积分方程数值解的一种电化学数值模拟方法,并用它模拟研究了未补偿溶液电阻对快扫循环伏安曲线的影响,分析了充电电流和法拉第电流的耦合效应,对有效电势校正法和背景电流扣除法的误差来源和可能的消除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9.
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痕量正磷酸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一定酸度条件下,甲基绿与磷钼杂多酸在水相所形成的离子缔和物于665nm处有一最大吸收峰,而试剂空白的最大吸收在630nm左右。  相似文献   
60.
The isotopic cumpositions of helium have been investigated in hot spring gases sampled from the Liaodong Peninsula. China. The3He/4He ratios range from 0.14 Ra (0.14 times the atmospheric3He/4He ratio of 1.40 × 10-6 to 0.72 Ra.3He/4He versus4He/20Ne ratios and He contents suggest that a small amount of mantle-derived helium reaches the earth’s surface. Helium iwtope ratios of the hot spring gases show a distribution pattern similar to the regional heat flow values, indicating that the positive thermal anomaly occurring in the rtrea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esence of mantle-derived helium. The observations described above provide some significant evidence that the molten magma originating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the upper mantle may have intruded into the continental crust along the activity fault. The coupling of the presence of mantle He and heat flow anomalies to seismic activity in studied region seem to imply that there is an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mantle degassing and seism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