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5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5篇 |
专业分类
丛书文集 | 6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351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6篇 |
2010年 | 11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7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25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9篇 |
1999年 | 16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9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1篇 |
1993年 | 8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51.
以工业水玻璃、工业硫酸铝为原料制得聚硅硫酸铝(PASS)复合絮凝剂,用其净化长江水,处理后的长江水剩余浊度为0.5 NTU,pH=6.65,符合饮用水水质要求;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了PASS的形貌,用激光粒度仪分析了絮凝后形成絮体的粒度,与聚合氯化铝(PAC)进行比较,结果发现,PASS中形成了分子链更长、聚合度更大的聚合物,显示出比PAC更强的吸附架桥能力和更好的除浊效果;研究了聚硅硫酸铝与淀粉复合后对形貌及絮体粒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淀粉加入聚硅硫酸铝中,PASS的形貌和粒度均未发生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352.
研制的一种新型脱色絮凝剂-双氰胺-甲醛阳离子聚合物,对染料废水和印染废水的脱色絮凝效果较好,脱色率均可达90%以上,COD去除率可达67%,如与硅藻土复配使用,效果更佳.另外,本文还对脱色絮凝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53.
建立了胶体泡沫(CGA)上浮电位U_f的测定装置,以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或NaLS)为表面活性剂,研究了CGA的界面电性质和界面吸附性质,根据Gouy-Chapman理论,计算了其表面吸附量,研究了溶液的pH、NaCl浓度及SDS浓度对其U_f、ζ电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4.
含油污水是集悬浮固体、油、溶解气及盐于一体的多相体系,有较强的腐蚀性,易结垢,外排会污染地下水,玻坏生态平衡.故含油污水处理日益受到重视.污水处理方法较多,混凝沉降是重要方法之一,它应用化学剂与污水中的悬浮体形成絮体从水中滤除.聚电解质是重要的污水处理剂.文章阐述了聚电解质在含油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指出无机聚电解质处理污水时对PH值有特定要求,絮凝以电荷中和及捕集为主,所得絮体小且易碎;有机聚电解质对PH值无特定要求,絮凝以吸附及桥联为主,絮体大且牢固.二者复配使用,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55.
356.
以湖南湘潭海泡石为吸附剂,吸附废水中的低浓度抗坏血酸.在不同吸附条件下,进行了吸附规律试验研究及吸附材料性能检测.结果表明,在吸附时间为6.0 min,海泡石用量为15.0 g/L,pH=5.5时,对吸附初始质量浓度为150 mg/L的抗坏血酸,其吸附率能达到55%,对吸附初始质量浓度为70.0 mg/L的抗坏血酸,其吸附率能达到66.3%.海泡石对抗坏血酸的饱和吸附量为6.5 mg/g.添加少量的聚合氯化铝,吸附效率能大幅度提高,分析表明吸附效率的提高可能是吸附与絮凝协同作用的结果.经粒度测试显示,湖南湘潭海泡石粒度小、比表面积大,是一种无公害、天然的吸附材料,适于用作VC废水的深度处理. 相似文献
357.
絮凝过程就是向待处理水体中加入一定的絮凝剂,使水体中胶体系在所加絮凝剂作用下,相互接触、碰撞脱稳凝集成一定粒径的聚集体,脱稳的聚集体由于进一步碰撞、化学薪结、网捕卷扫、共同沉淀等作用而聚集成絮状体,最终借助重力作用而沉淀以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因此,在絮凝处理过程中,絮凝剂的种类、性质、品种的好坏是关系到絮凝处理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358.
利用生物柴油副产物甘油和CO2干重整制取高附加值合成气,关键是高性能催化剂的选择和研究。通过胶体溶液燃烧法制备了CoFe/CeO2催化剂,在固定床反应器中,温度范围650~800 ℃条件下,研究了CO2与甘油干重整过程中的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结果表明,胶体溶液燃烧法制备的CoFe/CeO2催化剂具有典型的介孔结构,比表面积为33.4~40.8 m2/g,表现出了活性组分Co-Fe与载体CeO2较强的相互作用。 7CoFeCe显示出了较好的干重整催化性能,750 ℃下甘油转化率达84.8%,CO2转化率达19.9%。随着温度的升高,CO2转化率提高,在800 ℃下,CO2转化率达到了30.3%,表明高温有利于逆水汽变换反应。稳定性实验表明,介孔CoFe/CeO2催化剂具有较好的干重整稳定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