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0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0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09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4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01.
千枚岩土和红黏土均为高液限土,不宜直接作为路基填料。为充分利用两种特殊土,通过在千枚岩土中掺入0、20%、40%、60%、80%、100%红黏土配制混合土,研究混合土的液塑限、微观结构与固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混合土的液限随掺合比的变化规律可以用三次函数表达,当掺合比为13%~52%时混合土的液限低于40%,填料为C组填料,符合该工程基床底层及以下层的应用标准。电镜试验结果表明,千枚岩土颗粒较均匀,红黏土颗粒较小且可以有效地嵌入千枚岩土空隙而改变原有的土的级配,因此混合土干密度较千枚岩土大。固结试验表明,混合土压缩系数随压实度的增加而减小,随红黏土掺合比呈二次函数减小,加入红黏土可以有效降低千枚岩土的压缩性。因此建议碾压方案为红黏土掺入50%,含水率为16%。  相似文献   
902.
雄安新区启动区NA8路示范段综合管廊建设采用廊上架廊自动化节段安装工艺,为了研究架廊机前支腿垫层的沉降特征、承载能力及其对架廊机设计和管廊安全安装的影响,本文以雄安新区京雄城际铁路JXSG-6标固安南制梁场作为试验场地,对架廊机前支腿施工区域的垫层进行数值模拟和浅层平板载荷现场试验,数值模拟研究了不同垫板宽度和垫层厚度对土体沉降和应力的影响,试验采用堆载块分十级加载,每级加载40 kPa荷载。试验结果表明:垫板宽度由1m增大至5m,土体沉降降低52.5%;考虑安全储备和找平作用,垫层厚度优化为20cm;单级加载垫层的沉降区间为0.43~0.78 mm,呈现先降低后平稳再增加的趋势;垫层累计沉降5.72 mm,在架廊机前支腿设计承压条件下,垫层地基累计沉降值仅为1.98 mm;堆载试验完成后,承压板东西两侧的路面、承压板底部砂面和承压板底部垫层均保持较好的完整度,未发现显著沉降或开裂现象;承压板垫层地基刚度为69.93 MPa/m,垫层的变形模量为58.1 MPa。研究显示架廊机前支腿垫层具有良好的承载力,能够满足综合管廊节段安装阶段架廊机的施工要求。  相似文献   
903.
为了研究苏锡常地区滆湖组黏性土抗剪强度特性,建立抗剪强度参数预测模型;以研究区711组滆湖组黏性土物理力学试验数据为载体,运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方法,从样本11个指标中提取影响目标变量的主成分;将其作为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模型的输入层,建立基于PCA-BPNN算法的滆湖组黏性土抗剪强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当主成分数量为3时,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93.4%;第一、二主成分贡献率分别为52.1%和36.6%;PCA算法即保留了样本大部分信息,又实现了对多维变量的降维。第一主成分可归纳为土体孔隙特性,与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呈负相关关系;第二主成分可归纳为土体水稳性,与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呈正相关关系;土体孔隙特性越显著,水稳性越弱,抗剪强度越低。建立了滆湖组黏性土抗剪强度参数PCA-BPNN预测模型,模型抗剪强度拟合优度为0.85,内摩擦角拟合优度为0.72;模型可靠性总体较高。可见PCA-BPNN预测模型即可降低解释变量间的多重共线性,简化了模型,又能够提升模型...  相似文献   
904.
能源桩是集地源热泵与建筑桩基于一体的建筑节能技术,具有经济、环保和节省地下空间资源等优点,因热-力耦合作用导致其承载性状不同于普通工程桩。基于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针对多次温度循环下饱和黏土地基中能源桩热-力响应展开研究,分析了桩周温度场、桩土沉降、桩侧摩阻力的变化,得出如下结论:升温时桩身温度沿深度逐渐减小,土体温度沿径向逐渐降低;降温所引起的桩顶沉降量大于升温的膨胀量,多次温度循环导致桩顶产生不可逆的累积沉降,其累积变形可能会对上部结构的安全造成影响。桩周土由于土体的热固结也发生不同程度的沉降,距离桩身越近沉降越大,且土体沉降速率随循环次数的增加呈逐渐减小趋势,三次循环后B4点沉降达到1.42%D(D为桩直径);温度荷载所引起的侧摩阻力随温度的升高和循环次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大;升温时桩体上部产生负的侧摩阻力,下部产生正的侧摩阻力,降温时恰好相反,工作荷载的作用导致桩身产生负摩阻力的区域逐渐变小,位移零点也逐渐上移。运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建立三维数值模型可较好地模拟热-力耦合作用下能源桩的承载力特性,数值模拟结果与模型试验结果吻合度较高,为试验设计及工程应用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905.
