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80篇 |
免费 | 80篇 |
国内免费 | 77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75篇 |
丛书文集 | 37篇 |
教育与普及 | 3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24篇 |
现状及发展 | 33篇 |
综合类 | 1718篇 |
自然研究 | 12篇 |
出版年
2025年 | 4篇 |
2024年 | 17篇 |
2023年 | 31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30篇 |
2020年 | 43篇 |
2019年 | 32篇 |
2018年 | 17篇 |
2017年 | 47篇 |
2016年 | 35篇 |
2015年 | 57篇 |
2014年 | 93篇 |
2013年 | 72篇 |
2012年 | 116篇 |
2011年 | 171篇 |
2010年 | 137篇 |
2009年 | 178篇 |
2008年 | 98篇 |
2007年 | 138篇 |
2006年 | 87篇 |
2005年 | 92篇 |
2004年 | 85篇 |
2003年 | 50篇 |
2002年 | 44篇 |
2001年 | 28篇 |
2000年 | 41篇 |
1999年 | 30篇 |
1998年 | 17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2篇 |
1994年 | 17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8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7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李广一 《武陵学刊:社会科学版》2009,(3):32-37
近年来,中国对苏丹的政策频遭西方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批评与指责,中国政府与苏丹政府的军品贸易更被歪曲为制造和助长了达尔富尔地区大规模人道主义灾难。西方对中国与苏丹军品贸易的攻击与诬蔑,其实质是丑化中国形象,挑拔中国与苏丹乃至整个非洲的关系,独霸非洲军火市场,转移自身责任,获取更大经济、政治和安全战略利益。中国应与时俱进地对军品贸易政策进行适度调整,维护自己的军品贸易利益,恪守国际责任,捍卫国际形象,促进中苏(丹)关系的发展与和谐世界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郭安林;张国伟;董云鹏;郭泱泱;姚安平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1(6):922-934
在总结造山带多圈层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选择4个有关秦岭多圈层相互作用例子:秦岭与新生代隆升与气候效应;秦岭与生物天然营养库;秦岭与碳中和的基地;秦岭与早期人类和中华文明的摇篮,进行讨论,从不同侧面展现多圈层作用的特征,并探讨其效应。研究发现,无论是造山过程或者造山作用结束形成地理意义上的山脉,秦岭始终都是大陆多圈层相互作用的竞技场和热点,而且造山作用结束后,多圈层作用正是在前期造山过程提供的物质和形成的构造基础上展开的。研究认为,围绕秦岭展开构造环境生命相关联的宜居地球成因研究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3.
东营凹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泥页岩岩相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岩心及其分析化验资料,从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有机质丰度等方面划分泥页岩岩相类型;从古气候、古物源、古水深、古盐度和古水体的氧化还原性5个方面分析古环境,建立环境指标分级量化标准。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沙三下亚段沉积环境特征具有气候由干燥—半干燥—半潮湿,水体由半深水到深水、从强还原性逐渐到还原性、盐度从盐水到咸水到半咸水,物源从较少到较多的规律变化,共划分了6个环境组合;并建立了沉积环境与泥页岩岩相之间的关系,即有机质丰度主要受盐度控制,盐水区为含有机质的岩相,咸水区和半咸水区为富有机质的岩相;结构主要受气候和水深控制,气候干燥—半干燥、半深水环境发育纹层状的岩相,气候半潮湿、深水环境发育层状的岩相;岩性主要受气候和物源控制,气候干燥、物源少的环境发育泥质灰(云)岩和灰(云)岩的岩相,气候半潮湿、物源较多的环境发育灰质泥岩的岩相。 相似文献
14.
