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54篇
系统科学   35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349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6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6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981.
论广义综合温度(GST)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种气候要素如天然降水、风能、太阳辐射等,在城市或建筑的表面上产生自然调和效应,从而对表面有蒸发冷却贡献。对此给出广义综合温度的定义,建立热物理模型并进行模拟,研究广义综合温度受气候条件和表面性质影响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82.
本文以甲醇为工质实验考察了方型微槽结构平板的传热特性,测试了6种不同尺寸实验段的传热数据,发现槽内单相液体对流随加热负荷或壁温升高有传热与流动形态的变化。分析表明,这种形态变更与微槽内液体因壁温升高引起的明显物性变化密切相关。文中分析了液体流速、温度以及微型结构的几何尺寸对传热及流动形态变化的影响。实验还发现微槽结构内的流动核沸腾与通常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为微尺度传热的高技术应用和深入的理论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83.
本文对磨削区温度的测量原理及方法进行了简明扼要的介绍.通过采用半人工热电偶测温方法,对4Cr13不锈钢材料磨削加工时砂轮和冷却液对磨削区温度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研究,证明合理地选用砂轮和冷却液能明显地降低磨削区温度,从而提高磨削加工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984.
本文综述作者近几年来关于溶质原子非平衡晶界偏聚热力学、动力学以及晶界平衡偏聚与非平衡偏聚之间关系的理论、实验研究工作。这些研究工作内容丰富,已达世界水平。它们为改善现有材料的力学性能以及发现新材料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5.
986.
研究了不同热处理工艺、晶粒束缚以及工作温度、应力循环、热循环和应力热循 环对 CuZnAl合金超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金常规淬火获得最佳超弹性的 淬火加热温度为890℃,对于所研究的线材试样而言,保温时间与线材直径有关;合 金采用双相区淬火,可获得较好的超弹性,其最佳淬火加热温度为700℃,保温时间 为10min;晶粒束缚影响合金的超弹性,gs/D越大,晶粒束缚越小,超弹性越好; 合金的超弹性与工作温度有关,超弹性最佳值是在Af点以上一段温度范围内.其下限 温度为Af点以上17~22℃。合金在应力循环后出现了循环软化现象而不是循环硬 化现象,应力循环后,相变的熵及焓变降低;热循环和应力热循环均使合金的相变点 提高。  相似文献   
987.
就水幕形成的机理和流动规律进行初步探讨,论证了涡流是水流冲击板面产生飞溅的主要原因,阐述了水幕下落时的分离现象和两侧收缩现象的原因,推导出侧边收缩量的半经验公式,并提出减少涡流,避免收缩的有效方法。较系统地提出了水幕装置设计的一般原则,为今后各种水幕装置的研制和设计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988.
热轧带钢卷取温度控制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89.
本文探索了“Ca ̄(14)CO_3法”和“有机碱法”两种测定水中痕量 ̄(14)C的方法,并进行了核反应堆循环冷却水的实际测量。“Ca ̄(14)CO_3法”是先把水样(约300mL)用5mool/LH_2SO_4酸化并加热蒸馏出 ̄(14)CO_2气体,再用NaOH和CaCl_2浓集吸收 ̄(14)CO_2并生成Ca ̄(14)CO_3沉淀;最后把此沉淀悬浮于胶状闪烁液(Toluene:Triton×100:Water=2:1:1.5)中,在n-353液体闪烁计数仪上检测 ̄(14)C的量,此法的 ̄(14)C检测限为3.3×10 ̄(11)g/L。“有机碱法”是用含有乙醇胺的闪烁液浓集吸收蒸馏产生的痕量 ̄(14)CO_2气体,该吸收液可直接用于FJ-353液体闪烁计数仪测量 ̄(14)C。此方法不仅有较高的 ̄(14)CO_2气体吸收效率(>90%),而且有较低的 ̄(14)C检测限(3.3×10 ̄-11)g/L)。用“有机碱法”对两种核反应堆的循环冷却水进行 ̄(14)C测量,其中测量一个样品的 ̄(14)C含量是5.0×10 ̄(-11)g/L,并用γ能谱测出另外6种痕量放射性核素( ̄(46)Sc, ̄(51)Cr, ̄(54)M  相似文献   
990.
感潮河段电厂温排水热影响范围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二维平面浮射流的基本概念及感潮河段水文特征,综合分析了感潮河段电厂温排水的运动规律.利用原体观测的资料,建立了估算射流中心线温升的函数关系和估算等温升线所包围的表面积的经验公式.本文分析研究的结果,对于客观地评价电厂运行时温排水热影响范围、制定排放标准,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