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5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7篇
丛书文集   30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66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
针对锰渣滤饼含水率高的问题,通过在酸性浸出液中加入助滤剂来解决.通过酸性浸出液中锰渣的粒度,润湿性分析,发现锰渣粒度细和表面呈亲水性导致含水率高.根据锰渣的主要成分SiO2和接触角试验,最后确定油酸酰胺、十八胺和十二胺作为助滤剂进行抽滤试验.结果表明:油酸酰胺对降低锰渣滤饼的含水率效果不佳,十八胺和十二胺效果显著.建立十八胺和十二胺用量对含水率作用的回归方程,确定十八胺用量为2514.47 g·m-3时,含水率最低为36.10%,十二胺用量为1894.57 g·m-3时,含水率最低为34.09%.因此,确定十二胺为锰渣的助滤剂.  相似文献   
32.
以8-羟基喹啉、磺原酸钾、十六烷基三甲基苄基溴化铵、磷酸三丁酯和柠檬酸为浸取添加剂,考察了添加剂用量、浸取时间、浸取温度和酸矿比等对铬离子浸出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用0.8%磺原酸钾做添加剂,在固液比为1∶4(g/mL),酸矿比为0.3∶1(mL/g),浸取温度为60 ℃下浸取90 min,Cr6+离子浸出率为38.11%,是加热浸取法的1.5倍.  相似文献   
33.
锰阳极泥焙烧酸浸氧化法制备化学二氧化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电解锰阳极泥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焙烧-酸浸-氧化法处理电解锰阳极泥回收制备化学二氧化锰方法,并对反应过程相关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优化组合实验表明,制备得到的是以γ-MnO2为主的二氧化锰,转化率为理论值的84.6%,视比重为1.54 g/cm3.如将其进一步处理,可以作为电池级的化学二氧化锰应用.  相似文献   
34.
高次微分示波极谱滴定法测定合金中的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经典的示波极谱滴定法相比,高次微分示波极谱滴定法具有去极剂切口灵敏,终点指示更为敏锐的优点。以M_n~(2 )在(d~3E)/(dt~3)~E曲线上的切口指示滴定终点,在pH~6.0的介质中,用CyDTA滴定了合金中的锰,大量的铝、铁、铜经掩蔽后对滴定无影响,方法准确且简便快速。  相似文献   
35.
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存在下,以磷酸为介质,锰(Ⅱ)对钒(Ⅴ)氧化二安替比林苯乙烯甲烷(DASTM)成红色化合物的反应具有较强的催化作用,据此建立了催化光度法测定痕量锰的新方法。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2ngMn(Ⅱ)/ml;线性范围为0—0.15μgMn(Ⅱ)/25ml,对0.1μgMn(Ⅱ)/25ml进行11次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2%。 将本方法用于水样及人发中痕量锰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6.
Mn液中Ca溶解量及第3组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密封容器气液平衡法,测定了Ca在Mn液中的饱和溶解量及第3组元C、Si,Ni,Al,Cr和As对其的影响,得到的Mn液中Ca饱和溶解量与温度的关系式,以及1673K下Mn液中第3组元与钙的活度相互作用系数。  相似文献   
37.
本文研究了在pH4.6HAc-NaAc缓冲体系中,高碘酸钾氧化煌焦油兰,锰催化,氨三乙酸活化的催化褪色反应,建立了一个催化光度法测痕量锰的新方法。线性范围为0.1-20ng/ml,检出限为1×10~(-10)g/ml。用于环境标准样品和铝合金标准样品中痕量锰的测定均获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8.
研究了1-[(2-吡啶)]偶氮-2-萘酚-磺酸(简称PAN-S)与锰显色反应的最佳条件。在pH9硼砂-HC1介质中,锰与PAN-S形成1:2红色配合物,λmax=535um,ε535=2.66×104L·mol-1·cm-1.0~50μgMn/25mL符合比尔定律。本法可满意地用于测定碳素比色钢、低合金钢和碳素钢。  相似文献   
39.
本文介绍以PC-05为催化剂的催化合成氯化石蜡-70的新方法.着重讨论催化氯化反应机理,催化反应速度和各因素对氯化过程的影响规律,并探讨催化法的优化条件.反应条件:氯化温度50~60℃,反应时间70~90分钟,氯气流速18~20〔克/公斤·分〕,催化剂浓度0.03~0.05%(重量).研究工作表明,催化氯化法具有反应速度快,生产周期短,产品质量好和工艺先进等优点.  相似文献   
40.
非热处理高碳高锰钢凝固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次从非平衡凝固(液淬和铸造)角度深入研究高锰钢中碳化物的形成及其形态,发现:高锈钢中碳化物在非平衡凝固过程中可以形成,生长方式为分枝合作长大模型.通过Si-Ca变质剂变质处理后,分枝的碳化物转化为球状,原因在于碳化物长大过程中生长界面前沿的活性元素硫氧发生了改变,改善了碳化物生长方向上的成分过冷,使碳化物在长大过程中各方向生长速度相近而长成球团状.这为高碳高锰钢铸态产品的开发应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