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8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有毒可燃气体报警器原理及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捷 《科技信息》2008,(5):50-51
本文设计了一种对环境中CO浓度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处理,并能在浓度超标时报警的电路。该电路通过单片机实现其控制功能。整个报警器电路由四大部分组成:采集模块、放大模块、模数转换模块、单片机。报警器的主要工作流程为:用两类传感器(气体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将所需的模拟信号采集放大后传送给A/D转换器,再经模数转换后将数字信号传送至8051单片机。然后通过单片机内部的数据处理,判断是否需要启动蜂鸣器进行报警。该报警器能广泛应用于居民家庭和企事业单位,从而大大降低由CO所引起的中毒、火灾、爆炸等事故的发生率,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2.
微生物在温室气体排放与吸收中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N2O和CH4两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生物排放源主要来自土壤微生物过程.其中土壤微生物的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N2O的重要排放源,厌氧土壤通过反硝化作用能将N2O还原为N2,是N2O的弱的汇.CH4主要由土壤中甲烷产生菌在厌氧条件下产生.在好氧条件下,甲烷氧化菌将厌氧土壤产生的甲烷进行氧化,成为土壤甲烷的汇.由此可见土壤微生物在温室气体N2O和CH4的产生与消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体现了微生物在温室气体产生与排放中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43.
文章较为系统地梳理了1849-1900年间国内对化学元素数量的介绍,发现《博物通书》首先提及化学元素的数量以及铂元素,而《格致益闻汇报》提及元素总数已达80余种,并最早全面介绍惰性气体元素.此外,还简要讨论了晚清学者对化学元素的整理、对元素进化的认识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44.
应用氩模型理论微分方程和气体不平衡状态理论方程导出气体纯质的定压摩尔热容理论式,创立3个定理及一个定则(rule),特别是其中的1个定理:"n值相同的不同结构类型分子中>CH2的热容惯性因子值相等",在提高上述理论方程的理论水平和应用价值两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在很多情况下,仅须知道熔点Tm和沸点Tb就可快捷地准确预测C0pg.从理论上看,本法物理意义明确,适用范围广泛,优于文献中各式,从精确度看比国际上权威著作中推荐的的经验式高3倍以上.事实证明是一个实质性的进展与突破.  相似文献   
45.
运用TGA、XRD技术及可燃物含量测定方法,对气流床煤气化生成的粗渣和细渣的矿物组成、可燃物含量及反应活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气化温度对粗渣的矿物组成有明显影响,对细渣的矿物组成影响甚微,细渣中可燃物含量较粗渣高的原因在于细渣的停留时间较粗渣短;细渣中可燃物与CO2反应的活性较粗渣低,但反应级数高于粗渣;可燃物在渣样中分布不均,其中细渣的可燃物含量随颗粒尺寸的增大而增加,而粗渣中可燃物含量随颗粒尺寸的增大而减少.  相似文献   
46.
Climate change is identified as a major threat to wetlands. Altered hydrology and rising temperature can change the biogeochemistry and function of a wetland to the degree that some important services might be turned into disservices. This means that they will, for example, no longer provide a water purification service and adversely they may start to decompose and release nutrients to the surface water. Moreover, a higher rate of decomposition than primary production (photosynthesis) may lead to a shift of their function from being a sink of carbon to a source. This review paper assesses the potential response of natural wetlands (peatlands) and constructed wetlands to climate change in terms of gas emission and nutrients release. In addition, the impact of key climatic factors such as temperature and water availability on wetlands has been reviewed. The authors identified the methodological gaps and weaknesses in the literature and then introduced a new framework for conducting a comprehensive mesocosm experiment to address the existing gaps in literature to support future climate change research on wetland ecosystems. In the future, higher temperatures resulting in drought might shift the role of both constructed wetland and peatland from a sink to a source of carbon. However, higher temperatures accompanied by more precipitation can promote photosynthesis to a degree that might exceed the respiration and maintain the carbon sink role of the wetland. There might be a critical water level at which the wetland can preserve most of its services. In order to find that level, a study of the key factors of climate change and their interactions using an appropriate experimental method is necessary. Some contradictory results of past experiments can be associated with different methodologies, designs, time periods, climates, and natural variability. Hence a long-term simulation of climate change for wetlands according to the proposed framework is recommended. This framework provides relatively more accurate and realistic simulations, valid comparative results,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nd supports coordination between researchers. This can help to find a sustainable management strategy for wetlands to be resilient to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47.
当量比对稻草固定床气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合理利用大量的农林废弃物资源,减少秸秆燃烧造成的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利用自制的气、固、液多联产固定床气化炉对稻草进行气化。研究了当量比对气化炉主要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量比为0.25时,气化效果较好,此时气化温度为800~850℃,气化气热值达到2.84 MJ·Nm-3,气体得率为1.2 m3·kg-1,稻草炭得率为24.94%,提取液得率为22.43%,碳转化率为35.31%,冷气效率为24.61%。稻草气化多联产工艺试验为工程化实施提供了基础和基本数据。  相似文献   
48.
北方锅炉烟气除尘脱硫问题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占双  柴常荣 《应用科技》2001,28(10):42-43
通过综合分析现有锅炉烟气除尘脱硫方法,结合北方除尘胶硫设备经常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北方城市气候特点的锅炉烟尘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9.
为探究气体保护纯镁及镁合金免于氧化及燃烧的机制,研究了体积分数为3%SO2和97%CO2混合气体在非封闭熔化炉中对熔融纯镁及AZ91D合金的保护行为。借助具有能谱测定(EDS)的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分别分析了熔融纯镁及AZ91D合金表面膜的显微组织、化学成分及相组成。结果表明:在680℃AZ91D合金表面膜密集连续,其厚度约为2μm,而纯镁表面膜厚度约为1μm,混合气体对AZ91D合金的保护效果优于纯镁。两种熔体表面膜由MgO、MgS及少量单质C相组成。除AZ91D表面膜含有少量Al外,两种表面膜均含有S、C、O及Mg元素。  相似文献   
50.
如何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各级决策部门目前正在思考解决的问题。依据现实数据对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区域特征有个具体明确的认识。通过搜集我国能源及其它统计数据,参考IPCC提供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报告方法,对2009年我国30个省份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测算,从区域的角度对排放总量、人均排放量、排放强度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东中西部二氧化碳排放差异明显,规律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