以江苏镇江、扬州等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表层黏土为研究对象,对土体进行了单向冻结实验,研究了不同饱和度、不同温度梯度、不同冻结速率及不同补水条件下土体中水分迁移的现象.实验结果表明:在有外界水源补给的条件下,土体冻结时间越长,非饱和土中水分迁移现象范围越大,对于饱和土每层含水率基本波动范围不大;温度梯度越大,土体完全冻结且水分迁移达到稳定状态所需时间越短,水分迁移的范围越广;在无水源补给的条件下,冻结速率越大,土试样中水分迁移分布曲线变得越平缓;相对于无外界水源补给条件下,有外界水源补给的试样最终完全冻结时水通量更大,土样中水分迁移分布的范围更明显.  相似文献   
906.
红层滑坡滑带土结构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川东红层是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多发区,研究滑带土结构强度特征对滑坡稳定性评价及滑坡治理工程设计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不同含水率、不同压力、不同时间固结试样的强度试验,分析了结构强度随含水率、压力、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认为:1水对结构强度的影响具有双面性,结构强度随含水率变化曲线呈"山峰"状;2含水率较小时,试样的结构强度随密度增大而增大;3滑带土中含有较多的黏土矿物,黏土矿物的软化、膨胀、定向排列降低了试样的结构强度。  相似文献   
907.
传统真空预压法采用预制竖向排水板(PVDs)处理疏浚淤泥已经广泛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但是在真空预压过程中PVDs周围严重的淤堵效应会引起加固土体不均匀沉降和土体侧向位移较大等现象,这严重阻碍了PVDs在吹填淤泥地基处理中的应用。本文通过室内模型试验,研究了土工织物与PVDs联合处理疏浚淤泥对减缓PVDs淤堵效应和土体侧向位移较大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土工织物间距和直径大小对加固土体的表面沉降、超孔隙水压力和土体侧向位移等方面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缓解以上问题具有明显效果。进一步地利用Plaxis数值模拟软件,假设将室内模型试验中圆形土工织物的直径等效为等长度的PHDs进行模拟,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验证了本文提出的假设方法是可行的。在数值模拟中,通过不断改变PHDs长度和间距以及PVDs的直径大小并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间接地建立排水板等效直径(dw)与以上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对土工织物联合真空预压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8.
研究了富铝碱矿渣粘土矿物复合胶凝材料、碱矿渣水泥、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浆体对 90 Sr、137Cs的吸附作用。研究表明 :富铝碱矿渣粘土矿物复合胶凝材料中的粘土矿物材料的种类、掺量对吸附比有较大影响 ,该材料浆体对 90 Sr、137Cs的吸附性能优于碱矿渣水泥、硅酸盐水泥以及矿渣硅酸盐水泥  相似文献   
909.
社会养老模式及其服务设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养老模式、人口老龄化的角度阐述社会养老的作用 ,对社会养老及服务设施的数量、布局和运作等进行分析 .提出完善社会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议 ,包括社会养老家庭化、强化社区服务职能、满足不同层次老人需求、规划养老设施布局和寻求全社会支持等 .  相似文献   
910.
软土流变特性的室内试验与改进的西原模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详尽描述了软土流变特性的室内直剪实验方法,探讨了实验中需特别注意的加载方法、试样保存以及试验数据读取等一些重要问题,通过对现有流变模型的分析及结合室内直剪蠕变试验结果,用非线性牛顿体替代线性牛顿体,从而对西原正夫模型进行了改进,并导出了改进后模型的本构方程.最后,采用本文改进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非线性分析,获得了相应的实验拟合曲线及模型的参数值,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