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7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688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Duhem’s concept of ‘good sense’ is central to his philosophy of science, given that it is what allows scientists to decide between competing theories. Scientists must use good sense and have intellectual and moral virtues in order to be neutral arbiters of scientific theories, especially when choosing between empirically adequate theories. I discuss the parallels in Duhem’s views to those of virtue epistemologists, who understand justified belief as that arrived at by a cognitive agent with intellectual and moral virtues, showing how consideration of Duhem as a virtue epistemologist offers insights into his views, as well as providing possible answers to some puzzles about virtue epistemology. The extent to which Duhem holds that the intellectual and moral virtues of the scientist determine scientific knowledge has not been generally noticed.  相似文献   
22.
电脑网络对当今哲学的挑战及应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脑网络技术的发展向哲学物质观、实践观、认识论、历史观和伦理观等提出挑战,哲学对此必须予以回答。  相似文献   
23.
The article describes and demonstrates the use of a new research proposal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mplexity in organizations in terms of a Deleuzian sense of an event. It creates the rhizome metaphor that allows the emergence of different ways of systems thinking, a legitimate challenge to the Modernist’s orthodoxy. For Deleuze and Guattari, micropolitics are the essence of what we call ‘rhizomatic systems.’ It is this concept of the organization, as a rhizome or rhizomatic systems that we want to focus from ‘problem solving’ in a real-world situation to the process of problematization, that is, the making or appreciating a series of events in the problematizing fields. The paper draws on the research experience in which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was carried out in a Korean distribution company. The participatory learning process happened to create a series of events in which ‘time-related research’ was conducted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process of problematization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Jae Eon YuEmail:
  相似文献   
24.
教师形象的塑造往往关注教师的内部形象和外部形象 ,而忽略这两种形象的最重要的转换格式———教师的声音形象。通过对教师声音形象的魅力触角———音色、音量、语气、语速等主要存在形态的探讨 ,揭示它们作为语言结构的情感张力 ,明确教师声音形象美的几个指标 ,为教师形象的塑造提供一些想法  相似文献   
25.
文章从分析美国文化中的使命观着手,揭示了美国文化霸权主义的渊源,内涵及表现,并指出了其不合理以及走向破产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6.
采用教师幸福感量表、职业认同感量表和自尊量表对农村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探讨影响农村小学教师幸福感的心理因素。结果表明:自尊和职业认同感均与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自尊可以直接预测职业认同感,同时又通过幸福感的中介作用对职业认同感产生间接预测作用。根据调查结果就如何提升农村小学教师幸福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7.
<乡村耕耘者:贺享雍研究>是在当今文艺批评缺席的现状下,对健康、正常的文艺批评的积极实践建构,在一定程度上表现着四川批评家较为良好的批评意识:对于批评对象的客观意识,对于作品的文本分析意识,以及对于作品的文化阐释意识.  相似文献   
28.
潘洁敏 《韶关学院学报》2007,28(11):135-138
从日本人的“ラち”、“そと”意识角度出发,通过对川端康成、志贺直哉的几部小说进行分析统计,探讨日语在描写过去的事件中,插入“内时态‘る’形”的条件和原因。分析发现当作者为了使作品更生动,或是作者与作品中人物产生“同感”时,或是表达作者的主观思想、评论时,往往发生时态的转换。  相似文献   
29.
运用责任感与领导风格的相关模型,对责任感、领导风格与胜任力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0.
独生子女感恩意识缺失的心理分析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独生子女是我们现代社会的一个新的群体,他们的健康发展关系着我们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感恩意识的培养对他们的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家庭、学校和个人因素的影响,造成了现代大多数独生子女人际关系冷漠,以自我为中心,感恩意识匮乏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