Wei‐Tsong Wang 《Systems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2011,28(1):105-127
The threat of organizational crises cannot be overlooked in today's complex business environment. During crises, organizations encounter unique, threatening and stress‐inducing situations in which critical decisions must be made constantly in a timely manner based on limited information. Nevertheless, there have been very few studies engaging in exploring the theme of knowledge transfer in the context of managing organizational crises. Consequently, this study attempts to explore this issue with reference to a product recall crisis of a motorcycle manufacturer using the method of system dynamics modelling. The research findings illustrate the multiple knowledge transfer mechanisms used and their influence on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during crises as a means of distributing critical knowledge and 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collective understanding within organizations. Future studies which aim to explore the dynam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knowledge being processed by means of various knowledge transfer mechanisms during crises are encouraged. Copyright © 2010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Rajenlall Siriram 《Systems Research and Behavioral Science》2020,37(2):235-254
Systems' thinking has receiv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over the last several decades; however, the adoption of systems thinking as an approach to creating competitive advantages is still lagging.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test whether the adoption of systems thinking leads to an organization's competitive capabilities and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produced. An investigative model linking the organizational factors of systems thinking (i.e., institutional efficacy, self‐efficacy, organiz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and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climate) to the organization's competitive capabilities and quality of the products is proposed.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ling is used to test the model. Thirteen hypotheses are tested, of which seven are accepted. The sample consists of 130 organizations. Six constructs (i.e., institutional efficacy, self‐efficacy, organiz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evolution, organizational culture and climate, competitive capabilities, and the quality off products) are tested, providing important lessons for managers and researchers in systems thinking. 相似文献
16.
马君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6,36(4):945-957
激活员工创造力、凝聚新的发展动力是企业面临的紧迫任务.基于系统而权变的视角,以\"语义感知-心理计量-行为强化\"为理论主线,针对60个团队274名员工样本,运用跨层次分析考察了不同成就动机氛围下奖励(水平和结构)对创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熟氛围、扁平型奖励结构正向影响突破式创造力;表现氛围、陡峭型奖励结构正向影响渐进式创造力:三项交互检验显示,在高精熟氛围及扁平型结构下,提高奖励水平能够更好地激活突破式创造力;而在高表现氛围和陡峭性结构下,提高奖励水平能够更好地激活渐进式创造力.研究揭示,成就动机氛围、奖励结构与创造力类型之间存在一种相对最优的匹配关系.蕴含的实践价值在于,企业应从执行角度在项目团队营造表现动机氛围并辅以竞争性激励结构,以提升渐进式创造力,快速获取局部竞争优势;但鉴于\"渐进式创新有余,突破式创新不足\"的企业创新格局,我们更应从战略视角在技术核心部门营造精熟氛围并辅以高位均衡的激励模式,以催生突破式创造力,赢得持久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7.
Lotka-Volterra系统下的社会型危机信息扩散模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危机信息在扩散过程中的失真会导致社会型危机的损失呈几何级数扩大,研究危机信息的扩散规律有助于社会型危机的应对.将危机信息分成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两大类.从生态学角度来看,可以把社会型危机信息扩散过程看成是真实信息和虚假信息争取灾民信任的动态竞争过程.在Lotka-Volterra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社会型危机信息扩散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危机信息扩散过程中的平衡状态只与替代系数相关,达到平衡的时间与扩散率间的差值正相关,而拐点由替代系数、扩散率和初始状态决定.最后提出了通过建立危机信息共享制度、危机信息发布制度和多元参与机制以有效应对危机. 相似文献
18.
基于时差相关多变量模型的金融危机前后国际原油价格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各因素与国际原油价格之间相互影响的程度和时差关系,提出了基于时差相关多变量模型的分析 框架.根据该框架, 在确定影响因素和模型变量后,对各因素与油价间的时差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以 此作为确定和调整模型中变量滞后阶数的依据,结合变量系数是否显著和模型调整R2是否提高的判 断准则,对金融危机前后共七组样本构建了多元回归模型.研究结果发现:各因素与油价的相互作用并不都 是在当期完成的;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因素与油价的关系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且油价有向基本面回归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20.
针对我国股市噪声交易能量较大、行业指数同步性较高的特点,提出改进的EMD(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经验模态分解)去噪方法对行业数据进行处理,进而采用BEKK-GARCH模型分析金融危机前、金融危机期间、金融危机后三个阶段行业间波动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在降低股价同步性方面,改进的EMD去噪方法效果更佳;行业间波动溢出效应在金融危机期间显著上升,金融危机后回落;较之金融危机前,金融危机后传统制造业受产业链上游的波动溢出效应有所降低、受科研的波动溢出效应有增强的趋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