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8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80篇
系统科学   106篇
丛书文集   31篇
教育与普及   6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1810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7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17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47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碳原子基态能量的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对角和不变法则为基础,导出了碳原子(含类碳离子Z=6→8)基态(电子组态为1s22s22p2)非相对论性能量的解析表达式,并利用变分法计算了能量值,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的较好,误差小于0.2%.  相似文献   
992.
地铁车站洞桩法施工对地层沉降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大连地铁松江路车站的工程条件,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GTS建立车站结构-地层三维模型,得出了地表沉降、沉降槽以及塑性区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地表沉降依照施工过程具有阶段性,导洞施工是控制地表沉降的关键阶段;最大地表沉降及最终地表沉降均符合60mm的控制基准,故洞桩法在控制地表沉降方面是有效的;沉降槽形态及深度受群洞效应影响,且与结构埋深及施工方式有密切关系;塑性区主要产生于导洞阶段,洞桩法基本抑制了塑性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参数化建模,对某重卡半挂系统在虚拟试验场(VPG)激励下进行平顺性仿真研究.采用白噪声滤波法模拟不平路面仿真,得到测试车场,建立以四轴重型汽车半挂车列车为例的整车动力学系统模型.通过整车系统常规工况设定,利用MATLAB的ODE15S模块对1/2整车动力学方程进行微分方程求解.结果表明:车体的座椅处加速度值范围为-0.48~0.50 m·s-2,在0.4,1.8 s左右分别达到波谷值和波峰值;整体趋势分布为先下降后上升,在5.5,6.7 s左右分别达到波谷值和波峰值,即该系统在0~2 s间出现较大的振动响应.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分析水泥改良土融沉对地层位移场的影响规律,为水泥土改良冻结法应用于城市地下工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南京地铁10号线盾构出洞水平冻结加固工程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数值模拟方法对水泥改良土融沉引起的地层位移进行了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了融沉系数、覆土厚度、冻土壁尺寸对融沉位移场的影响规律。【结果】冻结区土体未经水泥土改良时,地表最大融沉量为12.811 cm; 水泥掺入比为12%时,地表最大融沉量为1.521 cm,表明水泥的掺入可明显减小冻土融沉。【结论】水泥土融沉时,土层越深,融沉位移越大,融沉范围越小; 地表融沉位移呈盆状沉降面,最大沉降位于出洞口处,随融沉系数增加,地表最大融沉量逐渐增大,但地层沉降分布规律不变; 覆土厚度越大,地表融沉量越小; 冻土壁尺寸增加时,地表位移发展速度变缓,地表沉降时间延长,最终融沉量增大。  相似文献   
995.
地裂缝地震引发扩展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西安地裂为例,在地震危险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理论解析、数值模拟等手段,开展了地裂缝地震引发的平面扩展效应探讨.研究得出:对复杂破裂场地,破裂损伤岩土体将以剪切形式破裂扩展,新生地震地裂在已有破裂区内随机分布;在未来50年内,西安局部地裂存在地震引发全面活动可能,场地中部的地震地裂危险强于东西两端,城内地震地裂贯通、出露可能性大于城外,平行共线地裂段间距大于60 m、雁列次级地裂段间距大于80 m时,可考虑中间场地的使用,并初步提出了抗裂方案.  相似文献   
996.
通过收集整理前人研究资料、实地踏勘以及现场灰质砾岩取样、磨片及显微镜观测等方法手段,分析了红层岩溶发育特征与灰质砾岩溶蚀机理,同时,结合咸宁地区实际地质条件,建立了岩溶地面塌陷室内物理模型,通过监测抽(排)水与降雨两种情况下土压力、孔隙水压力以及土体位移变化情况,分析了抽(排)水和降雨对岩溶地面塌陷的影响机制。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地面塌陷形成机制主要为潜蚀作用,真空吸蚀作用次之。降雨对地表土体产生冲刷,地下水渗流作用造成土体潜蚀、运移;抽(排)水时水位发生骤变,水力梯度变大,加速了泥沙带出,导致含砂砾黏土层逐渐被潜蚀、掏空,加之真空负压的吸蚀叠加作用,促进土体破坏导致失稳,最终发生地面塌陷。由此可知,咸宁地区红层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机制主要是潜蚀作用与真空吸蚀作用交互反应,抽水是其诱发岩溶地面塌陷的主要外因。  相似文献   
997.
合理确定冻结深度是季节性冻土区防冻设计的关键,为研究季节性冻土区黏土的冻结深度,统计了中国部分季节性冻土地区气温,获得了这些地区的气温特征,以此确定了室内试验的温度边界条件,开展了10%、20%、30%3种不同质量含水量的单向冻融循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0%、20%、30%3个试样的最大冻结深度分别为28、15、12cm;鲁基扬诺夫公式预测值较Stephan公式、《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公式、《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与《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公式的预测值更准确;利用未冻水体积含水率修正了《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的冻结深度计算值,其误差在6%之内,因而建议在季节性冻土区的黏土地区用该修正公式计算设计冻结深度.  相似文献   
998.
李伟  王济维  孙轲  李洋  殷有钧  李波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4):14085-14094
为了解决高压电力检修中设备使用混乱,施工人员操作不规范而导致制度防范、人力防范不足,进而危害生命安全的问题,基于互联网+,通过将指纹识别、GSM/GPS通信、蓝牙通信、嵌入式微处理器、电源管理等技术相结合,并通过服务器、数据库、APP等现代科学技术途径,研究了对高压电力检修设备中的验电器和接地线使用的智能化管理。结果表明:对检修设备智能化跟踪式管理方式,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和安全性;对施工人员操作过程的细致化管理,提高了施工的安全系数,大大降低了触电事故的发生;采用数据库记录使用历史,对落实安全责任事故起到了充分保障。可见,采用有效合理的技术管理手段,可以解决一些人力制度解决不了的问题,也是创新发展必须要迈出的步伐。  相似文献   
999.
1000.
本文利用灰色系统对矿山地表下沉进行了预测,绘出了灰平面,经后验差检验,预测精度达到一级。灰色系统应用于地表移动与变形预测,建模简便,预测精度高,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