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15篇
  免费   153篇
  国内免费   203篇
系统科学   51篇
丛书文集   65篇
教育与普及   249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26篇
综合类   627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73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64篇
  2014年   312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352篇
  2011年   486篇
  2010年   346篇
  2009年   344篇
  2008年   379篇
  2007年   519篇
  2006年   424篇
  2005年   367篇
  2004年   290篇
  2003年   324篇
  2002年   219篇
  2001年   210篇
  2000年   201篇
  1999年   161篇
  1998年   144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76篇
  1994年   85篇
  1993年   87篇
  1992年   57篇
  1991年   46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 毫秒
71.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5,50(Z1):124-124
In theory, from the hig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during the coal generating gas to the present low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of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the accumulation of coalbed methane was from oversaturated to undersaturated. The gas content of the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in the south Qinshui basin was 12-35.7 m3/t. According to the isotherm and measured gas content of No. 3 coal, the adsorbed gas content in some wells was highly saturated and oversaturated, which was hard to theoretically understand. In addition, there were no thermogenic and biogenic gases at the late stage in the south Qinshui basin. This article proposed that the overpressure was the main reason for the present high saturation of the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In early Cretaceous, the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was characterized by overpressure and high saturation caused by gas generation from coal measure source rocks. In late Cretaceous, the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was rapidly uplifted, and with the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decreasing, the pressure condition of adsorbed gas changed from overpressure to normal-under pressure, which resulted in the high saturation and gas content in the present coalbed methane reservoir.  相似文献   
72.
复合地基复合模量的理论修正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复合模量是计算复合地基沉降的关键指标,目前主要采用面积加权公式计算复合模量,实践证明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有较大误差·在考虑桩长、桩端土性质对复合模量的影响后,利用复合地基桩体的承载机理对复合模量面积比公式进行修正·通过与实际工程进行对比,利用修正后的公式计算的沉降值比利用面积比公式计算更接近实测值·分析表明复合模量随着桩长的增加呈线性增长,桩土模量比越小,变化幅度越大·同样,随着桩端土刚性的增长复合模量也逐渐增大,但桩土模量比越大,变化幅度越大·因此应把桩土模量比作为复合地基类别的判据·  相似文献   
73.
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地质灾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地质灾害的类型、成因及危害 ;并针对目前地质灾害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  相似文献   
74.
陕西煤中硒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陕西的各成煤期煤中Se的含量、分布规律、赋存状态、采煤燃煤环境影响及燃煤Se脱除等环境地球化学问题.对Se含量及分布规律研究的结果表明,不同地区、不同成煤期煤中Se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表现在随着成煤时代由老到新,煤化程度由高到低,煤中Se的含量减少;从南到北,煤中Se含量从高到低.赋存状态分析表明,煤中Se的含量与成煤环境、煤中S含量有着一定的对应关系,煤中S越高,尤其是黄铁矿硫的含量越高,煤中Se的含量也越大,说明在中、高S煤中,Se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而在特低、低S煤中Se的赋存状态与有机质有关.燃烧实验表明,煤中Se会随着煤炭的开采和利用进入表生环境,从而对表生生态环境构成一定的影响,钙基固硫剂可抑制燃煤Se的排放.  相似文献   
75.
通过对钻孔煤粉量变化规律与支承压力分布关系的研究,论证了可以利用钻孔煤粉量变化来推测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实测得到了平煤集团十三矿大倾角综放工作面区段煤柱侧向支承压力分布规律,为合理区段煤柱留设尺寸确定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6.
粉煤灰的理化性质及其资源化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粉煤灰是火力发电厂的主要废弃物,其产量大、占地多,易形成扬尘,并污染地下水,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介绍了粉煤灰的物理化学性质及特点,及其国内外的资源化利用现状,并从工业建筑、农业利用和环境影响与污染治理的三个方面做了分析与探讨,最后对粉煤灰的未来利用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7.
通过工程实践 ,阐述了采用静压锚杆桩对一栋严重开裂倾斜的扩建楼进行纠偏加固处理的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78.
动力配煤是比较符合我国国情的洁净煤技术,其关键在于方案优化。本文以多目标规划的优化计算方法为依据,开发出适合于煤炭企业常规动力配煤的配煤软件,为煤炭企业动力配煤提供了依据。该软件人机界面友好,使用方便,可以对方案进行人工修正,并设有在线检测出口与其它数据库系统及Internet的连接,应用实践表明软件运行效果良好,适合煤炭企业实际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79.
回旋区煤粉燃烧过程与辐射图像的关联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高炉喷吹煤粉的喷煤枪出口到回旋区中心是煤粉燃烧的关键区域,为建立高炉回旋区煤粉燃烧与辐射图像之间的关联关系,以燃烧过程数值模拟和辐射图像信息与燃烧空间温度分布的关联性为基础,建立了二维辐射图像信息与高炉风口回旋区内三维辐射能的关系。提出将辐射图像信息作为煤粉燃烧过程数值模拟的辐射边界条件,借助燃烧过程数值模拟技术来估计燃烧介质辐射特性参数的非均匀分布,得到了高炉回旋区煤粉燃烧过程数值模拟与辐射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一种利用二维成像技术测量三维温度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快速测定煤发热量的数学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影响煤发热量的诸因素进行了探讨,建立起回归法的数学模型,继而提出了用回归法测定煤发热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