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80篇
  免费   159篇
  国内免费   258篇
系统科学   274篇
丛书文集   123篇
教育与普及   4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5篇
现状及发展   77篇
综合类   4628篇
自然研究   12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78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173篇
  2012年   271篇
  2011年   304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64篇
  2008年   253篇
  2007年   314篇
  2006年   245篇
  2005年   267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185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51篇
  1999年   136篇
  1998年   93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5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5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81.
Eolian loess is widely distributed on the various geomorphic surfaces between 700–2400 m a.s.l. o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Tian Shan. It is formed in a synchronous manner with dust transported from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 in the Junggar Basin. The thickest section of loess was found in the Shawan and Shihezi regions. Paleomagnetic and climatic proxy analyses of over 71 m of a loess-paleosol sequence on the highest terrace of the Qingshui He (River) in the Shawan show that the paleomagnetic Bruhues/Matuyama (B/M) boundary lies at the bottom of paleosol S8, at a depth of 69.5 m, and the bottom of the sequence was estimated to be ∼0.8 Ma. This implies that the extremely dry climatic conditions in the Junggar Basin and the initial Gurbantunggut Desert were present at least by 0.8 Ma. High-resolution grain size series demonstrate that this area and desert expansion experienced two dramatic periods of desert expansions that occurred at ∼0.65 Ma and 0.5 Ma, respectively; and the subsequent continuous enhancement led to the environment presently observed. This tremendous environmental effect, caused by large-scale expansion of the desert and arid region of inner Asia, might b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the global temperature drop that occurred in the mid-Pleistocene.  相似文献   
282.
转杯纺自由纱段形态对其捻度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自由纱段的运动及受力分析,对自由纱段形态以及纺纱工艺参数对自由纱段捻度分布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因自由纱段在杯内成弯曲形状,从而使得自由纱段捻度自假捻盘入口处向剥离点处不断减少,真至剥离点处纱条捻度甚至降到只有设计捻度的40%-80%。为了保证凝聚槽内一定的捻度传递长度,则须适当提高设计捻度,这就揭示了转杯纱设计捻度高于环锭纱的一个主要原因。高速细支时的剥离点纱条捻度相对于低速粗支而言要高,说明只要一些纺纱工艺参数如转杯直径、转杯速度、假捻盘规格等配合得当,转杯纺也可高速稳定地纺制细支纱。  相似文献   
283.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与我国对外贸易战略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转变我国当前对外贸易战略,实施竞争优势战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84.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要素研究,是当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的热点和关键问题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速,耕地非农占用量大,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突出。运用相关分析、主成份分析和回归分析等,通过对典型区原锡山市耕地数量、质量变化驱动要素的定量分析,探讨了县域耕地变化的驱动要素,为进一步研究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耕地变化提供借鉴,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服务。  相似文献   
285.
石蒜类植物无性繁殖技术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对石蒜Lycorisradiata(L'Her)Herb、换锦花L.sprengeri Comes ex Baker、中国石蒜L.chinensis Traub和忽地笑L.aurea(L'Her)Herb.4个种采用切割法,并对石蒜L.radiata和长筒石蒜L.longituba Y.Hsu et Q.J.Fan 2个种采用双鳞片法进行繁殖研究,同时,以前4个种1年生子球为材料进行栽培试验。结果表明,4个种切割繁殖子球数存在显差异。以中国石蒜的繁殖系数最高;切割两刀和三刀间差异不显;种类、激素处理及鳞片部位对子球繁殖有显影响,石蒜优于长筒石蒜;用BA 500mg/L处理繁殖系数最高,达25倍;不同种类子球生长速度不同,种间差异极显。忽地笑生长最快,最大围径达16.7cm,最大重量为89.8g;两种繁殖方法中,双鳞片法繁殖系数高于切割法,但切割法在短期内能获得质优个大的子球,忽地笑和石蒜2年生子球50%以上能达到合格球标准。  相似文献   
286.
中国南方红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中国南方的红土是晚新生代以来重要堆积物,为特定的气候环境下的产物,蕴藏着丰富的环境演化信息,为全球变化的 良好信息载体,作者对红土的成因、发育期次、年代学、古气候学、生物学、磁学性质等方面的不同观点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从而提出了目前红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87.
本文用换基迭代的思想对初等变换法进行改进.改进后的算法,只需用初等变换求逆的计算量便可同步求出任一矩阵的秩、向量间的线性关系以及一个最高阶可逆子阵及其逆.若矩阵之间有相同向量,利用本算法可使求逆计算大为简化.  相似文献   
288.
本文指出完全循环阿达玛矩阵与参数v=n,k=(n-n~(1/2))/2 λ=(n-2(n~(1/2)))/4且关联矩阵是循环矩阵的(v、k、λ)——组态等价进而与相同参数的完备差集等价.  相似文献   
289.
近年来,非辐射介质波导(NRD)传输特性、衰减特性、耦合特性和不连续性等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用之研制了滤波器、定向耦合器、振荡器和漏波天线等许多微波与毫米波元器件。现在人们正在为研制毫米波全NRD波导系统而努力。在研制NRD波导元部件的过程中,当遇到非对称不连续性时,由于LSE_(11)模的存在,元部件的指标将受到严重的影响。为了抑制LSE_(11)模的产生,在文[10]中使用了金属薄片,但是还未看到利用集成在NRD波导上的金属薄片构成微波与毫米波元件的报导,本文用Floquet模式展开技  相似文献   
290.
动态加捻过程的描速是成纱原理研究的基础,它能够帮助我们理解纱线结构和特性的形成过程并揭示一些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纱线质量的途径。在本文第一部分,我们从捻度流概念和纱线微元分析入手,推导动态加捻所遵从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运动学方程描述了纱线回转运动与捻度分布之间的关系,而动力学方程则给出了加捻力矩与纱线捻度以及运动学参数之间的联系。将这两个方程结合起来可以描述捻度波在运动纱线中的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