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6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58篇
系统科学   20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篇
现状及发展   22篇
综合类   1067篇
自然研究   1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71.
以简化单方向瞬态模型,探讨在中国地区以自然冷冻/融化法处理上/下水污泥之可行性.首先收集1960~1990三十年间中国大陆数个主要城市气温资料,并据此计算不同污层于单方向冷冻及单方向融解过程的所需时间,由此推知各大城市以天然气候进行冻融法处理污泥的可行性,并求取处理污泥层铺设厚度与所需面积.  相似文献   
972.
根据丹东,熊岳、营口和大连站1905-1988年温度记录资料,计算了冬季,夏季和年平均温度距平和线性趋势,对温度年际和长期变化特点做拓辽东半岛的这4个站记录,冬季平均温度在本世纪内部明显上升了,夏屯平均温度除营口外本世一般呈现变凉,营口和大连两个记录连续的年平均温度存在长期增覆趋势。对温度变化的可能原因也做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973.
P-σ坐标系区域气候模式对冬夏季月平均场的模拟试验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在钱永甫等(1985)研制的Pσ混合坐标系原始方程模式的基础上,发展了一个有限区域的嵌套细网格数值模式,并首先用于区域气候的模拟试验.利用GFDL10年的月平均资料做嵌套,分别对1月和7月的气候平均场做了模拟,模拟的雨带及气压系统的位置和强度与实际场基本一致,模式较准确地再现了冬,夏季的区域气候特征,初步表明本模式可用于短期区域气候的数值模拟和预测  相似文献   
974.
Variation of the NAO and NPO associated with climate jump in the 1960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 (NAO) and North Pacific Oscillation (NPO)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climate jump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in the 1960s, are discussed using the data analyses. It is clearly shown that the amplitudes of the NAO and NPO were all increased obviously in the 1960s and the main period of the oscillations changed from 3–4 years before the 1960s to 8–15 years after the 1960s. Therefore, the climate jump in the 1960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anomalies of the NAO and NPO.  相似文献   
975.
为了检验区域季尺度降水模拟对分辨率调整的敏感响应及其变化规律,利用RegCM3区域气候模式,对整个中国地区及相邻海域进行了季尺度降水模拟.取不同的水平分辨率(30、60、90 km),模拟2000~2004年夏季的降水.本系统可以较稳定地对我国整个地区的降水进行季尺度模拟.与实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其模拟效果.结果表明:区域模式对水平分辨率变化的响应是敏感的,并呈现出复杂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76.
通过回顾东北多年冻土的研究成果,从多年冻土退化研究方法、退化形式、影响因子及对寒区生态系统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归纳综述了东北地区多年冻土退化的主要研究。目前东北多年冻土受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双重影响,出现面积萎缩、冻融深度变化以及南界北移等现象,影响东北寒区生态系统及环境变化,例如导致林木倾倒、林带转移、湿地面积萎缩、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受到干扰等。今后应重点开展冻土退化对寒区多年冻土-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的影响研究,加强寒区冻土碳储量、碳迁移以及碳循环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明确多年冻土退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加强构建模型预测及开发新技术探究冻土退化趋势,从多角度多尺度深刻揭示东北寒区多年冻土区冻土退化的机理及趋势,切实考虑环境和社会经济的综合发展,促进东北多年冻土区生态保护与环境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977.
同属于夏热冬暖地区的海南与广州的室内人体热舒适现场研究结果显示其热中性温度差异大。为探寻其原因,分别征集海南两个地区的典型人群进行了人工气候室的高热湿反应实验。较于边缘热带(海南北部气候区)区人群,中热带气候区(海南南部气候区)人群对高湿热环境的生理、心理反应都略低;中热带气候区人群热中性温度(ET~*)为28.2℃,边缘热带区受试者的热中性温度(ET~*)为27.6℃。与同属于夏热冬暖地区的广州和严寒地区的人工气候室研究结果比较,人体达热中性温度时,海南人群的平均皮肤温度更高;在低温及接近热中性环境时,实际热感觉投票值(thermal sensation vote, TSV)与理论预测值(predicted mean vote, PMV)、实际不满意百分比(percent dissatisfied, PD)与预测不满意百分比(predicted percent dissatisfied PPD)相差较小;而在高温且高湿的环境,两者差距大。长时间生活于持续高湿热环境的人群,其心理和生理都更适应高湿热环境;基于PMV-PPD的国际标准得到的热舒适区域和热中性温度并不完全适用于热带地区,热带地区人群的可接受温度范围更宽。  相似文献   
978.
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平均水温和最低水温都升高,而最高水温却降低了,与此同时,库区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也相应地升高,最高气温降低,无霜期增加25天。库内泥沙淤积,坝下河床横向展宽,纵向淤高。因此,如何限制水库的不利环境因素,发挥新环境优势,相应调整国民经济结构,这在理论上和实践方面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79.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塔里木河干流流域潜在蒸散发的影响。选取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内10个气象站1961—2013年逐日地面气象数据,运用气候倾向率、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和优势分析方法分析塔里木河干流流域不同时段潜在蒸散发动态变化及其定量气候驱动。结果表明:1961—2013年,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年、季潜在蒸散发均呈减少趋势,以1976年前冬季减幅最大,1976年后春季增幅最大,1976年为年潜在蒸散发的突变点。塔里木河干流流域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均极显著增加,日照时数极显著减少,且1976年前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和日照时数的减幅均小于1976年后的增幅,1976年前相对湿度和降水量的增幅均小于1976年后的增幅。塔里木河干流流域潜在蒸散发的变化是由多种气象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日照时数是年、季潜在蒸散发减少的主要气候驱动因子。1976年前,春、夏、冬、年潜在蒸散发的减少主要受日照时数的减少控制为主,贡献率分别为100.00%、67.56%、51.41%和52.20%,秋季潜在蒸散发的增加主要受日照时数的增加控制为主,贡献率为45.62%;1976年后...  相似文献   
980.
近年山西省退耕还林(草)和城镇化进程使耕地净初级生产力发生了较大变化,研究山西省耕地NPP的变化趋势对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ARCGIS、ENVI软件,利用时间序列土地利用类型和MOD17A3 NPP产品数据集,采用Sen斜率估计趋势分析法和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法等分析方法对2000-2020年山西省耕地NPP的时空变化、稳定性及其气候驱动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0年间山西省耕地NPP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00-2010年间的增长趋势(增长率为7.46 g C?m-2?a-1)高于2010-2020年间(增长率为6.63 g C?m-2?a-1);(2)山西省耕地NPP呈现南高北低、东高西低的分布,80.4%的耕地NPP值介于200~400 g C?m-2?a-1,集中分布在山西省的中部和南部地区;(3)2000-2020年间耕地NPP平均值与降水、气温均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