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1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54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551.
以模拟印染废水为研究对象,考察了ECMBR和MBR系统中的膜污染和污泥混合液特性.结果表明:两系统膜过滤阻力均以沉积阻力为主,MBR和ECMBR中沉积阻力分占总阻力的99%和9334%,但ECMBR总阻力仅为普通MBR污泥总阻力的1/4,电凝聚可有效降低沉积层阻力.对比分析两系统中的混合液特性,ECMBR中污泥平均粒径大,Zeta电位绝对值小,胞外聚合物和溶解性微生物产物浓度低,污泥相对疏水性较高.电凝聚通过改变混合液特性,从而有效改善膜生物反应器过滤性能,增加膜通量,减少膜过滤阻力.  相似文献   
552.
针对现阶段大多数水厂絮凝效果检测时间较长的问题,提出一个新方案:用电子摄像头采集水厂絮凝过程中不同时段水样絮凝状况图片,利用MATLAB软件进行相关地图像处理与分析,寻找出最终絮凝效果与不同时段絮凝状况之间存在地统计相关规律,并以此来提前预知絮凝效果。以华北某水厂实际运行中栅条絮凝池为研究对象,水样中矾花个数在50~500个/mL,总面积在600~4000,平均粒径在160~190um。本方法检测絮凝效果比传统的检测方法在时间上提前了58%。  相似文献   
553.
以镀铝锌渣(GAS)为原料,采用"混合酸浸及加碱聚合"两段法合成复合铝锌铁(PAZF)混凝剂,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及扫描电镜(SEM)研究其制备过程的微观表现,然后与聚合氯化铝(PAC)对比研究其对染料废水的混凝特征。结果表明:酸浸及聚合的较佳时间分别为3和5 h;酸浸取物主要为锌、铝、铁的盐类及3种金属的硫酸氯化盐类;聚合形成了与金属盐类完全不同、具有不同吸收波长、种类较多的聚合类物质,且其结构随聚合时间的延长不断调整;随SEM放大倍数的增加,PAZF表面形貌发生很大变化,PAC基本无变化;放大4000倍时PAZF表现为一种表面积较大、较为匀称的褶皱式微观结构,放大8 000倍时呈现为较为匀称的网状菜花头式微观结构;PAZF应对水质变化的投药量范围宽于PAC,且去除浊度及有机物的最佳pH范围比较吻合,而PAC去除两者的最佳pH范围不同;PAZF具有的混凝特征取决于其独特的微观表现。  相似文献   
554.
为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铜+镉+铊复合型污染事件,模拟自来水厂常规工艺以及强化工艺对含有铜(Cu)、镉(Cd)和铊(Tl)的原水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常规工艺对含Cu、Cd和Tl复合污染的原水去除效果有限;Cu的去除较Cd和Tl容易;投加高铁酸钾预处理对Cd和Tl有明显去除效果;Cu、Cd和Tl的去除率随pH的升高而提高。单因素实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去除方案为高铁酸钾投加1.25mg/L,pH为9.50,PAFC投加2.0mg/L,粉末活性炭投加20mg/L,在此条件下处理含铜4.84mg/L、镉14.10ug/L、铊0.325ug/L的原水,出水剩余铜、镉、铊的浓度分别低于1mg/L、0.005mg/L、0.1ug/L,都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相似文献   
555.
对初沉+Fenton+絮凝沉淀+水解酸化+SBR的组合工艺处理紫胶树脂深加工废水影响因素进行了考察,对运行参数进行优化.H2O2投加量1 000mg/L,PAC投加量300mg/L,阴离子PAM投加量6mg/L,水解酸化停留时间48h,好氧停留时间6d时,出水COD 112mg/L,去除率为96%.废水中含有一些不能被水解酸化菌和羟基自由基氧化的物质,更高效有针对性的氧化技术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556.
