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980篇 |
免费 | 887篇 |
国内免费 | 28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61篇 |
丛书文集 | 155篇 |
教育与普及 | 43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6篇 |
现状及发展 | 45篇 |
综合类 | 684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9篇 |
2024年 | 104篇 |
2023年 | 94篇 |
2022年 | 120篇 |
2021年 | 117篇 |
2020年 | 111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109篇 |
2017年 | 119篇 |
2016年 | 132篇 |
2015年 | 193篇 |
2014年 | 283篇 |
2013年 | 207篇 |
2012年 | 330篇 |
2011年 | 306篇 |
2010年 | 213篇 |
2009年 | 286篇 |
2008年 | 242篇 |
2007年 | 363篇 |
2006年 | 348篇 |
2005年 | 296篇 |
2004年 | 267篇 |
2003年 | 289篇 |
2002年 | 273篇 |
2001年 | 269篇 |
2000年 | 206篇 |
1999年 | 192篇 |
1998年 | 172篇 |
1997年 | 200篇 |
1996年 | 187篇 |
1995年 | 147篇 |
1994年 | 163篇 |
1993年 | 102篇 |
1992年 | 138篇 |
1991年 | 101篇 |
1990年 | 80篇 |
1989年 | 94篇 |
1988年 | 71篇 |
1987年 | 46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14篇 |
1984年 | 2篇 |
1955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采用热电化学方法测定电极反应电化学Peltier热.实验中将高灵敏度热敏电阻紧贴于工作电极表面,结合SRC-100溶解-反应量热仪与电化学工作站组装成高精度热电化学测试系统,其控温精度达±0.001K.运用该测试系统分别对5个不同浓度等物质的量比的Fe(CN)63-/Fe(CN)64-体系阳极过程进行恒电流极化,得到该电极反应电极电势和温度变化与时间的关系曲线,运用热电化学方程,得到298.15K时Fe(CN)63-/Fe(CN)64-体系阳极过程电化学Peltier热,分别为41.51 kJ/mol(0.075 mol/L),43.48 kJ/mol(0.10 mol/L),46.95 kJ/mol(0.15 mol/L),50.77kJ/mol(0.20 mol/L)和54.81 kJ/mol(0.25 mol/L),由此获得该温度下的标准氢电极反应在绝对标度下的熵变. 相似文献
42.
全气膜冷却叶片表面换热系数和冷却效率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研究全气膜冷却涡轮导叶叶片的换热特性,采用瞬态液晶技术获得了叶片全表面的高分辨率换热系数和冷却效率.实验在三叶片两通道放大模型中完成,叶栅进口雷诺数是1.0×105. 叶片前缘有8排复合角孔,压力面有21排轴向角孔,吸力面有24排轴向角孔.气膜孔排由2个供气腔供气,前腔二次流与主流的质量流量比为4.56%,后腔为4.67%.结果表明:受叶栅通道涡作用,气膜出流在吸力面呈聚敛状,在压力面则呈发散状.气膜出流受气膜孔角度影响,气膜孔下游的换热系数和冷却效率都较高.叶片前缘受到冲击,换热强,冷却效率低;叶片吸力面冷却效率维持在0.4左右,压力面维持在0.35左右.该全气膜冷却叶片气膜覆盖效果较好,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分布均匀,是一种较好的冷却结构. 相似文献
43.
由于生活需要将一台原用于储气的立式储气罐改造为一台卧式换热器,因操作不当,导致筒体焊口撕裂。针对这一事故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换热器筒壁撕裂处进行了强度校核,指出了压力容器在改造过程中,只有遵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才能保证使用中避免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
考虑到储层温度、压力对于注热开采井井筒热损失的重要性,利用热量传递基本理论和能量守恒原理,建立了含有异常温压储层的注热流体井井筒热损失计算模型.分析了地温梯度和地层压力系数对岩石热物性参数的影响,计算了不同流体注入速率和不同隔热层参数下的井筒热损失程度,并讨论了地层温度压力对井筒流体稳定时间和稳定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单一的砂质沉积,地层压力系数越高,岩石的导热系数越大,热扩散系数越小;温度异常对井筒热损失影响较为明显,存在高温、低压地层的井筒热损失小,井筒流体到达稳定状态时温度较高.该模型可用于现场同类油藏的井筒沿程温度预测. 相似文献
45.
浮头式废热锅炉工艺气侧的传热过程属于辐射状扩缩流横向冲刷管束的强迫对流换热,这种对流换热既不同于定截面流的横向冲刷管束的换热,又不同于一般的变截面流的横向冲刷管束的换热,文中用大比例尺(M1:2)模型测定了该换热过程的对流放热系数与雷诺数间的关孔试验结果表明这种流动方式强化了对流换热过程,辐射状扩压流的放热系数比平行流横向冲刷错列管束的放热系数增加16%,而辐射状收缩流横向冲刷管束的放热系数比平行流横向冲刷错列管束的放热系数则增加40%左右。 相似文献
46.
47.
发汗冷却湍流换热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验证湍流二方程模型在数值模拟发汗冷却过程的适用性,在PHEONICS3.3软件平台上采用两层k-ε湍流模型对无发汗冷却和有发汗冷却时的矩形槽道内湍流流动和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发汗冷却使得边界层显著增厚,壁面摩擦阻力因数大为减小;随着冷却气体流量的增加,壁面温度和局部对流换热系数都大大下降。在注入率为1%左右时,发汗冷却段的壁面温度相对值降到了20%左右,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相对值降到了50%以下。所得到的计算结果与已有关系式符合得很好:注入率在2%以内时误差小于10%。 相似文献
48.
对一侧等热流、一侧绝热热边界条件下,流动与热充分发展的平行平板微通道在滑移流区内层流流动与换热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了槽道内速度场与温度场的分布、换热特性,以及Kn、动量协调系数、热协调系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9.
采用等效时间成熟函数反映不同温度历程下混凝土的水化反应状态,对考虑混凝土水化度的水管冷却等效热传导进行了研究,推导了基于等效时间的混凝土水管冷却等效热传导有阴无计算公式,研制了相关的有限元程序.在计算有热源水管冷却问题的混凝土平均温度时,需要存储各高斯点、各增量步等效时间增量.以获得时间增量区间对应的等效时间增量区间,然后计算考虑混凝土水化度时,该时间区间内的水化热温升增毓.针对采取骨料预冷和通水冷却等温控措施的某实际混凝土工程,分析在高温季节浇筑的混凝土块的温度和徐变应力,结果表明温度变化范围在12-27℃,考虑混凝土水化度时计算的浇筑块温度最大增高1.022℃,但徐变应力差民较小。 相似文献
50.
耐盐稳定泡沫具有抗高温、堵水不堵油等优良特性,是很有发展前途的一种选择性堵剂.笔者研究了泡沫稳定的机理,优选了泡沫堵水的配方,选用具有支型结构的发泡剂和具有耐温耐盐结构的稳定剂.由耐盐活性剂(DM5512)、甜菜碱、烷基糖苷(APG)、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1631)?昆合制备成了离子型复合起泡剂(QP-1),由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SMP—III、高分子聚合物(SP-8)混合制备成了稳定剂(WD-1),使用时把QP-1和WD-1混合均匀,配成一定水溶液,然后发泡制备耐盐稳定泡沫.实验证明以上配方具有良好的泡沫稳定性和耐温耐盐性,并利用GE-5显微镜观察了泡沫的结构,讨论了可用作选择性堵7k剂的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