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85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18篇
系统科学   88篇
丛书文集   107篇
教育与普及   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23篇
综合类   2631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93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96篇
  2009年   147篇
  2008年   157篇
  2007年   230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36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08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47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34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从阻抑氧化铝的相变、表面化合物的生成和延缓氧化铝的烧结三个方面探讨了氧化铝掺杂镧后改善热稳定性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2.
间接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杨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杨醛和盐酸羟胺反应生成肟,由于邻羟基的作用,水杨醛肟和铜生成组成固定的、不溶于水的螯合物,利用原子吸收法测定螯合物中的铜或未反应的铜可间接测定水杨醛。研究了溶液 pH、试剂用量、反应时间及共存物质对测定结果的影响,探讨了用原子吸收法分析常量水杨醛组份的可能性并和重量法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53.
介绍了电炉炼钢过程电极升降智能复合控制原理和方法,在熔化期采用Bang-Bang控制,在氧化期采用模糊控制,在还原期采用PID控制,这三者协调采用智能操作,实验结果表明:它有调节速度快,稳态误差小和跟踪能力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4.
重质石油中含氮化合物的形态及分布分析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了萃取-柱色谱的预分离方法。对南京管输油中的含氮化合物进行了富集,并用GC/MS和红外光谱定性鉴定了所得的含氮化合物各组分。  相似文献   
155.
本文根据Ti与Al膜间的反应和互扩散动力学提供的浓度分布曲线,用Wagner方程计算Ti衬底与Al膜间在Ti相变点上、下Al的互扩散系数D和激活能Q,找出了互扩散系数与温度与成分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扩散激活能的大小次序是:QTi3Al>QTiAl>Qa-Ti(Al)>Qb-Ti(Al)。  相似文献   
156.
壳聚糖Cu(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吸附性能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研究高脱乙酰度壳聚糖对Cu(Ⅱ)离子的吸附动力学,并对吸附条件进行优化。方法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对配合物的组成进行表征。结果壳聚糖与Cu(Ⅱ)离子的吸附配位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25℃时其吸附反应速率常数为0.0685h^-1,吸附反应的表观活化能Ea为5.60kJ/mol。结论 壳聚糖与Cu(Ⅱ)能发生吸附反应,形成2:1(物质的量比)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157.
丹皮酚及其衍生物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有机胂的角度出发,结合丹皮酚的抗炎、活血和抗肿瘤等特性,合成了一系列的有关丹皮酚和有机胂的衍生物,均为创新化合物;采用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对合成化合物的条件进行了探讨,同时对丹皮酚的提取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以创新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筛选,获得效果较佳的化合物和最佳的试验浓度,通过对HepG2细胞生长抑制实验、诱导HepG2细胞凋亡分析及机制等的探讨,探索了一类结构简单、较低浓度下可以诱导体外及体内肿瘤细胞凋亡,而对正常细胞影响较小的新型有机胂药物.  相似文献   
158.
研究了Sn57Bi0.5Ag/Cu钎焊接头在70℃、100℃时效过程中的显微组织和剪切强度的变化。结果表明:在钎料和Cu基体的界面间存在金属间化合物,随时效时间的延长,界面金属间化合物层的厚度增厚,接头区的组织出现了粗化;脆性的金属间化合物是钎焊接头的薄弱环节,接头剪切强度随时效时间的增加和界面化合物的增厚而下降;在时效时间达1000min以后,容易在金属间化合物层内观察到空洞。  相似文献   
159.
从细裂亚菊全草的三元体系(V(石油醚)∶V(乙醚)∶V(甲醇)=1∶1∶1)提取物中,分离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鉴定,被确定为芝麻素、松脂醇、蒿黄素、紫花牡荆素、5-羟基-3,4',6,7-四甲氧基黄酮、tachioside、香草醛、香草乙酮.  相似文献   
160.
复曲线两交点间未设置基线而采用两圆曲线的切线交叉连接,是高速公路中较特殊线路形式.本文通过对非完整复曲线的分析、研究,介绍了在进行此类复曲线放样前所用的坐标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