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8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57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8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溶藻菌的除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溶藻菌后对铜绿微囊藻的溶藻作用和降解微囊藻毒素LR(MC-LR)的作用,从太湖水体中分离获得一株属于芽孢杆菌属的溶藻菌,将其与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后,以普通Fe2O3作为实验对照,测定其溶藻作用和降解MC-LR作用.以激光粒度仪测定氧化铁纳米颗粒与溶藻菌两者单独和同时存在时的粒径大小及粒径分布,以获得氧化铁纳米颗粒固定化溶藻菌的证据.分析结果表明:在太湖水体中分离获得的一株芽孢杆菌具有较强的溶藻和降解MC-LR的作用,作用24 h后的溶藻率和MC-LR降解率分别达到44.3%和20.5%.同时加入氧化铁纳米颗粒后,溶藻率达到53.0%,MC-LR的降解率达到33.0%.激光粒度仪检测发现,氧化铁纳米颗粒与细菌混合后的颗粒物的平均直径增加到氧化铁纳米颗粒的12.3倍,同时氧化铁纳米颗粒和细菌单独存在时的粒径分布峰消失.氧化铁纳米颗粒是一种具有良好性能的生物固定化材料,可能通过其特有的途径有效地固定化溶藻菌,并增强溶藻菌的溶藻和降解藻毒素作用.  相似文献   
42.
数值研究了水中添加立方体形、球形或柱状Al2O3纳米颗粒的纳米流体在平板通道中的层流强制对流换热,分析了纳米颗粒球形度、纳米颗粒体积分数和雷诺数对平板通道中Al2O3-水纳米流体强制对流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纳米颗粒体积分数和雷诺数一定时,随着纳米颗粒球形度减小,通道壁面平均努赛尔数增大,对流换热增强;当纳米颗粒球形...  相似文献   
43.
利用种子乳液聚合方法,合成了核壳聚合物聚丁二烯接枝聚苯乙烯粒子,同时在壳层组分中引入了乳化沥青成分,与丁苯橡胶(SBR)协同共混改性沥青.通过对改性后沥青的低温延度、高温贮存稳定性以及橡胶相在基质沥青中分散状态的分析,得到了一种高、低温性能均较好的改性沥青.改性沥青的低温延度超过150 cm,高温贮存离析差小于2.5℃,橡胶相呈点阵状均匀分散于基质沥青中.  相似文献   
44.
将A4打印纸洗净、烘干,用硅氧偶联剂改性,在改性后的纸上用中性笔书写纳米金墨水图形,然后将其放入化学镀溶液中化学镀铜,得到纸基柔性金属图形.X射线衍射分析图谱(XRD)证实了纸张有金属铜镀上.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SEM)显示金属铜图形有清晰的界面.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显示改性后的纸的N和Si元素的含量都大幅上升,傅利叶变换红外测试(FTIR)图谱显示硅氧偶联剂改性后,纸的官能团还都存在,说明改性工艺对纸基材未构成破坏.用Scotch胶带方法测试金属和纸张粘附性,发现纸张与金属结合牢固无法分开.还探讨了书写次数与金属图形导电性的关系,发现手写必须达到一定次数才能成功镀上导电性较好的金属图形.  相似文献   
45.
新型纳米ZnO@SiO2光催化剂降解苯酚溶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化学沉淀、水热反应、煅烧过程制备了新型ZnO@SiO2光催化剂,采用X射线衍射(XRD)、电子透射电镜(TEM)、能谱分析(EDS)、比表面测定实验等手段对产物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核壳结构的ZnO@SiO2复合颗粒,粒径约为20nm,表面包覆有3nm左右的SiO2壳层。以苯酚为目标降解物,研究新型ZnO@SiO2复合材料在不同pH值溶液中的光催化性能。光催化降解实验结果表明,在酸性(pH 5.8,2.8)或碱性(pH 8.3,12.4)溶液中,ZnO对苯酚的光催化降解率小于10%,而新型核壳结构ZnO@SiO2对苯酚的降解率显著高于ZnO,核壳结构明显改善了光催化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6.
荧光标记的叶酸修饰壳聚糖纳米载体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荧光标记的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为抗肿瘤药物给药系统提供载体材料。通过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上的氨基反应,使叶酸与壳聚糖偶联。将异硫氰基荧光素与叶酸偶联壳聚糖进行化学嫁接,以离子交联法制成具有荧光的叶酸偶联壳聚糖纳米粒,并与肝癌HepG2细胞进行体外细胞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叶酸活性酯用量和反应温度及试剂滴加速度是影响偶联比的主要因素;在叶酸活性酯与壳聚糖用量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30℃,滴加速度为2mL/min,反应时间为12h的条件下可得到偶联稳定的叶酸偶联壳聚糖;所制得的纳米粒粒径为290nm,形态规则,细胞荧光效果明显;此方法能用于制备荧光标记的叶酸修饰壳聚糖纳米粒载体。  相似文献   
47.
讨论了PbI_2超微粒的二种化学制备方法,并用紫外-可见光谱、光电子能谱、X光小角散射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48.
How to prevent flocculation is a universal problem in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 of nanoparticles. Because of high surface activity, nanoparticles tend to form large di-mension of aggregates with some loose contact interface. When solid particles are suspended in polyelectrolyte so-lution, polymer chains are adsorbed on the surface of par-ticles and they render to stabilize the corresponding parti-cles. The stabilizing property of polyelectrolytes is the reason for wide application in many fiel…  相似文献   
49.
An electrophoresis device was used to separate hydrophobic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particle size less than 10 nm dispersed in organic solvent. Image of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 (TEM) and UV-Vis spectra showed that the particles in the vicinity of cathode have a smaller mean diameter than those near the anode.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nanogolds in chloroform bring a positive charge in opposition to what is predicted by Coehn rule, and provides an electrophrosis method for separating hydrophobic nanogold particles of different sizes.  相似文献   
50.
基于核壳双层结构球形微粒的电磁波散射与吸收理论,对空心核壳、实心核壳的电磁波散射、吸收特性进行分析,讨论了电磁波波长与微粒粒径不同比例下的核壳结构几何参数、物理参数对入射电磁波散射和吸收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