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丛书文集   13篇
综合类   27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以衣康酸酐(IAn)和L-丙交酯(LLA)为单体、辛酸亚锡为催化剂,采用熔融开环聚合的方法合成一种新型的生物基聚乳酸共聚物(IAn-PLLA).用1 H-NMR、GPC、DSC、TGA、XRD、水降解测试表征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1 H-NMR结果表明,合成的共聚物为预期产物;DSC和TGA分析表明,随着IAn摩尔比增大,IAnPLLA的熔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降低,但仍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磷酸盐缓冲溶液(pH=7.4)中的降解测试结果表明,随着衣康酸酐含量的增加,共聚酯的降解速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2.
以醋酐和硫磺为催化剂的醋酸氯化合成氯乙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以醋酐为催化剂和以硫磺为催化剂的醋酸氯化合成氯乙酸的优劣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以硫磺为催化剂时,乙酰氯是逐渐释放的,其逃逸速度慢,氯化反应效果好,催化剂用量小,生产成本低,优于以醋酐为催化剂的氯化反应。  相似文献   
33.
纳米粒子在真丝防皱整理中反应浓度与时间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马来酸酐为防皱整理剂,以纳米氧化硅作催化剂,在配方中加入适量的渗透剂和乳化剂,在取不同的纳米氧化硅浓度和烘焙时间的条件下对真丝织物进行防皱整理。测定处理后织物的折皱回复角和断裂强度,对结果进行分析讨论,优选得出最佳防皱效果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34.
35.
研究了α-蒎烯与马来酸酐反应所生成的加成物同分异构体的分离,获得了高纯度的α-萜品烯-马来酸酐和双戊烯-马来酸酐加成物,并对二者的溶解性、环酐活性、热性能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6.
芳烃氧化制苯酐的催化作用及催化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应用络合催化、半导体电子催化等理论,从芳烃的结构、催化氧化特点对催化的要求、V2O5的结构特点及各种助剂的作用等方面阐明芳烃氧化的特点及芳烃氧化制苯酐诸催化剂中的V2O5的不可取代性,认为马将催化剂分子设计与活性结构设计相结合,将成为催化剂导向性设计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7.
关联规则挖掘在苯酐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单介绍了数据挖掘中的关联规则挖掘技术 ,用关联规则方法分析了影响苯酐生产的 3个关键属性 ,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实验证明 ,关联规则挖掘十分适用于过程工业中的优化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38.
以丙烯酸(AA)、马来酸酐(MA)和聚乙二醇(PEG)为原料,以过硫酸钾(KPS)为引发剂,通过原位酯化法合成P(AA-co-MA)/PEG三元共聚型聚羧酸减水剂,探讨各合成因素对减水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佳合成工艺为:n(PEG):n(AA):n(MA)=1.0:1.2:1.0,引发剂用量为1.5%(相对PEG、AA和MA总物质的量分数)、聚合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6h。此条件下制得的减水剂具有最优的水泥净浆流动度。  相似文献   
39.
马来酸酐丙烯酸钠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丙烯酸、马来酸酐为原料合成了马来酸酐-丙烯酸钠共聚物,研究了单体配比、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及加料时间诸因素对产物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0.
以4,4’-对苯二甲酰二邻苯二甲酸酐(TDPA)和1,3-双(4-氨基苯氧基)苯(BAPB)为单体,采用2步溶液缩聚法,制得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酰胺酸(PAA)溶液,经4种亚胺化工艺合成了TDPA/BAPB型聚酰亚胺(PI)树脂.通过FT-IR、WAXD、DSC、TGA、溶解性能等对PI树脂进行测试和表征.FT-IR表明4种方法均形成了酰亚胺结构,WAXD及DSC分析表明TDPA/BAPB型PI为部分结晶型结构,熔融温度(Tm)为363~370 ℃,TGA测试揭示乙酸酐/吡啶化学亚胺化PI耐热性能最佳,且较其它3种方法溶解性也更好,可溶于DMSO、NMP、间甲酚等强极性溶剂中.PAA溶液流延成膜性能良好,热亚胺化PI薄膜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拉伸强度为118.3 MPa,弹性模量为2.5 G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