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综合类   69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The Domenico model is used in combination with ASTM E 1739 in a Tier 2 risk assessment of chlorinated organic solvents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sites to predict potential contaminant concentration in groundwater down-gradient from the point of exposure (POE). A knowledge of the dispersivity parameters is necessary for carrying out this calculation. A constant longitudinal dispersivity of 10 m is often used in analytical and numerical calculation. However, because of the scale effect of dispersion, two other main approaches are currently often used. From the viewpoint of conservative principle in risk assessment, it is necessary to determine which dispersivity data will give a higher predicted concentration, corresponding to a more conservative risk calculation. Generally, it is considered that a smaller dispersivity leads to a higher predicted concentration. This assumption is correct when dispersion is the only natural attenuation factor.However, degradation of commonly encountered chlorinated organic solvents in environment under natural condition has been widely reported. Calculations given in this paper of several representative cases show that a general consider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dispersivity on concentration prediction is not always correct when a degradation term is included in the calculation. To give a conservative risk calculation, the scale effect of dispersion is considered. Calculations also show that the dispersivity parameters need to be determined by considering the POE distance from the source, the groundwater velocity, and the degradation rate of the contaminant.  相似文献   
22.
为配合氯化聚丙烯作为聚烯烃树脂涂饰用的底漆研究,通过用旋转粘度计测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的关系,发现氯化聚丙烯及其马来酸酐接枝物在接枝率小于2.2%、浓度小于10%时的甲苯溶液属于牛顿型流体.用旋转粘度计和乌氏粘度计测得的粘度数据可以用比浓粘度二级维里方程式统一描述,在氯化聚丙烯-醇酸树脂-石油树脂-甲苯体系中,溶液的粘度也可以用氯化聚丙烯质量分数的二级多项式拟合,从而得到了氯化聚丙烯甲苯溶液多元体系粘度随浓度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23.
氯化聚丙烯超声降解的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测定了不同浓度氯化聚丙烯(CPP)甲苯溶液超声降解的分子量,并用数据拟合法求出了聚合物超声降解极限分子量。由于常用的超声降解动力学方程对实验数据拟合的精度不能令人满意,为了准确建立CPP在甲苯溶液中的超声降解动力学方程,提出了一个改进的动力学方程式:1Mt-Mlim-M0-1Mlim=kt。它能准确地描述CPP超声降解过程。用该方程拟合的聚合物超声降解数据,效果比文献提供的方程好。在超声降解过程中,随CPP浓度的增大极限分子量增大而降解速率常数则减小。  相似文献   
24.
氯化聚乙烯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13CNMR表征了悬浮法合成氯化聚乙烯的分子链上氯原子的分布测定了各种序列结构的含量;通过DSC研究了氯化聚乙烯的熔融行为,观察到氯化聚乙烯存在结晶和共结晶,并根据核磁分析结果,讨论了氯原子在分子链上的序列分布对氯化聚乙烯的结晶和共结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紫外光固化树脂膜的强度和耐醇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备了一系列紫外光固化树脂膜,并考察了光固化树脂,光敏剂,活性释释剂对膜强度和耐乙醇性的影响,发现用光固化的聚氨酯丙烯酸酯齐取物制得的膜强度和柔韧性较好,但在各种浓度的乙醇水溶液中,膜的强度大大下降,在光固化体系中加入过氯乙烯能显著提高的强度生耐乙醇性,共混膜可用作膜材料渗透汽化分离乙溶液。  相似文献   
26.
氯代芳烃脱氯速率常数的QSPR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测定钯/铁催化还原水中8种氯代烃的反应速率常数,以PM3算法计算了表征氯代芳烃分子结构的量子化学参数,并用一元回归分析对氯代芳烃的分子结构与与其催化还原脱氯速率进行了定理结构-性能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27.
等规聚丙烯水相氯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研究在水相悬浮体系中,等温下进行氯气氯化等规聚丙烯(CIPP)的合成反应,该反应是气-液-固三相并存的非均相反应。通过对产物CIPP中氯的质量分数进行化学测定,并结合数学回归分析方法对CIPP的水相法合成动力学过程进行研究。研究表明,从转化率(Rt)的角度看,水相氯化反应动力学特征与均相氯化基本相近。得到了IPP水相氯化反应的动力学方程。该氯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10.23kJ/mol。  相似文献   
28.
持久性氯代有机污染物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一类有机污染物。真菌、细菌、放线菌和某些藻类是氯代有机污染物的主要降解物种,对全球持久性氯代有机物的削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持久性氯代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功能物种,并分析了功能物种降解氯代有机物的关键酶和降解机理。在此基础上,从固定化、基因工程、酶工程、生物反应器等方面对降解功能物种应用于持久性氯代有机污染物污染场地的实地生物修复技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9.
零价金属脱氯降解有机氯化污染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综述了国内外在零价金属还原脱氯降解有机氯化物领域的研究情况,讨论了零价铁还原脱氯作用机理,展望了零价金属还原脱氯降解有机氯化物研究领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0.
以盐酸为氯源不采用四氯化碳溶剂制备氯化橡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介绍了一种制备氯化橡胶的半水相新方法,其过程为先将固体天然橡胶溶解于四氯乙烯溶剂中,然后加入20%的盐酸和引发剂ABIN,边搅拌边滴加双氧水。利用盐酸与双氧水反应生成的氯气与橡胶反应生成氯化橡胶,产品为白色固体,根据反应条件的不同氯质量分数在10%~50%之间。该方法可以利用废盐酸为氯源,溶剂水循环利用,是一种清洁的氯化橡胶生产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