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丛书文集   1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3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11.
本文采用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丙烯酰胺(AM)和丙烯酸(AA)为单体进行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研究了引发剂用量,温度,时间,pH值,单体配比等对共聚合反应的影响,并考察了共聚物的红外光谱特征。  相似文献   
112.
本文研究了丙交酯酸的聚合条件,用DSC和TGA表征了聚合物的热性能。比较了以L-丙交酯和DL-丙交酯不同共聚比制得的聚乳酸薄膜的力学性能,测定了聚乳酸在缓冲溶液和微生物环境中的降解性能。通过改变聚合条件及单体的共聚比,可调节聚乳酸的性能,获得适用于不同需要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3.
采用悬浮聚合法将豆油与苯乙烯进行自由基共聚,制备支化和部分交联的聚合材料。结果表明,豆油与苯乙烯发生了共聚,聚合物中甘油酯基最高摩尔分数达到0.81%,豆油单元的质量分数达到6.50%。聚合温度85.0℃,反应时间4.0h,反应物中悬浮剂(聚乙烯醇)的质量分数0.15%,反应物中豆油的质量分数在10%时,共聚物的分子量达到最大值。共聚物中甘油酯基的含量随着反应物豆油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当反应物豆油的质量分数为10%时,凝胶的质量分数达到最大值3.70%。  相似文献   
114.
AM/AN/AA/淀粉四元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钻井液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丙烯酰胺、丙烯腈、丙烯酸为单体,在一定温度和引发剂作用下,与淀粉接枝共聚制得AM/AN/AM淀粉四元接枝共聚物,初步评价了其钻井液性能。结果表明,AM/AN/AM淀粉四元接枝共聚物在淡水钻井液、饱和盐水钻井液和复合盐水钻井液中均具有优良的降滤失作用和较好的耐温(抗温≥150℃)、抗盐(抗NaCl至饱和)和抗钙(≥20%)离子污染的能力,并对泥页岩具有较强的抑制包被性。  相似文献   
115.
稀土催化丁二烯-异戊二烯共聚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丁二烯(BD)和异戊二烯(IP)在Nd(vers)3-Al(i—Bu)2H—Al(i—Bu)2Cl催化体系下的共聚合,催化剂用量、Al(i—Bu)2H/Nd(vers)3(简称Al/Nd)、Al(i—Bu)2Cl/Nd(vers)。(简称Cl/Nd)对聚合都有很大影响。经IR和^1H—NMR分析表明,共聚物中丁二烯和异戊二烯的链节都是以顺-1,4结构为主,含量均大于98%。共聚物中两种链节的含量与单体配料比接近,随单体组成中异戊二烯含量的增加,分子量逐渐增大,分布逐渐变窄.  相似文献   
116.
合成了2个[P^O]配体2-(二苯基膦)-苯磺酸(简称L1)和2-[二(5-甲基-苯基)膦]-苯磺酸(简称L2),并用1 H-NMR、31 P-NMR、MS和IR对配体进行表征.分别采用L1、L2与Pd(OAc),原位形成的催化体系对乙烯、丙烯酸甲酯进行催化聚合与共聚反应,发现这类催化体系可以在无任何助催化剂的作用下引发聚合反应.以L1/Pd(OAc)2为催化体系研究了不同反应条件对乙烯与丙烯酸甲酯聚合的影响.对于乙烯单体,当n(L1)∶n(Pd(OAc)2)=1∶1时催化活性较n(L1):n(Pd(OAc)2)=2∶1时高;对于丙烯酸甲酯单体,当n(L1)∶n(Pd(OAc)2)=2∶1时催化活性较n(L1)∶n(Pd(OAc)2)=1∶1时高;若两者共聚,则当n(L1)∶n(Pd(OAc)2)=1∶1时催化活性更佳.L2/Pd(OAc)2催化体系的活性比L1/Pd(OAc)2催化体系的活性高.  相似文献   
117.
通过不同锌源(氧化锌、氢氧化锌、碳酸锌、乙酸锌)与己二酸反应制备己二酸锌催化剂.WXRD的分析表明由氧化锌制备的己二酸锌拥有较高的结晶度和结晶质量,因此在催化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反应中显示较高的活性,每g催化剂可产生88.3 g聚合物.核磁共振谱测试显示所得聚合物PPC具有高度的交替结构.  相似文献   
118.
制备了基于Zn3[Co(CN)6]2的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剂,考察了在不同反应条件下催化环氧丙烷/二氧化碳共聚反应的催化性能以及反应条件对产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催化剂能高效催化共聚反应,催化效率可达2 000 g/g Zn3[Co(CN)6]2以上.共聚产物经FT-IR和1H NMR表征,在适宜反应条件下共聚物中二氧化碳摩尔分数可达到0.3以上,产物中也有少量环加成产物碳酸亚丙酯,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压力有利于二氧化碳转化为共聚物.  相似文献   
119.
以魔芋粉、丙烯酰胺和季铵盐等为原料,经接枝共聚合成了魔芋粉一丙烯酰胺一季铵盐类树脂。讨论了引发剂、丙烯酰胺、魔芋粉等的用量,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因素对树脂溶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55-65℃,反应时间为4h,反应单体质量比为1:1,引发剂用量为0.5%(占单体总质量),单体与KGM质量比为4:1下制得树脂的溶胀度可达到最大值149.85g/g。  相似文献   
120.
A new rare earth complex Eu(Ⅲ)(TTA)2(MA)2Phen·H2O was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 analysis, FTIR, UV, thermal analysis,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The strong fluorescence and high thermal stability of Eu(Ⅲ)(TTA)2(MA)2Phen·H2O were used to modify resin. The copolymer containing europium was prepared by copolymerization of Eu(Ⅲ) and styrene/α-methylacrylic acid, and characterized by FTIR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showed that the copolymer was a sort of materials with good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