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73篇
系统科学   19篇
丛书文集   38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3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109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54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A new alkaline pressure oxidative leaching process(with NaNO3 as the oxidant and NaOH as the alkaline reagent)is proposed herein to remove arsenic,antimony,and lead from bismuth-rich and arsenic-rich lead anode slime for bismuth,gold,and silver enrichment.The effects of the temperature,liquid-to-solid ratio,leaching time,and reagent concentration on the leaching ratios of arsenic,antimony,and lead were investigated to identify the optimum leaching conditions.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under optimized conditions indicate that the average leaching ratios of arsenic,antimony and lead are 95.36%,79.98%,63.08%,respectively.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leaching residue is composed of Bi,Bi2O3,Pb2Sb2O7,and trace amounts of NaSb(OH)6.Arsenic,antimony,and lead are thus separated from lead anode slime as Na3AsO4·10H2O and Pb2Sb2O7.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energy-dispersive spectrometry imaging revealed that the samples undergo appreciable changes in their surface morphology during leaching and that the majority of arsenic,lead,and antimony is removed.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wa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variation in the valence states of the arsenic,lead,and antimony.The Pb(IV)and Sb(V)content was found to increase substantially with the addition of NaNO3.  相似文献   
132.
为确定植物共植对低浓度含铀废水修复的影响,本研究建立了数种植物共植体系,并以之开展了低浓度含铀废水修复实验,研究了水体中铀含量随时间的变化以及铀质量浓度对植物共植体系修复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与相对应的单一植物修复体系相比,合果芋-豆瓣绿、白鹤芋-豆瓣绿共植修复体系对废水中铀的去除率提高了4.7%、6%和4.5%、5.7%,合果芋的转运系数、生物富集系数、生物富集量分别提高132.20%、63.89%、63.89%,豆瓣绿分别提高6%、37.27%、37.27%,白鹤芋分别提高127.69%、108.24%、108.24%,豆瓣绿分别提高3.39%、39.20%、39.20%。不同铀质量浓度废水修复实验结果表明,与单一植物修复体系相比,优势植物共植对低浓度含铀废水的修复均有促进作用。植物共植体系中植物间的互促作用可能通过提高植物的生物量和植物对铀的富集性能,从而促进了植物对铀的吸附。  相似文献   
133.
以NaOH和CS2为黄原酸化剂,MgSO4为稳定剂,黄原酸化改性凹凸棒原土(N-XAP)制得了黄原酸化凹凸棒土(X-ATP).X-ATP对Pb2+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采用单因素试验得到在其处理含Pb2+模拟废水时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0~25 ℃、起始质量浓度400 mg·L-1、吸附剂质量浓度2.0 g·L-1、pH值5.0~6.0、振荡吸附时间30 min.最高去除率可达99.82%,Pb2+残余质量浓度为0.720 0 mg·L-1,低于国家1级排放标准.对X-ATP及其原料进行了SEM、XRD和粒度分析等结构表征,进一步佐证了其对Pb2+的良好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134.
非能动堆芯余热排出系统自然循环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非能动堆芯余热排出系统的分析,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编制程序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带走的4.5%的堆芯余热,使堆芯具有非能动安全性,文中分析讨论了系统的高度、冲角及上升段与下降段的三种传热边界条件对该系统的流量和余热排出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5.
低频水力振动器解堵原理及现场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油、水井施加振动处理是解除近井地带堵塞的有效途径之一。理论研究和实践表明 ,施加的振动能量越大 ,振动频率越低 ,其处理深度就越大 ,处理效果越好。介绍了一种可实现低频率、大振幅振动的水力振动器的工作原理 ,并导出了可为振动器设计提供依据的参数计算公式。为了满足现场施工压力变化范围大的要求 ,结合室内模拟试验进行参数优化 ,研制出了一种低频水力振动器。将振动器应用于现场 11口水井的解堵施工 ,其应用实践证明 ,这种低频水力振动器工作性能可靠 ,解堵效果明显 ,可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6.
本文分析了现行管理信息系统缺点,给出了一个通用管理信息系统实例,研究了面向对象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7.
粉煤灰在燃煤烟气净化工艺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对粉煤灰的化学组成及火山灰特性做了说明,并简单介绍了利用粉煤灰脱硫脱氮原理.利用粉煤灰进行燃煤烟气净化时,具有工艺简单并能同时脱硫脱氮的优势.列举了几种利用粉煤灰脱硫及同时脱硫脱氮工艺.但是粉煤灰作为脱硫脱氮剂的反应机理尚不很明确,且在实际工程中应用效果不很理想,因此粉煤灰的利用尚需大量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8.
随着电子影象文档应用的日益广泛,相关文档图象的自动处理日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文针对电子表格的特点,对从表格中自动提取填充内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系统首先在模版库中对输入表格图象进行自动匹配;然后对表格图象与相应的模版图象进行自动配准,从表格图象中将模版信息去除,并对误删除信息进行修补;最终,提取出表格的填充内容。通过对系统的实际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是很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9.
地沟式土地处理技术脱磷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沟式污水土地处理技术是一项设备简单、操作管理方便、能耗低、投资少,以及较高的净化效率,并具有广阔发展和应用前景的实用技术。在对贵州省环科院内地沟式土地处理中试实验进行系统分析的过程中,得出该系统具有较高的磷去除率,并且不受时间限制(冬季仍能正常运行),讨论和分析了BOD5/TP和CODcr/TP值对TP去除效率的影响以及其最佳去除条件,水力负荷的不同对TP去除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0.
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厂增加脱氮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我国现有的传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能去除COD和BOD等碳素污染物 ,而往往不具备脱氮能力 ,因此其出水是水体氮素的重要污染源 .介绍的在中试研究基础上的传统活性污泥法投料AO脱氮新工艺 ,能使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在保持较高BOD和COD去除率的同时 ,具有良好的脱氮功能 .研究表明 ,新工艺中试运行稳定 ,出水水质优于国家排放标准 ,对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 88%和 73%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