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52篇
  免费   389篇
  国内免费   1043篇
系统科学   1215篇
丛书文集   420篇
教育与普及   8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2篇
现状及发展   177篇
综合类   12181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125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93篇
  2019年   147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310篇
  2014年   612篇
  2013年   461篇
  2012年   698篇
  2011年   896篇
  2010年   676篇
  2009年   747篇
  2008年   764篇
  2007年   976篇
  2006年   906篇
  2005年   802篇
  2004年   684篇
  2003年   601篇
  2002年   524篇
  2001年   446篇
  2000年   379篇
  1999年   244篇
  1998年   244篇
  1997年   237篇
  1996年   248篇
  1995年   224篇
  1994年   169篇
  1993年   190篇
  1992年   195篇
  1991年   162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165篇
  1988年   115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6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61.
试论风水的环境文化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传统风水理论的分析概括,阐述了其植根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刻内涵-天人合一的环境观,提出在对传统风水理论再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场所环境的概念,这对于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提升环境研究的层次,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2.
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等观点的提出突出了生产要素的巨大作用。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产生了“科学技术等生产要素是否也创造价值”的疑惑。另外,人们把第三产业劳动是否创造价值与第三产业是否有其存在的合理性混在一起,从而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产生了一定的不良影响。本文拟通过对这几个问题进行分析,以达到廓清是非的目的:科学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并不创造价值;第三产业是否创造价值不能一概而论;劳动价值论并没有过时,不能用要素价值论取代它。  相似文献   
963.
钟嵘提出"滋味"说,是中国诗味论发生的重要开端,一方面承接了孔子的乐味论,另一方面开启了司空图的辨味论."滋味"的理论内涵包括形象性、情性,"赋比兴"和自然性,与其他理论构成整体系统.这对于释解"滋味"与道家思想文化的关系,钟嵘对声律的批评和对滥用典故的批评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64.
陆机的《文赋》是一部古典的文学艺术创伤论,系统、全面地阐述了文学艺术创作的特征的规律。特别是对艺术构思论述得更为精辟,许多观点至今还有它的理论价值,如“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等。陆机认为艺术构思是文学艺术创新的核心,抓住了这个核心,就抓住了创作的根本。他从艺术构思的基础、过程和方法,进行了有理有据的论述。它是我国第一部文学艺术创作论。值得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学理论研究家进一步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96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自由世界,根据苏联解体的情况,加速分化瓦解社会主义中国的图谋,面对严峻挑战,中国共产党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取得经济建设伟大成就。江泽民总书记“七一”讲话,站在时代的高度,高屋建瓴、总揽全局,就新世纪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提出了新要求,是新时期党建工作的纲领性献,“三个代表”的思想是党在新世纪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和力量之源。  相似文献   
966.
文章在分析凿岩机械手的机构结构的基础上,求出机械手在工作面上的最大最小工作区间,然后运用模糊理论的相关知识将两凿岩机械手的工作区间进行合理分区,确定两钻臂在这些区域产生碰撞的模糊隶属度,从而引入"区域避碰”理论进行合作任务规划.在考虑两机械手工作进度产生一定变化和机械手在运动中所有关节变化量最小的基础上,引入双向A*算法搜寻最优路径.通过仿真研究证明,文章提出的方法计算简单,规划的路径在一定程度上可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967.
关于提高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绩效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人力资本理论试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的产权与制度特征 ,分析了人力资本投资与知识管理的作用机制对高新技术企业绩效的影响 ;运用制度理论试分析了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本有效性配置的制度化过程 ;运用博弈论试分析了高科技员工在知识共享与合作中的行为选择问题 ;运用代理理论试分析了企业与高科技员工之间存在的“代理成本” ;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试分析了企业与高科技员工“双边治理”的可行性。最后 ,提出了关于提高高新技术绩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968.
作为一种文化唯物主义理论,在西方流行的“文化进化论”中有一些成分值得中国地域文化研究加以批判借鉴。其中,“文化生态学”和“文化进化能量法”以及“新进化论”等学说,均在一定的程度上与唯物史观有所契合,对我们解剖中国地域文化的异同提供了某种基本视角。  相似文献   
969.
利用固体与分子经验电子理论(EET)对无钴高强高韧钢奥氏体中含碳与不含碳晶胞的价电子结构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到含碳晶胞的nA值大于不含碳晶胞的nA值,故在相的转变中主要考虑含碳晶胞的影响·在含碳晶胞中合金元素Ni,Si,Cr,Mo与碳原子形成偏聚区,且Ni,Si与C的结合力比Cr,Mo的大,偏聚区能降低C的扩散能力,阻碍位错运动,推迟马氏体相变;使基体中保持高度的位错,也会导致材料中有一定数量的残余奥氏体,并细化奥氏体晶粒,使转变的马氏体尺寸减小,这对材料的韧性有利·  相似文献   
970.
在近代化学史上曾经产生过“半个原子”的矛盾,它的形成与解决构成了近代化学发展的一条主线。透过近代化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道尔顿原子论是近代化学史上的一项划时代的成就,但是它存在着一个自身不能克服的内在矛盾,即道尔顿把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道尔顿原子论之理论自身这一矛盾的外化,导致产生了“半个原子”的矛盾。为了解决“半个原子”的矛盾,阿佛加德罗在盖·吕萨克的实验基础上,进行了科学合理的推论,引入了分子概念,提出了分子假说,初步解决了“半个原子”的矛盾。在此基础上,坎尼扎罗完成了科学的“原子-分子”理论体系,最终完善地解决了“半个原子”的矛盾。这个过程再现了唯物辩证法的“扬弃观”、“内因论”和“外因论”的思想,依次具体体现为科学理论的曲折发展律、内在矛盾动力律和内在矛盾外化律。客观地考证分析“半个原子”矛盾的形成和解决的过程,并全面地总结科学理论的发展规律,对于深刻地理解科学的“原子-分子”理论,对于全面地理解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对于在中学化学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等,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