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3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59篇
系统科学   84篇
丛书文集   34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96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81.
饶彬  肖顺平  王雪松  李永祯 《系统仿真学报》2011,23(11):2296-2301,2307
分析了完全极化、部分极化和瞬态极化理论的基本内涵,依据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思想,以Stokes矢量力内核,对涉及纠的极化信息处理函数进行了封装和继承,设计了一套用于雷达极化信息处理的科学计算工具箱.给出了完全极化、部分极化、瞬态极化、窄/宽带目标极化特性类之间的设计关系,并基于NIMeasurementStudio开发环境,对雷达极化理论进行了可视化仿真.仿真系统可以提供诸如正交极化、共轭极化、交叉极化、极化变基、五种极化描述子、最佳极化和极化叉等二维和三维极化视图的生动显示。  相似文献   
182.
一种极化MIMO雷达导引头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提高雷达导引头的工作性能,提出一种新体制极化多输入多输出(MIMO)雷达导引头的概念,研究了该雷达导引头中的关键技术. 该雷达导引头采用双极化天线阵列,各个天线子阵发射正交频分线性调频信号;同时接收雷达回波信号的双极化分量,采用匹配滤波技术实现各个回波信号的有效分离;引入瞬态极化检测与识别技术,有效提高雷达导引头的抗干扰性能;采用单脉冲测角技术实现对目标的正确测角和跟踪. 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极化MIMO雷达导引头具有优良的电子战性能.   相似文献   
183.
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的测井解释和地层评价的方法和模型主要是针对直井,与实际情况有很大的偏差。在随钻电磁波测井中,层厚和井斜的影响从来都是联系在一起的。通过傅里叶–汉克尔变换法得到斜井中的电磁波电阻率测井响应,模拟分析了不同井斜条件下层厚对电磁波测井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钻电磁波电阻率受围岩影响:曲线探测深度越大,围岩影响越严重。深相位电阻率在大斜度井低阻围岩情况下,层厚校正模板中校正电阻率值不再随层厚增加单调递减;当层厚较小时,视电阻率在大斜度井中的校正值小于直井中的校正值;随着层厚的增大,大斜度井中的校正值大于直井中的校正值。这些结论可以有效指导大斜度井环境下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井资料的解释。  相似文献   
184.
从电介质的微观结构出发,使用最大熵原理分别研究了无极分子电介质和有极分子电介质在电场中的极化规律。研究发现,虽然两类电介质极化的微观机理不同,但宏观效果相同;当电场强度不很大时,电极化强度与场强成正比,但当场强很大时,二者不再成线性正比关系,而成复杂的非线性关系。由此可见,不能简单地说某种电介质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这要决定于所加电场的强弱。  相似文献   
185.
通过构建流动空间与城市空间的关系模型,并基于"精英空间"分析了城市新的空间极化产生的机理和结果.以上海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和样本数据进行区位商分析和GIS空间分析,探讨了信息时代新的城市空间极化现象.研究表明:流动空间通过精英空间来影响城市空间极化是一种更高层次的集聚,是人力资本、财富和科技知识的空间集中.  相似文献   
186.
光磁共振研究Rb同位素光抽运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抽运使原子系统偏极化而磁共振则产生退极化,这一过程是研究Rb同位素光抽运响应的基础。通过实验技术改进,将85Rb和87Rb光磁共振信号完全分离,并借助简化的三能级模型得到光检测信号与抽运过程物理参数的唯象关系。实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采用单一弛豫机制很准确地描述87Rb和85Rb光抽运物理现象。弛豫时间部分地反映了87Rb和85Rb能级跃迁几率差异的事实。  相似文献   
187.
讨论麦克斯韦等式下广义圆极化在手征性媒体中的不同的本构关系.在某类手征性媒体中广义圆极化波的场,与在非手征性媒体中麦克斯韦等式描述的同构关联有着相同的形式;但是不同的圆极化对应场的物理参数也不同.不管传播方向如何,这样的圆极化波(左或右)传播同等的波数.本文基于球面积分等式研究广义双各向同性物体的电磁散射特征.应用基层顶面等效性原理,能够把在均匀的双各向同性域中的电磁场用分布在它的边界面上的等量电磁流表示出来.  相似文献   
188.
1967年发现第一颗脉冲星以来,在用于解释线偏振位置角随脉冲相位变化曲线的旋转矢量模型中,脉冲星磁场通常被近似为静态磁偶极场.但静态磁偶极场假设过于简化,未考虑推迟势效应.文章采用从推迟势导出的旋转真空磁偶极场,研究了在脉冲星磁场为旋转磁偶极场位形下的线偏振位置角曲线.在计算辐射的相位、余纬角和偏振位置角过程中考虑了光行差效应和延迟效应.相比旋转矢量模型的结果,旋转磁偶极场偏振位置角曲线在大磁倾角、碰撞角,或靠近磁轴的内层磁力线上有显著的变形.其与磁力线层等参数的依赖关系避免了传统旋转矢量模型的简并问题--在给定磁倾角和碰撞角情况下所有层磁力线的偏振位置角曲线都一样,这为通过拟合射电偏振观测数据来分辨不同层的辐射,从而限定脉冲星辐射区部位提供了一条有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9.
采用传统的固相烧结工艺制备出Bi5Fe0.7Ni0.3Ti3O15(BFNT)多铁陶瓷样品,研究镍离子基团的植入对材料的微观结构、磁性能和电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谱显示BFNT样品的4层Aurivillius相已形成.室温下,BFNT样品具有铁磁性,其剩余磁化(2Mr)和矫顽场(2Hc)分别为0.086 A.m2.kg-1和18.5 kA.m-1.样品磁性的增强可能来源于局域的Fe—O—Ni的耦合.介电温度谱的测试结果表明:与Bi5FeTi3O15(BFTO)比较,BFNT的铁电相变温度降低,低温段的介电峰具有明显的弛豫特征,该弛豫可能与磁有关.室温下,当外加电场为24.5 MV.m-1时,样品的剩余极化(2Pr)和矫顽场(2Ec)分别为0.069 C.m-2和14.3 MV.m-1.  相似文献   
190.
利用干湿交替加速腐蚀实验和电化学实验研究了实验钢在模拟工业大气环境下的腐蚀演化行为.结果表明,在腐蚀初期腐蚀速度随循环周期的增加而增大,在后期随循环周期的增加而降低,耐候钢的腐蚀速度与SPA-H钢相当但低于16Mn钢.在腐蚀初期,细晶粒耐候钢比粗晶粒腐蚀速度快,在后期腐蚀速度基本一致.耐候钢锈层分为内外两层,内锈层致密主要由α-FeOOH和少量γ-Fe2O3组成,晶粒尺寸对腐蚀产物的组成影响不大.16Mn钢锈层主要由α-FeOOH,γ-Fe2O3和Fe3O4组成.在腐蚀后期,Cu的作用使耐候钢的耐腐蚀性能优于16Mn钢.电化学实验表明,腐蚀产物促进阴极过程,抑制阳极过程.细晶粒有利于保护性内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