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0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89篇
系统科学   27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751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37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95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72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依据在烟台-蓬莱-栖霞地区的详细构造与变质研究,分析胶北地区太古代以来的变形与变质演化历史及其意义.继太古代胶东群形成之后的胶东事件,在胶东群中造成了第一期的南北向构造和同构造麻粒岩相高级区域变质.于粉子山群沉积之后、大致17亿年前发生的粉子山事件使胶北地区基底最后固结.这期造山事件在基底中产生了广泛的平缓变形面理、褶皱及同构造角闪岩相区域变质.晚石炭世的蓬莱事件,以北北东一南南西向挤压造成了蓬莱群及基底中普遍的北西西-南东东向褶皱及低绿片岩相区域变质.蓬莱事件是华北与扬子板块沿胶南带碰撞的结果.胶北地区的后蓬莱事件造成了局部的北北京向膝折和褶皱,并未伴生区域变质.这一变形事件可能是晚三叠世印支运动或侏罗纪燕山运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2.
新型真空断路器触头材料Cu-Cr-C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合金的微观结构设计思路,采用真空热碳还原法,用国产高氧Cr粉制备出低氧、优质CuCr真空断路器触头合金,解决了Cr粉国产化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加入1%~2%(质量)的C,大大改善了CuCr合金的抗熔焊性能而又不影响其耐电压强度和分断能力,解决了国内外长期未能解决的CuCr合金的抗熔焊问题.  相似文献   
83.
CuCr真空触头材料的抗熔焊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测定了不同CuCr触头合金的基体强度和熔焊焊缝强度,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其断口形貌,从而分析CuCr合金中脆性碳化物相对其抗熔焊性能的影响,讨论了碳化物相引入后CuCr合金的抗熔焊机理,同时还讨论了碳化物相对CuCr合金耐电压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4.
显微组织对CuCr真空触头材料耐电压强度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CuCr真空触头合金的显微组织对其耐电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击穿总是首先发生在耐电压强度低的合金相上,对Cu50Cr50合金,首击穿相为Cr相,而对CuCr50Sel合金,首击穿相为Cu2Se相.由于电压老炼的结果,首击穿相的耐电压强度上升而导致其他合金相被击穿,老炼的结果使原始粗大的合金相消失,在表层形成成分均匀的极细小显微组织,还从物理冶金学出发讨论了电压老炼的作用,认为电压老炼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在表层形成极细小显微组织和成分均匀化的高速相变过程.  相似文献   
85.
采用积分模型等效磁路的方法对继电器的电磁系统进行了分析计算和实验研究。为了提高计算精度,提出了等效漏磁阻修正系数的计算公式。考虑了实践中的物理和工艺方面诸因素,对结构参量进行了合理调整,研制成常开触点型和转换触点型超小型汞润触点开关管和继电器。  相似文献   
86.
奥贝球铁接触疲劳破坏形式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奥贝球铁的接触疲劳破坏形式,应用铁谱技术分析了接触疲劳过程。试 验表明:奥贝球铁接触疲劳破坏形式取决于载荷。在重载条件下(寿命小于 5× 106 次),其破坏形式为片状剥落;在轻载条件下,破坏形式为麻点剥落。疲劳裂纹是在 表面石墨空穴的边角处萌生,并向深处扩展。接触疲劳磨损分三个阶段:磨合阶段, 正常磨损阶段及疲劳磨损阶段。应用铁谱技术可以预测寿命。奥氏体的存在对奥贝球 铁接触疲劳性能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7.
昆嵛山混合杂岩体的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嵛山混合岩体是胶东东部出露面积最大的岩体,是金牛山金矿带的寄主岩体。野外地质特征以及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确定岩体形成于134.3Ma。但是,在元古代,胶东地区还曾受到栖霞运动的影响,广泛地发生了区域变质作用。岩石学、岩石化学、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混合岩的原岩是上地壳沉积岩与来源下地壳或上地幔的火山岩的混合物,岩体由交代-重熔作用形成。混合岩对原岩的许多性质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岩体的形成是受牟平—即墨深断裂控制。断裂长期活动所引起的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以及成矿作用等地质特征已成为我国东部中生代活动大陆边缘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88.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球铁,即高强度、高韧性奥氏体-贝氏体球铁。通过正交试验选择热处理参数,并进一步考察了不同等温淬火温度和时间对组织和性能的影响。为了考察奥氏体-贝氏体球铁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还进行了延性断裂韧度与接触疲劳性能的试验。实验结果表明,奥氏体-贝氏体球铁具有很好的断裂韧性和接触疲劳强度。本文还探讨了奥氏体-贝氏体球铁性能优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89.
报道了一种含微参比电极的差分结构,并可与其它敏感元和信号处理电路完全隔离的背面引线氢离子敏感场效应(pH-ISFET)新结构。基于硅的固相键合技术和硅微机械加工技术以及常规N阱MOS工艺,研制成集成压力/pH-ISFET传感器,设计制作了高稳定的可调芯片自恒温系统,经实际工艺流水制成了样管,初步的测量结果证实了这种背面引线、微参比电极、全集成的新结构设计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90.
对锥面包络圆柱蜗杆传动(ZK蜗杆传动)进行了可控修形,分析了修形传动的基本原理。提出了通过改变蜗杆齿面接触的位置及曲率修正量来改变传动的齿面接触状态的方法,修形加工可通过改变砂轮的几何尺寸及安装参数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