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8篇
  免费   175篇
  国内免费   166篇
系统科学   25篇
丛书文集   169篇
教育与普及   34篇
理论与方法论   25篇
现状及发展   37篇
综合类   4614篇
自然研究   5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1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96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43篇
  2010年   159篇
  2009年   196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256篇
  2005年   250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232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184篇
  1999年   131篇
  1998年   114篇
  1997年   116篇
  1996年   107篇
  1995年   119篇
  1994年   89篇
  1993年   92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75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39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972.
强流金属离子注入分布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给出了一个计算强束流离子注入下杂质浓度分布的数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法,给出了该模型的数值解及计算程序.用该程序对Mo,W等注入离子的浓度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给出了部分结果并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73.
本文综述了导电纤维的发展过程,并就导电纤维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早在五十年代,就开始了对合成纤维抗静电处理方法的研究,当时产品的性能尚不甚完善。七十年代发展的导电成份复合型导电纤维,是将含导电微粒的高聚物与成纤聚合物一起复合纺丝。所得纤维的性能良好。在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导电成份覆盖型导电纤维也被开发。本文介绍了国内外研究较为深入的三种制备导电成份覆盖型导电纤维的方法。其一是在纤维表面形成聚毗咯层;其二为在纤维表面镀复金属层;其三在纤维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金属化合物覆盖层。实践中发现上述三种方法制备的导电纤维各有千秋。最后本文对导电纤维的发展方向作了展望,指出结构型的导电聚合物是导电纤维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74.
以银盘电极为基体,采用电化学氧化还原方法,制备银基砷酸银修饰电极获得成功。实验证明:该修饰电极具有化学传感器的特性,可用此电极作为工作电极。以直接电位法测定砷含量。  相似文献   
975.
将单分散气溶胶的凝并-生长模型和高温均相反应动力学结合起来,着眼于产物性能,提出CVD反应器中超细粒子形成过程的物理模型,建立了表征粒子粒度和粒度分布的反应-凝并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探讨了操作参数和物系参数对柱子粒度和粒度分布的影响,模型化研究结果和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76.
考虑轴向温度分布和浓度分布,建立了热化学气相淀积反应器中描述粒子粒度及分布的一维反应-凝并模型。研究了AlCl_3-NH_3-N_2体系物系参数和操作参数对AlN超细粒子粒度及分布的影响。温度通过改变反应速率、气体粘度和平均分子自由程等影响AlN粒子的合成,并存在最佳温度分布;随停留时间的增加,AlN粒子粒度增大,几何标准方差GSD减小;反应物浓度升高时,AlN粒子粒度增大,但GSD变化不大。模型化研究结果和实验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977.
岩石学研究表明新疆黄山镁铁—超镁铁杂岩体第二侵入期三岩相为岩浆液态不混溶作用的产物。该文在有关溶浆热力学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合理可行的计算模型,利用熔浆热力学数据测定的最新成果,通过不混溶相化学位的对比,证明在1600~1650℃、压力小于8.2~8.7×1O~8Pa条件下第二侵入期岩浆将发生液态不混溶。  相似文献   
978.
本文用红外光谱(IR)、核磁共振氢谱(~1H-NMR)、核磁共振碳谱(~(13)C-NMR)、差示扫描量热谱(DSC)、裂解色谱(PGC)和化学降解色谱(CDC)研究了PET/PBT共混物和P(ET-BT)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热转变,讨论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结果表明,PGC和CDC法是组分分析最可靠的方法。~(13)C-NMR法是鉴别共混和共聚链结构的最有效手段。对于组分比的测定,CDC法最灵敏,PET和PBT的检测极限为0.5%,相对标准偏差<1%。  相似文献   
979.
该文用热重分析(TGA)技术对各种国产制式火药的热分解作了实验研究。分析了火药热分解的基本特征、热分解转爆燃的临界条件、热分解动力学参数以及升温速率对热分解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火药缓慢的热分解向爆燃转变的临界温度可作为火药点火的判据。双基药与三基药存在多阶段的反应、火药热分解的临界温度以及化学动力学参数随升温速率增大而增大。该文的试验研究结果提供了火药的点火和燃烧所需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980.
利用INDO法及能量梯度方案,通过对XSi~+及X_2Si(X=H,F)配合CO、N_2形成“超分子”化合物稳定构型及有关信息的计算,给出了衍生物系列的相对稳定性及有关的影响因素,探讨其成键图象及规律性。结果表明:分子间的配位力与稳定化能、键参量、电荷转移成平行关系,揭示出分子间的作用键主要是σ配键及配位力的本质是授受电子的共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