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4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7篇
系统科学   28篇
丛书文集   75篇
教育与普及   40篇
理论与方法论   5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3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270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277篇
  2011年   323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52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360篇
  2006年   280篇
  2005年   212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49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6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文化交际系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的言语或非言语交际行为,它在国际和民族间的交流、交往和合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鉴于文化上的差异,在交际行为中产生语用失误并造成交际障碍和失败的情况时有发生,语用策略的选择势在必行.本文从言语交际的礼貌得体本质、语用策略选择的"面子"理据和语用策略选择的文化属性特征三个方面对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策略做出了阐述.  相似文献   
52.
百色是人类的重要发源地,是以壮民族为主体的多民族文化共生地,是骆越文化和云贵高原文化的结合部,是世界壮泰语系民族的文化轴心地带,也是中国的革命圣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相当深厚。  相似文献   
53.
在英语中存在着一些语义偏见的现象。本文从社会语用的角度出发,对性别、种族、阶级、地域、职业等几个方面存在的语义偏见、语言歧视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它们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并指出了解语义偏见与文化取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
语言与文化互相关联,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因此不同的语言反映着不同的文化。译者所从事的不仅是语言上的转换,更应是文化信息的传递。译者应分析词语概念意义与社会文化意义的相同性及相异性,理解和处理好翻译中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55.
关于福建东山岛文化旅游开发的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省名的旅游资源中,北有武夷山,南有东山岛,北山南海,成了鲜明而又互补的南北特色。而在发展过程中,东山岛与武夷山相比却有相当大的差距,究其原因乃是后开发思路的滞后。因此就东山现有的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研究东山化旅游的开发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开发思路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56.
历史文化名城阆中的可持续发展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阆中古城的自然人文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作了剖析,提出在经济与社会迅速发展的条件下,古城的保护应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并提出要实现古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古城的历史文化为依托,发展文化经济。  相似文献   
57.
词汇互借是各种语言所共有的现象。英语在发展过程中吸纳了众多的汉语借词,借入方式不拘一格,所折射出的文化色彩斑斓,独具特色,而且有其深刻的文化成因。在追根溯源中把握汉语借词的地域特征、语法特征和文化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运用这些借词进行交际。  相似文献   
58.
本文主要通过对英汉词汇在不同文化内涵方面的比较,展示出文化因素在英汉词汇中不同的对应形式,以期引起学习者对外语词汇学习中文化内涵的重视。  相似文献   
59.
科学哲学与文化哲学总是被人们在多种意义上来理解,但如果从思维方式上来理解哲学,那么科学哲学与文化哲学就只能作意识形态与思维方式的理解、作哲学现的理解。这样,对科学哲学的追寻与批判以及人类对人的本质认识的发展、人类需要的发展、人类思维的逻辑都使从科学哲学到文化哲学的转向成为21世纪哲学观的新变革。  相似文献   
60.
世纪之交,随着各种西方艺理论思潮蜂拥进入中国,中国的学批评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局面。传统的学批评被不断注入新的内容,先锋派批评正在反思和调整,而学院式批评将主导未来学批评风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