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48篇 |
免费 | 79篇 |
国内免费 | 10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59篇 |
丛书文集 | 93篇 |
教育与普及 | 36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5篇 |
现状及发展 | 22篇 |
综合类 | 2317篇 |
自然研究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6篇 |
2022年 | 22篇 |
2021年 | 35篇 |
2020年 | 16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26篇 |
2015年 | 39篇 |
2014年 | 74篇 |
2013年 | 42篇 |
2012年 | 103篇 |
2011年 | 122篇 |
2010年 | 80篇 |
2009年 | 121篇 |
2008年 | 136篇 |
2007年 | 189篇 |
2006年 | 146篇 |
2005年 | 153篇 |
2004年 | 115篇 |
2003年 | 114篇 |
2002年 | 99篇 |
2001年 | 100篇 |
2000年 | 88篇 |
1999年 | 97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59篇 |
1996年 | 68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42篇 |
1992年 | 45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35篇 |
1989年 | 36篇 |
1988年 | 31篇 |
1987年 | 14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81.
为预测醇类增塑剂所含碳原子数以及羟基数对淀粉增塑效果的影响,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法在COM-PASS力场下模拟计算不同醇类小分子对直链淀粉增塑后玻璃化温度的影响,并测定不同醇类小分子对直链淀粉增塑后旋转扭矩、氢键削弱作用和力常数的变化。通过比较不同醇类化合物对直链淀粉增塑前后的玻璃化温度、旋转扭矩、氢键削弱作用和力常数变化预测醇类化合物增塑效果。结果表明,三类醇类化合物对直链淀粉的增塑效果依次为:乙二醇〉丙三醇〉1,2-丙二醇。由此可推断,当醇类增塑剂含羟基数相同时,碳链越短,对直链淀粉的增塑效果就越好;当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时,醇类增塑剂中所含的羟基数越多,对直链淀粉的增塑效果就越好。 相似文献
82.
具有隐性感染的登革热模型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类具有隐性感染和垂直传播的登革热模型.首先通过构造Lyapunov函数得到了无病平衡点E_0是全局渐近稳定的;进一步利用第二加性复合矩阵等理论得到了地方性平衡点E*是全局渐近稳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83.
形式幂级数的复合定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耿济 《海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1):4-7
获得形式幂级数的复合定理 ,这一定理是形式幂级数的重要运算 ,有着广泛的应用性 . 相似文献
84.
本文总结了有机化合物选择性吸收可见光的显色规律。我们从结构上进行分析,随着有机化合物共轭电子数增多,其颜色加深。若有机化合物中加盐,引起羟基助色。 相似文献
85.
醛1由NaBH4和催化氢化得醇3,经Mitsunobu反应由3合成4,4用光气处理生成异氰酸酯5,在碱的作用下,糖肟6与5缩合生成7,用氨处理并用AcSH还原酰化得目标化合物9.从葡萄糖和醛1出发,经过11步合成9,一个新的尿烷型化合物,所有的新化合物均由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确定结构。 相似文献
86.
李宏 《曲阜师范大学学报》1999,25(2):58-60
采用双带Peierls-Hubbard模型研究混合金属卤化物PtXxX‘1-x,发现电荷会穿过界面在两单体内自发转移,从而导致极化的生产。随着电子一电子(e-e)相互作用强度的增加,转移电荷的数量呈量子性台阶式变化。 相似文献
87.
选择常规数字测井中采用的三侧向视电阻率、伽玛伽玛放射性、自然放射性三种测井曲线,进行贵州岔河矿区龙潭组6、10、16等三层煤层进行对比.利用测井曲线连续性中的突变性和突变组合性规律,对它们进行对比,发现效果显著,为利用地质模型难以精确对比的龙潭组的三层主要煤层,开辟了对比的新思路,为该区煤层开发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88.
介绍了五种三元复合催干剂的制备及在醇酸清漆中的性能 ,结果表明该复合催干剂性能优异 ,可代替传统的钴锰铅钙锌五元体系 ,并简化工艺 ,降低成本 ,其中环保无铅化配方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89.
建立了直接电位滴定法测定含乌梅复方制剂中游离有机酸的方法.实验表明,复方制剂稚泻停口服液中游离有机酸总量为8.33×10-3mol/L,RSD=0.54%(n=7).柠檬酸回收试验结果为97.46%~104.96%.该方法可作为稚泻停口服液的质量标准,也可用于其他复方制剂中游离酸总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90.
H. Engeln J. Krause E. Wachmann W. Köhler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 : CMLS》1985,41(5):611-612
Summary The ultrastructure of the compound eyes of several photonegative selection lines and their unselected photopositive controls of five species of themelanogaster subgroup was analyzed. A qualitative phenotypic change concerning the rhabdomeres in one of the photonegative selection lines ofD. mauritiana could be detected. It was proved that this structural aberration of the rhabdomeres is caused by a parallel mutation of the mutantora (outer rhabdomeres absent) ofD. melanogaster.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