针对当前日益严重的内陆水资源砷污染问题,介绍了砷污染的来源、现状、特点及各种除砷方法的优缺点,然后主要以铁盐絮凝法对阳宗海砷污染的治理工程和土壤固砷法对大屯海砷污染的治理工程为例,介绍不同类型的含铁吸附、絮凝剂在天然水、地下水、饮用水及工业污水等领域的除砷净水工艺条件及其应用前景,并指出三氯化铁絮凝剂处理法是适合水资源砷污染治理行之有效的工程除砷方法.  相似文献   
557.
针对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过程中常规反渗透膜脱盐难以满足高总溶解性固体含量(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需要,结晶蒸发存在换热器结垢,而氧化处理不能实现脱盐效果等问题和页岩气压裂返排液急需处理的现状,分析了川南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水质,并以水质软化与絮凝沉降、多级过滤为预处理工艺,高、低压反渗透膜串联为深度处理工艺,形成了一种基于多级反渗透脱盐的页岩气压裂返排液处理技术.返排液预处理后的硬度降至120 mg/L,悬浮物含量(total suspended sotids,TSS)降至7~20 mg/L;利用超级反渗透(SRO)膜与反渗透(RO)膜串联,依靠其导流盘设置的大量凸点,使滤液形成湍流,避免膜堵塞,实现了TDS达6×104 mg/L的返排液脱盐处理.该技术在长宁页岩气区块开展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TDS为2×104~6×104 mg/L的返排液采用该技术进行处理后,清水产率达56.5%~ 81.36%,清水的TSS、氯化物含量、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氨氮等指标均达到GB8978-1996和DB51/190-93的一级指标要求,实现了页岩气压裂返排液的减量化外排处理.  相似文献   
558.
PFS盐基度与絮凝性能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散和活性染料染色废水絮凝处理实验.探讨聚合硫酸铁(PFS)的盐基度与其絮凝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适宜的pH值和投加量条件下,聚合硫酸铁的盐基度在10%~16%时。絮凝效果较好,色度去除率为80%以上.当PFS盐基度为13.43%时。处理效果最好.色度去除率达95%。  相似文献   
559.
分别考察了聚乙烯亚胺(PEI)与季铵化的聚乙烯亚胺(QPEI)对硅藻土进行表面改性,测定它们的Zeta电位;对A3钢板进行了缓蚀实验;用硅藻土进行絮凝实验以及对大肠杆菌进行杀菌性能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PEI相比,QPEI的阳离子性更强且几乎不受介质pH的影响,经QPEI表面改性的硅藻土微粒的Zeta电位在整个pH范围内一直保持较高的正值,且QPEI对A3钢板的缓蚀效果、对淀粉的絮凝效果以及对大肠杆菌的杀菌效果远高于PEI, 充分显示了季铵化后的聚乙烯亚胺由于带有大量密集的季铵正离子使得它比季铵化前的聚乙烯亚胺具有更强烈的阳离子特性.  相似文献   
560.
取吸附-生物降解(AB)工艺B段曝气池进水,投加硫酸铝(AS)和聚丙烯酰胺(PAM)进行化学除磷小试实验,考察了不同投药量下总磷、COD、氨氮和浊度的去除效果,确定了最佳投药量以及化学法和生物法在去除总磷、氨氮、COD和浊度等方面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AS和PAM复配对B段污水中总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AS投加量(以Al2O3计)为9.45mg/L,PAM为0.05mg/L时,TP、COD、氨氮和浊度去除率平均为89.2%、37.7%、71.6%和2.41%。曝气过程中投加AS和PAM复配化学强化除磷,总磷、COD、浊度去除率分别提高了7.3~59.2%、5.0~20.3%、10.9~34.7%,但不能提高氨氮的去除率;在溶解氧足够时,本研究投加量范围的AS和PAM的加入对硝化作用无影响;后置混凝对TP、COD、浊度的去除效果优于同步混凝,但需增加混凝沉淀设备,因此同步混凝更适合于于AB工艺的化学强化除磷改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