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4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30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29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025篇
自然研究   1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夏威夷果壳是一种农产品加工剩余物,随意处理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采用同步热分析仪和红外光谱仪对夏威夷果壳的热解过程进行了研究,使用Coats-Redfern法计算了热解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夏威夷果壳的挥发分(78.67%)、木质素(42.81%)和C元素(47.45%)含量均较高,其主热解温度区间在275~410℃,热解总失重率为76.31%。随着升温速率的增加,热解反应的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均增大,分别由58.737 kJ·mol~(-1)、11.689 min~(-1)增加到59.796 kJ·mol~(-1)、43.773 min~(-1),线性拟合系数均在0.99以上。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对果壳热解固体产物进行了红外光谱分析,实验还表明夏威夷果壳的热解温度区间在300~500℃,热解过程主要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的解聚,与热重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92.
浅谈板式换热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板式换热器的特点、结构以及板式换热器的各种形式.  相似文献   
993.
水声对抗领域基于定向声能技术的对抗武器,利用具有强大能量的冲击波正面摧毁鱼雷,实现舰体的防护.将水声学中的分贝概念转换为冲击波的峰值压力,并利用爆炸冲击波的衰减公式,采用有限元软件LS-DYNA中的ALE算法进行数值仿真计算.得出结论:当声源级达到280dB时,直径324mm的圆柱壳体开始出现破坏变形.为水下定向声能对鱼雷硬杀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4.
本文针对IBM Cell/B.E模拟环境的构建提出了一种借助Shell脚本创建的方法,解决了模拟环境构建中所面临的图形系统的自动启动与配置、License的自动确认、软件的自动安装与配置等问题,并给出了实例测试验证该方法的正确性.这为今后研究和使用IBM Cell/B.E模拟环境提供了一种尝试性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95.
针对人字形密肋式折板拱壳结构,采用有限元理论和子空间迭代法求得了结构的自振频率,分析了结构的振型特点,详细讨论了矢跨比、脊线刚度、边梁刚度和柱上肋梁的刚度对结构基频的影响,还讨论了建筑构造做法所产生的外加质量对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结构的低阶振型主要表现为竖向振型,横隔是结构整体刚度的薄弱环节,结构基频随矢跨比的降低而增加,这与传统认识不符。建议结构的矢跨比不宜小于1/6,脊线和边梁刚度对基频的影响很小,边梁的跨高比可取1/20—1/16,提高柱上肋的刚度有利于改善结构的整体刚度,结构动力特性分析时应计及建筑构造做法所产生的外加质量的影响。分析结论可为类似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6.
针对普通弓形板换热器折流板后易出现流动死区的现象,对折流板进行优化设计,并提出一种内嵌百叶板换热器.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得到内嵌百叶板换热器壳程流场分布,并与普通弓形板换热器进行对比,分析百叶角度与百叶数量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弓形板换热器相比,百叶可引流部分流体通过折流板,使内嵌百叶板换热器内流动死区面积明显减小,流场分布更加均匀,具有明显的减小壳程流体压降及提高壳程传热系数的作用;在研究范围内,当百叶角度为60°,百叶数量为每组4片时,换热器的综合性能最佳,综合评价因子可达1.76~2.05.  相似文献   
997.
以竹节状碳纳米管(CNTs)为模板,采用常温化学还原路线制备了CNTs/CdS核壳纳米线,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了产物的微观形貌,用X射线衍射(XRD)技术分析了产物的物相,证实所得产物由CNTs与六方格子的CdS纳米晶体构成,具有核壳纳米线结构.研究发现CNTs竹节状的形态特点影响了得到的核壳结构的纳米线的微观形貌.在反应物浓度较低时,CdS晶体不像在侧壁平直的CNTs表面生长那样均匀包覆在CNTs表面,而是呈现根瘤状形貌;当反应物浓度升高时,CdS晶体均匀包覆在CNTs表面.当把还原反应时间缩短(如15m in),观察到CNTs环绕在CdS纳米晶体表面的新形态,推测这与CNTs的竹节状特殊形态有关.这些结果对于阐明CNTs/化合物半导体复合材料的形态结构控制原理和开发新材料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8.
目的研究锥柱壳连接区域加强结构和加强效果。方法采用有限元法建立力学计算模型,应用ANSYS软件进行应力分析和强度计算。结果获得了两种加强结构的应力分布规律和应力强度。结论锥壳过渡环加强结构不但加强效果显著,且结构简单、加工简便。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在原Nilson能级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大壳之间的耦合。计算结果表明:在大形变情况下,对Nilson能级有明显的修正,而在球形情况下则完全不必考虑大壳之间的耦合  相似文献   
1000.
The process of abstraction and concretisation is a label used for an explicative theory of scientific model-construction. In scientific theorising this process enters at various levels. We could identify two principal levels of abstraction that are useful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ory-application. The first level is that of selecting a small number of variables and parameters abstracted from the universe of discourse and used to characterise the general laws of a theory. In classical mechanics, for example, we select position and momentum and establish a relation amongst the two variables, which we call Newton’s 2nd law.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unspecified elements of scientific laws, e.g. the force function in Newton’s 2nd law, is what would establish the link between the assertions of the theory and physical systems. In order to unravel how and with what conceptual resources scientific models are constructed, how they function and how they relate to theory, we need a view of theory-application that can accommodate our constructions of representation models. For this we need to expand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rocess of abstraction to also explicate the process of specifying force functions etc. This is the second principal level at which abstraction enters in our theorising and in which I focus. In this paper, I attempt to elaborate a general analysis of the process of abstraction and concretisation involved in scientific- model construction, and argue why it provides an explic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ls of the nuclear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