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25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113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1.
写作对推动人类文明进步起着不可低估的历史作用。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对写作的需求与日俱增,写作的价值越来越大。写作已成为现代社会人所必备的基本素质、高等院校不可缺少的基础学科与人的能力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两部华语电影在西方社会的成败,从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进行解读分析,作者指出,在后现代时期的文化融合时期,应该充分考虑跨文化的因素,并提出了有效交际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3.
应用文在高职院校普遍开设,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不可缺少的课程。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高职应用文课程改革不能只考虑课程本身特点,课程改革应充分考虑专业教学和学生实际,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评价等方面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真正体现高职应用文课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青铜器铭文从铭刻作记号,到记载历史事件,再到抒发个人的感受,金文一步一步走向文学,终于在西周中期形成创作高峰,在青铜器皿上制作长篇铭文,成为贵族们竞相仿效的时尚,铭文创作已经超越了实用功能,具有审美意义。铭文是最早的私家著述,它开启了私人创作的传统。商周金文是目前所能看到的最早的个人创作。  相似文献   
15.
卡夫卡的存在世界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卡夫卡的生存世界中充满着矛盾和分裂,而他的存在方式则是写作。在其生活和写作之间有着微妙的关系。卡夫卡的作品和人生反映了对世界不确定性的理解和对未来意义的暗示。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大学英语写作课堂融入元认知主体评估和元认知策略以及元认知任务评估的培训,以探讨元认知与大学英语写作能力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元认知不仅有利于中国学生摆脱母语思维的负迁移,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17.
杜甫旅居成都期间,作有《漫兴》、《漫成》等诗,诗中颇见作者的散漫之态。这些挥笔立就的“漫作”,与杜甫前期作品风格迥异,反映了他在这一特定时期的精神风貌。这些看似闲散的诗歌,在内容上是有寄寓的,并非前人所述的“慵懒”之作。就表达手法而言,这些“散漫”而成之作,恰是杜诗艺术上日臻成熟,老成浑厚,运笔挥洒自由的佐证。  相似文献   
18.
将DV电影的本质特征概括为“个人化写作”,并进而阐述了“个人化写作”的内涵、DV电影“个人化写作”的技术、经济基础及其美学原则。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尤金·奈达博士(Dr.Eugene A. Nida)的动态等值论(Dynamic Equivalence)被许多学者推崇为评判译文质量优劣的标准以及翻译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在运用奈达的"动态等值"论来指导文学翻译时,应注意的问题是,译文如果要准确传递原文信息就要充分体现原作者的美学意图,这样才能使译文受众获得和原文受众基本一致的感觉.  相似文献   
20.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tributions to this special issue ofSystems Practice on Systems and Organizations: New Directions in terms ofdistal andproximal thinking. Distal thinking refers to ready-made concepts, to the finished effects and outcomes of thought and action; proximal thinking, to process and event, to the continuous and unfinished. The papers presented here deal with various aspects of the distal/proximal distinction in social systems and organizations, and especially draw out the implications of recent work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ociology of technology, accounting theory, and organization studies for a proximal conception of systems and organiz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