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3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4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多种品牌DR和CR系统的影像放大率差异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量、比较几种不同型号的DR和CR系统实际应用中的影像放大率,为医师看片或书写报告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同一被摄物分别用3台不同品牌型号DR机和1台传统X线摄片机(配合CR机使用)在焦片距相同的情况下进行投照。采用同一台干式激光相机、均选择真实大小模式、使用相同规格干式胶片进行打印。分别测量胶片上被摄物体的大小并与实际大小进行比对,分别计算出每台机的影像放大率。结果在立式胸片架或立式平板探测器投照时,放大率:岛津X光机为2.5%、飞利浦DR为5%、西门子DR为5%、柯达DR为2.5%。在床下片盒或床下平板探测器投照,上述4台机的放大率分别为:7.5%、5%、15%和7.5%。结论在投照焦片距和打印模式相同情况下,在立位投照时,岛津X光机和柯达DR放大率相同 飞利浦DR和西门子DR放大率相同。在卧位投照时,除岛津X光机和柯达DR放大率相同外,其他均不相同,其中西门子DR放大率最大。  相似文献   
142.
65例胸骨肿瘤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胸骨肿瘤的好发类型、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65例胸骨肿瘤的临床资料及CT、MR表现.结果:65例中转移瘤49例;原发恶性肿瘤16例.胸骨肿瘤影像学表现为局部骨质破坏64例(溶骨性48例、成骨性12例及混合性4例)、骨性突起1例、软组织肿块30例.结论:胸骨的肿瘤以恶性肿瘤多见,又以转移瘤最常见,其次为原发性肿瘤.电子计算机横断层扫描(CT)、磁共振影像(MR)结合临床表现对胸骨肿瘤有很高诊断价值,对临床诊断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3.
目的分析小肠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对该瘤定位、定性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21例小肠间质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十二指肠6例,空肠8例,回肠7例;良性2例,低度恶性5例,恶性14例;CT表现为肠壁单发偏心性肿块,腔外16例、腔内5例,大小3~15cm;2例良性和3例低度恶性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小于4cm;19例恶性GIST中,不均匀16例,有多灶性坏死、碘水进入显示液平2例,合并腹腔脓肿1例,边缘边界不清15例,分叶13例,15例大于4cm,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例,肝转移1例;增强后良性均匀较明显强化、恶性肿瘤实体部分明显强化。结论CT对小肠GIST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其定位、定性的准确率高,对临床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4.
目的分析腹腔内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的CT表现,并重点探讨其在CT诊断方面的价值.病灶体积较大失去了原病灶的典型影像表现容易导致判断失误和误诊.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共14例,其中腹腔内囊腺瘤8例,其中1例为超级巨大型;囊腺癌2例;子宫内膜异位囊肿2例;肠系膜囊肿2例.所有病例都经过平扫,部分经过平扫加增强扫描或三维重建.结果:14例病人都诊断为囊腺瘤,腹腔内囊腺瘤的正确诊断例数为8例,其中4例未做增强扫描,诊断困难,有2例误诊.结论:腹腔内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具有相似的CT特征,在病灶体积较大的情况下病灶失去了部分典型影像表现,从而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尤其在定位定性诊断上经验不足,认识这些困难有助于掌握巨大囊性占位性病变在疾病发展中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结肠充气螺旋CT扫描对结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5例结肠病变患者首先按未做肠道准备的腹部常规CT扫描.然后按照纤维结肠镜检查的肠道要求做好肠道准备,在电视透视下给病人大肠内灌气,再进行螺旋CT容积扫描将诊断结果与纤维结肠镜对比.结果:病灶<5 mm、5~9 mm及10~29 mm大小检出率CT扫描与纤维结肠镜对比,常规法CT扫描检出率为0,而结肠充气后CT扫描分别为66.6%,80%,100%.手术中发现6例病变已侵犯肠壁外,常规法CT扫描4例相符,结肠充气CT检查6例全部符合.结论:结肠充气后螺旋CT扫描对结肠肿瘤检出率高,能对病变进行分期,属无创检查,病人易于接受,值得推广,可用于结肠病变的普查.  相似文献   
146.
MART算法快速高质量图像重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创社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4):6054-6058
ART(Algebraic Reconstruction Technique)算法是一种典型的迭代图像重建算法,适合于不完全投影数据图像重建。为了提高乘型ART(Multiplicative ART, MART)算法的重建质量,提出了一种基于亚像素的图像重建方法。首先将原始图像中的每个像素等分解为四个亚像素,然后提出一种高效的射线与像素的求交算法来计算权因子和亚像素索引,利用MART算法重建得到高分辨率重建图像,最后通过合并亚像素图像得到原始分辨率的高质量重建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非常有效,与传统方法相比取得了3倍以上的重建加速比,图像重建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7.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病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确诊脑血管疾病患者60例,50例在1周内行DSA检查。采用减影方法进行后处理,分别得到VR,MIP,TSMIP图像,利用这三种方法重建图像综合评价脑血管病变。结果①脑动脉狭窄或闭塞者46例,其中36例有DSA对照,98.8%的狭窄或闭塞的脑血管与DSA诊断一致,CT血管成像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100%、98.5%、98.8%;②烟雾病3例,均有DSA对照,表现为单侧或双侧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远端分支异常增多;③脑动脉瘤患者12例,均有DSA对照,后交通动脉瘤7例,前交通动脉瘤3例,大脑中动脉瘤1例,大脑后动脉瘤1例,CT血管成像与DSA显示一致。结论64层螺旋CT层血管成像能快速,准确地诊断各种脑血管疾病,结合减影处理方法提高了诊断的效率和准确性,为临床提供了全面的信息,可作为脑血管疾病患者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8.
目的探讨甲状腺肿块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8例甲状腺肿块的CT特征,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CT诊断18例甲状腺肿块与手术病理符合率的情况:(1)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诊断符合率71%(5/7);(2)甲状腺腺瘤8例,诊断符合率63%(5/8);(3)甲状腺癌3例,诊断符合率67%(2/3)。结论CT对甲状腺肿块的诊断虽然有很大价值,但是部分甲状腺肿块CT表现无特征性,定位诊断准确,定性诊断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