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5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本文用酶标胎球蛋白作为探针,在光镜水平对花背蟾蜍角膜早期发育中胎球蛋白结合位点(FBS)进行组化定位,结果表明FBS主要分布在角膜上皮层,胚胎发育至20期,FBS开始出现;在22期和23期,基底细胞中FBS减少,在基膜附近大量密集;24期FBS在基底细胞中再度增加而均一分布在上皮层,表层细胞游离面在25期在出现无FBS的区带,纤毛细胞中始终无FBS分布,而只在25期时其游离面出现FBS,认为FBS  相似文献   
22.
角膜在冷冻过程中的传热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角膜的保存方法中,无论是深低温冻贮法,还是真空冷冻干燥法,都须对角膜进行速率降温·对于一个给定的冷却条件,角膜中不同位置处的温度和降温速率是不同的,它们是角膜的几何形状和热物性参数有关的函数,这将引起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为了保证角膜内皮细胞的成活率,最小化低温伤害,需要知道在冷却过程中,环境冷却条件如何影响角膜内的局部冷却速率和温度分布·采用有限元法模拟角膜在速率降温过程中,环境冷却条件对角膜内传热的作用·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出在降温仪内距液氮面9cm和1.5cm处达到最优降温速率·  相似文献   
23.
为了评价组织工程人角膜内皮(TE-HCE)维持动物角膜透明的效果,利用来自非转染人角膜内皮(HCE)细胞系的核型正常单克隆细胞株为种子细胞、以去上皮层修饰羊膜为载体支架体外重建的TE-HCE,对新西兰兔进行了穿透性角膜内皮移植试验,利用肉眼观察了移植兔眼的水肿和免疫排斥情况,利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测了移植兔角膜的透明情况,并利用荧光显微镜检测了移植兔角膜内皮细胞的CM-DiI标记。对撕除后板层新西兰兔眼进行TE-HCE穿透性角膜内皮移植实验的观察和检测结果显示,移植后的兔眼角膜没有出现明显的水肿和排斥等不良反应,使移植兔角膜维持透明的时间长达100d,且角膜内皮移植区的细胞均为带有CM-DiI标记、来自TE-HCE的种子细胞。由此可见,体外重建TE-HCE移植后能使新西兰兔角膜长期保持透明,有望作为HCE的替代物用于角膜内皮失代偿和角膜内皮盲的临床移植和治疗。  相似文献   
24.
花背蟾蜍角膜的发育和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花背蟾蜍的胚胎和变态期蝌蚪为材料,采用光镜、电镜、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放射自显曩、电镜细胞化学、皮肤片移植及类坏死处理等技术,研究:(1)在胚胎发育及变态期间角膜的发育过程;(2)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变化及其对角膜发育和诱导的作用;(3)角膜诱导期间的超微结构变化及类坏死对角膜诱导的影响;(4)在角膜下沉发育和诱导过程中的组织化学和视网膜感光细胞特异视蛋白的出现及二者间的可能关系。还提出角膜诱导的可能  相似文献   
25.
角膜内皮体外模型玻璃化法保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牛角膜内皮细胞在培养至融合时的单层细胞作为角膜内皮的体外模型,采用两种玻璃化溶液,考察玻璃化过程对细胞活性的影响.首先以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考察了体外模型的细胞形态和胞间连接情况,发现培养的角膜内皮细胞融合后无论是细胞形态和胞间连接都与天然的角膜内皮相近.然后用低温显微镜考察了两种玻璃化溶液在升降温过程的结冰情况,发现两玻璃化溶液在100 ℃/min的降温和升温速率下都能玻璃化且反玻璃化较弱.设计了一套保护剂的导入和洗脱方案,使得内皮细胞的体积变化维持在-50%~40%.最后以CCK-8试剂盒考察了玻璃化溶液的毒性和细胞经冷冻后的活性,发现VS2的毒性比VS1强;经VS1和 VS2冷冻后的细胞活率分别为61.3%和51.7%,这说明VS1的保存效果比VS2好.  相似文献   
26.
遗传性角膜基质变性小鼠及其突变基因的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ENU诱导C57BL/6小鼠获得的角膜浑浊突变系小鼠(B6-Cd)为研究对象,遗传试验及病理切片证实为单基因显性遗传的角膜基质变性;采用连锁分析法,用39个微卫星对角膜基质变性小鼠的150只F2代个体[(B6×D2)F1×D2]进行基因组扫描,发现突变基因与D13M it262(距着丝粒42.6 cM)的LOD值为40.54,与D13M it76(距着丝粒47 cM)的LOD值为38.77,突变基因初步定位于13号染色体距着丝粒45.24 cM处.本研究提供了一种人类遗传性角膜基质变性的极好模型,为该病发生机制、药物开发及突变基因的克隆提供了新型材料.  相似文献   
27.
本文以花背蟾蜍后肢芽期的蝌蚪为材料,以0.01mol/LCH_3COOH处理角膜使之发生类坏死和死亡,运用半薄切片技术观察了角膜发生类坏死过程中及从类坏死到死亡之间的组织结构变化。结果表明:蝌蚪角膜在0.01mol/L CH_3COOH中处理2min,细胞结构即开始变化,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损伤程度加大,主要表现为细胞核固缩,染色质浓缩为团块状,分布不均匀;细胞质中出现空泡,细胞界限不清,基膜不规则。处理10min角膜上皮尚可恢复。处理15min后,细胞核进一步固缩,染色质团块降解,角膜外表皮细胞部分死亡,基膜在局部区域和上皮分开,细胞不能恢复。处理30min后,细胞死亡。本文对蝌蚪角膜发生类坏死和死亡过程中的组织结构变化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8.
本文用SDS线性梯度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和比较了鱼类、两栖类,乌类及哺乳类共8种动物的角膜中蛋白质组分及数目的异同。结果表明:这些动物角膜中所含蛋白质组分约为:鱼17种,蟾蜍28种,鸡34种,小鼠32种,家兔35种,羊34种,牛36种,猪35种。若根据两种动物角膜中不同的蛋白质组分数与两种动物角膜中蛋白质组分总数之比为蛋白质组分差异距离的定义。则牛和羊的蛋白质组分差异距离最近,小鼠和家兔的次  相似文献   
29.
“智能便携式压平眼压计的研制”项目课题组提出“基于眼球角膜直径自动检测原理”的眼压测量法,该方法在吸收了普通压平式眼压计眼压测量原理的基础上,借用光学、机械、电子等多学科提供的技术手段,实现眼压自动检测、眼压数值自动显示等普通压平式眼压所不具备的功能.在上述眼压测量法的基础上,着重叙述该眼压计在工程化设计过程中,几个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法,它们分别是光路设计、仪表的硬件和软件设计、眼压计算方法及眼压计的标定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