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1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517篇
系统科学   692篇
丛书文集   260篇
教育与普及   28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68篇
综合类   5795篇
自然研究   1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04篇
  2015年   145篇
  2014年   216篇
  2013年   228篇
  2012年   333篇
  2011年   354篇
  2010年   245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380篇
  2006年   371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318篇
  2002年   244篇
  2001年   243篇
  2000年   233篇
  1999年   211篇
  1998年   184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156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58篇
  1993年   139篇
  1992年   125篇
  1991年   102篇
  1990年   87篇
  1989年   107篇
  1988年   75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锑-槲皮素络合物极谱吸附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1×10~(-2)mol/L。H_2SO_4,1×10~(-5)mol/L。槲皮素,5%乙醇底液中得到了锑-槲皮素络合物还原峰,这是一个明显的络合物吸附极谱波。用其导数波可测定纯As_2O_3中微量Sb。  相似文献   
32.
定理1:一维连通无有闭道复形K,在E~2内实现. 定理2:存在一个一维连通复形,有九个一维单形,不能在E~2内实现. 定理3:一维连通复形,有八个一维单形,可在E~2内实现. 定理2,定理3是最好的定理.问题是:n维连通复形(n≥2),相应的定理2定理3是如何表示?  相似文献   
33.
34.
计算了连续刚构桥的0号块在复杂荷载下的受力模式,对结构进行了优化,并总结了其受力特征。  相似文献   
35.
36.
双核铕-邻甲基苯甲酸-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王瑞芬,王明昭,金林培,蔡冠梁(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100875,北京;解放军防化指挥工程学院,102205,北京;第一作者,44岁,女,副教授)关键词铕;三元配合物;晶体结构分类号O741.6;O6...  相似文献   
37.
复变函数论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中数学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新,高师院校复变函数论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势在必行。本文在分析现状的前提下,就复变函数论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8.
在非水溶剂中用直接电化学方法合成了金属铜与2′ 羟基 5′ 甲基苯乙酮(HMAP)及三苯基膦(pph3)的三元配合物,产物经元素分析、拉曼光谱、核磁共振表征及合成过程电流效率测定,该配合物组成为(MAP)Cu(pph3)2,其中Cu和MAP 的两个氧原子配位形成一个五元环结构,同时还和两个中性三苯基瞵配位,形成金属Cu的一价配合物.还探讨了电合成条件,反应机理以及中性配体在低价配合物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9.
40.
Summary The proposal is made, illustrated and supported by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T cell-mediated immunopathology triggered initially by low- or non-cytopathic infectious agents may cause diseases, susceptibility to which is linked to the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gene complex.This summary is an updated version of the paper given on the occasion of the Paul Ehrlich Prize ceremonies in 1983; it was also presented at the meeting New Trends in Allergy II in München 1985, and is reproduced here with the permission of Springer Verlag, Heidelber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