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7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14篇
系统科学   67篇
丛书文集   98篇
教育与普及   3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0篇
现状及发展   22篇
综合类   2490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46篇
  2007年   198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To guarantee the efficiency of biotreatment of domestic wastewater in chilly season, six high efficient cold-adapted microorganisms were isolated, and identified as Zoogloea, Aeromonas, Flarobacterium, Micrococcus, Bacillus, Pseudomonas. These cold-adapted microorganisms with 63.67%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removal efficiency higher than that of mesophiles at low temperature were immobilized on soft polyurethane foams and applied to internal circulation compound bioreactor (ICCBR) to treat domestic wastewater. In an experiment period of 12 months,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ecological factors, sludg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biology were studi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COD removal efficiency in the ICCBR was 85.79% between 4℃ and 10℃ in winter, and 86.66% in the whole year, and COD of systemic effluent was below 60 mg•L−1 which could achieve the first-degree B discharge standard of pollutants in China for municipal wastewater treatment plant. The reduction in microfauna and biomass on carriers could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easonal temperature transients, the concentrations of protozoa and metazoan decreased from 110000±30000 microorganisms/mL sludge in summer to 35000±20000 microorganisms/mL sludge in winter, and biomass on carriers increased in the beginning and slightly reduced in the end.  相似文献   
992.
对树木的初始角度、有无后继树枝、树枝生长长度变化、树枝粗细等影响树枝最终形态的因素进行分析,形成控制参数。然后根据分形思想,使用递归算法,将控制参数加入到算法中。对不同参数单独变化得到的图像进行分析和验证,并生成了包含若干树木的树林,通过把树木设置成多种颜色,让树林显示出层次分明的形态。  相似文献   
993.
利用三甲基氯化锡与2-喹啉甲酸反应合成了目标化合物三甲基锡2-喹啉甲酸酯,并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和结构测定.晶体结构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通过羧基氧原子的桥连作用形成了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994.
统计与规则相结合的藏文句子自动断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文句子断句是藏文信息处理领域的难点之一,也是藏汉机器翻译、藏文文本分类等工作的一项重要基础性研究.提出了一种统计与规则相结合的藏文句子自动断句方法以解决藏文标点符号功能的歧义问题,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比较好的效果,F1值达到98%以上.在规则中首先使用经验的方法,识别出不确定的藏文句子作为候选句子,然后采用基于关联词的复句分析方法进行分句合并形成二次候选句子;最后使用最大熵的方法对二次候选句子进行断句.经验方法和复句分析有效解决了最大熵算法无法触及的语料稀疏和分句问题.  相似文献   
995.
超分子包合技术在新药研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药物研究中用以进行超分子包合研究的主体有冠醚、环糊精、杯芳烃及瓜环等,它们均具有穴状结构,能通过非共价键与离子及中性分子形成超分子,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本文重点介绍了这几种主要的超分子包合主体在药物研发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并对超分子包合技术在新药研制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96.
以特征函数为主要工具,给出了在特征函数中引入参数的一般方法,提出了广义斜正态-正态分布这种分布类并讨论了它的几何封闭性和渐近性等性质,最后讨论了广义斜正态正态分布在自回归模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997.
为了加快白兰地在橡木桶中的物化反应,缩短陈酿周期,采用电场强化技术对橡木桶进行处理,研究了电场对贮存在不同容积橡木桶中的白兰地酒进行强化处理过程中多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发现电场处理样的单宁及总酚含量都明显高于同期同容积自然陈酿样,5L橡木桶中,电场处理样陈酿12个月时的单宁、总酚、香草醛、丁香醛、没食子酸及原儿茶酸含量比同期的自然陈酿样分别提高了54.6%、9.6%、47.1%、7.1%、19.4%、23.1%,而在2 L橡木桶中,含量分别高了46.9%、9.1%、46.3%、14.3%、19.4%、34.5%.结果表明,电场直接处理橡木桶可以明显促进白兰地对橡木中多酚类物质的提取,提高白兰地品质.  相似文献   
998.
由于蓄电池的功率密度低、能量密度低,以蓄电池作为单一电源的纯电动汽车,动力性和续驶里程因此受到极大的限制.本文将超级电容引入到电动汽车的储能系统中,构建超级电容一蓄电池复合电源系统,利用超级电容高功率密度特性弥补蓄电池的不足.分析了在典型工况下的车辆需求功率对应的电流变化曲线,并根据储能系统的状态划分为单独驱动、共同驱动、预充电和再生制动共四种工作模式,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建立了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的仿真模型,包括蓄电池模块、超级电容模块、功率分配模块和驱动模块,根据市区循环工况进行了仿真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超级电容一蓄电池储能系统能发挥其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特性,从而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能,使能量利用率提高了近17%.  相似文献   
999.
对近年来大孔吸附树脂技术在中药有效成分黄酮类、生物碱类、皂苷类、酚酸类成分、多糖类等化合物成分及在中药复方纯化过程中的应用进展状况进行综述,并分析总结大孔树脂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3-烯丙基溴和硫氰酸钾反应的产物异硫氰酸烯丙酯,再与1,2-环己二胺反应合成了1,1′-(1,2-环己基)-3,3′-烯丙基硫脲,并在石油醚与乙酸乙酯的混合溶液中培养出可用于X-射线衍射的单晶.应用1 H NMR,13 CNMR,IR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技术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cca,晶胞参数为a=21.040(4),b=9.6800(19),c=17.260(3),α=90°,β=90°,γ=9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