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1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45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4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78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41.
Based on the published sequence of profilin2 promoter ofArabidopsis thaliana, a full-length promoter (1667 bp) was amplified by PCR. The 5′-end deletion fragments with length of 1380, 1153, 969 and 597 bp were then fused withgus (uidA) gene respectively. Constructed plant expression vectors were individually transferred intoKalanchoe laciniata and transgenic plants regenerated. GUS histochemical assay confirmed that the full-length promoter Pfn1.7 was vascular-specific. Deletion assays showed that profilin2 promoter c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Deletion of fragment 1 (−1667—−1380 bp) resulted in constitutive expression, suggesting that element(s) responsible for vascular-specific expression might exist in this region. Fragment 2 located at −1153—−597 bp strongly inhibitedgus gene expression. Fragment 3 (−597—−1 bp) is considered as a basic domain of profilin2.  相似文献   
642.
复合材料中增强相形状对有效模量的影响 (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Mori-Tanaka方法,研究了基体/夹杂类复合材料中增强相形状对有效模量的影响.首先给出了在夹杂和基体均为各向异性的情况下,夹杂平行分布和随机取向分布时复合材料有效弹性模量的计算公式.进而比较了无限长的纤维、半径无限大的薄片以及椭球状夹杂等典型的增强相形状对弹性模量的影响规律.在夹杂平行分布时,薄片和纤维导致相同的最大弹性模量,而在取向随机分布时,薄片的增强效果更明显.长短轴之比小于10的椭球对刚度的贡献远低于薄片和纤维.  相似文献   
643.
针对航空发动机镍基单晶涡轮叶片高温服役下蠕变寿命的取向敏感性难题,开展了DD6单晶合金[001]、[011]与[111]3种典型取向在980oC下的蠕变试验,获得了服役温度下单晶合金的蠕变寿命、伸长率,均为[111]取向>[001]取向>[011]取向;通过对蠕变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化以及蠕变断裂后断口形貌进行分析,揭示了不同取向下单晶合金的蠕变失效机理;基于晶体塑性理论,建立了DD6单晶考虑取向敏感性的粘塑性本构及损伤方程,能够较好地拟合不同晶体取向单晶的蠕变过程,为单晶叶片的强度分析与寿命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44.
颗粒型膨润土材料具有颗粒间孔隙、集合体间孔隙和集合体内孔隙等多尺度孔隙结构特征,传统非饱和膨胀土双孔模型(BExM)难以准确描述其宏观力学行为。在现有BExM模型的理论框架基础上,从颗粒型膨润土材料的三重孔隙结构出发,通过双加载屈服面方程和宏微观耦合效应函数表征膨润土颗粒混合物的多尺度孔隙弹塑性变形行为及其相互耦合关系。通过对比试验数据与模型模拟结果发现,模型可较好地描述非饱和颗粒型膨润土材料的膨胀力特征、膨胀变形特征以及宏微观孔隙结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645.
提出晶体材料力学性能的热力学微观机理,推导并得到有关晶体材料力学性能的一些重要关系式。对金属单晶材料的弹性性能及本构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到的结果和数据与实际现象和试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46.
饱和砂土动力学基本特性及其应用途径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饱和砂土的动有效抗剪强度,往返荷载下的物态变化规律,以及基于物态变化、剪切变形非线性、剪缩剪胀性和压缩回胀性的有效应力应变本构特性。揭示了动载下饱和砂土存在塑性阻尼和粘滞阻尼。提出了广义Biot固结理论基础上考虑真实粘滞阻尼特性的饱和砂土反应分析新途径。  相似文献   
647.
土本构模型的有限元-神经网络耦合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土样结构试验,将土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入有限元法中,采用有限元-神经网络耦合算法,模拟土的本构关系,得出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648.
探讨了接触面弹塑性损伤模型在群桩基础响应分析中的适用性。建立了用于有限元分析的弹塑性损伤接触面单元。采用多种接触面模型及多组模型参数对单调和循环荷载作用下的群桩基础与地基相互作用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弹塑性损伤单元能够合理地描述包括体应变及其与剪应变的耦合特性在内的接触面主要静动力学特性;接触面的力学特性对桩土相互作用分析有重要影响;Clough-Duncan模型和理想弹塑性模型不能反映接触面的体应变及其与剪应变耦合特性,算得的桩的响应与弹塑性损伤接触面单元差别较大。因此,使用弹塑性损伤接触面单元进行土体与结构物相互作用分析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649.
应用Gleeble-1500D热力模拟试验机,采用等温压缩试验的方法,研究了Cu-0.1Ag合金在热压缩变形中的流变应力行为,分析了不同变形温度、变形速率对Cu-0.1Ag合金热变形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变形温度越高,应变速率越小,合金越容易发生动态再结晶,Cu-0.1Ag合金越容易发生热变形.同时,综合采用Arrhenius型方程和Jonas双曲线函数模型描述了Cu-0.1Ag合金的本构关系.通过对试验数据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确定了结构因子A、应力水平参数α、形变激活能Q以及应力指数n,最终得出Cu-0.1Ag合金热变形过程中应力与应变速率的本构方程.  相似文献   
650.
针对普通钢-混凝土组合梁存在的一些问题,例如跨度小、承载力低、抗震能力弱、容易掀起和延性小等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组合梁——外包钢-钢筋混凝土组合梁,并进行了四根足尺简支梁的试验研究,通过对试件荷栽一位移曲线,荷栽一应变曲线和应变沿截面高度分布的分析,结果表明外包钢一钢筋混凝土组合梁有较优越的力学性能和良好的应用前景.与传统的工字钢一钢筋混凝土组合梁比较,其抗弯承载能力强,延性好,适用于跨度较大的结构;填充混凝土对防止钢梁发生局部失稳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对于完全剪切连接组合梁,截面平均应变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对于部分剪切连接组合梁,截面应变不符合平截面假定.采用双梁模型对外包钢一混凝土组合梁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程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