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743篇 |
免费 | 140篇 |
国内免费 | 274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42篇 |
丛书文集 | 137篇 |
教育与普及 | 48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0篇 |
现状及发展 | 27篇 |
研究方法 | 1篇 |
综合类 | 479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33篇 |
2022年 | 44篇 |
2021年 | 60篇 |
2020年 | 72篇 |
2019年 | 81篇 |
2018年 | 63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79篇 |
2015年 | 118篇 |
2014年 | 202篇 |
2013年 | 209篇 |
2012年 | 255篇 |
2011年 | 296篇 |
2010年 | 229篇 |
2009年 | 250篇 |
2008年 | 209篇 |
2007年 | 317篇 |
2006年 | 280篇 |
2005年 | 271篇 |
2004年 | 211篇 |
2003年 | 227篇 |
2002年 | 202篇 |
2001年 | 179篇 |
2000年 | 170篇 |
1999年 | 152篇 |
1998年 | 112篇 |
1997年 | 116篇 |
1996年 | 105篇 |
1995年 | 88篇 |
1994年 | 83篇 |
1993年 | 73篇 |
1992年 | 52篇 |
1991年 | 64篇 |
1990年 | 51篇 |
1989年 | 45篇 |
1988年 | 27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5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62.
G蛋白偶联受体是人类基因组中最大也是最重要的一类蛋白质,它们几乎参与了生物体中所有的生命活动。这一类受体的发现、功能研究以及结构解析为我们了解生理调控以及疾病的发生与治疗等带来新的曙光。在此之前,G蛋白偶联受体的相关研究已经被九次授予诺贝尔奖,而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再次授予Robert J. Lefkowitz和Brian K. Kobilka,以表彰他们在此领域,尤其是肾上腺素受体上的相关研究。文中简介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研究历程,其独特的七次跨膜结构与激活机制,并对此领域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63.
64.
CCD光学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从忠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3,(1)
本文从试验工程观点出发,利用CCD器件设计摄取远距离目标图像进行制导的成像系统,并讨论了关键技术及特点。该光学系统配上TM560、TK-66CE等CCD器件组成图像跟踪器,在良好天气条件下作用距离可达40km(CD-5民航机)、25km(歼5飞机)等,明显优于雷达跟踪精度。该系统较充分地发挥了CCD的优点。 相似文献
65.
徐承璋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4(4):406-409
在半序Banach空间中,取消对导出半序的雄或者映象的连续性的限制的情况下,获得了两类非连续混合单调映象的耦合不动点定理. 相似文献
66.
将醇溶性含膦酸酯基团的聚芴作为电子注入材料应用到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中,并采用高功函金属铝作为阴极获得了高效率的聚合物电致发光.对聚合物发光器件光电性能的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Ca/Al阴极聚合物器件相比,以膦酸酯聚芴/Al为阴极的聚合物器件的流明效率达到了15.8cd/A,提高了25%以上,同时器件的工作电压降低了57%。 相似文献
67.
活性射流作用钢靶侵彻爆炸联合毁伤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静爆实验和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活性射流作用钢靶侵彻爆炸联合毁伤效应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与金属射流相比,侵彻深度显著减小,但活性射流侵彻钢靶形成的侵孔直径更大,并伴随有更强的爆裂毁伤效应.基于金属射流准定常破甲理论和伯努利修正方程,引入活性材料弛豫时间参数,建立了活性射流作用钢靶侵爆毁伤效应分析模型,从机理上解释了活性射流对钢靶的毁伤行为及效应. 相似文献
68.
针对目前端对端(D2D)通信资源共享算法无法解决资源利用率和信道干扰之间矛盾的问题,为了改善D2D通信性能,设计一种基于博弈论的D2D通信资源共享算法.该算法将通信系统吞吐量作为目标,通过引入博弈论实现各用户间的通信资源共享,使通信链路之间合理地分配资源,减少信道之间的干扰,提高蜂窝链路的通信质量.与经典D2D通信资源共享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明显提高了D2D通信质量,提升了信道利用率,系统总吞吐量得到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69.
智能型太阳能充电电路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Feng Xianzheng Li Xunming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Z2)
针对油田无线示功仪及其无线网络节点的供电问题,采用开关电源技术实现了太阳能组件电压变化或负载波动时自动调节占空比的供电网络,运用自动控制技术设计了过电压保护电路、过放电保护电路与应急充电电路等,采用充电管理技术实现了锂电池充电及电压调节电路,根据光敏传感器输出差值比较电压设计了太阳自动跟踪控制器.该太阳能充电电路思路新颖,在应用上是一种突破,工作效率达到92%,输出电压精度为98%,系统运行一年来,工作性能安全、稳定.应用证明具有较高的实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0.
Ye Li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8,53(23):3615-3619
The photophysics of Zn(tetraphenylporphyrin,TPP), Zn(tetra-2,4,6-trimethylphenyl porphyrin, TMP), Zn (tetra-(o-dichlorophenyl) porphyrin, TPPCI8), Cu(tetraphenylporphyrin,TPP), Cu(tetra-2,4,6-trimethyl- phenyl porphyrin,TMP), and Cu(tetra-(o-dichlorophenyl) porphyrin, TPPCIE, TPPCI8) in several solvents have been investigated on steady state and time-resolved spectroscopy. The Cu(TPPCI8 ) is normal and shows no evidence of CT transition in the visible or near UV regions in nonpolar solvent. However, Cu(TPPCI8)shows a blue shift in the absorption spectrum and intramolecular CT bands at absorption spectra in polar solvent, which shows a fluorescence maximum emission at 650 nm and 8.4 ns lifetime. The reason can be attributed to two points. Firstly, the increase of solvent polarity can enlarge outer reorganisational energy, which is favorable to reduce the activation free energy of charger-transfer transition based on Marcus theory of electron transfer. Moreover, the internal heavy-atom effect on Cu(TPPCIE) is encouraging to stabilize the 2T1 state also, which increases the possibility of population to CT band from 2T1 state. This result is in accord with an earlier estimate of a 10 ns lifetime and CT absorption at 640 nm bands for the CT state of Cu (11) octethylporphyrins. Other possible reasons arousing unusual fluorescence like H-bonding, axial ligands, molecular aggregation are excluded.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