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31篇
综合类   189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1 毫秒
221.
聚酮类化合物(Polyketide)是一类重要的具有药用价值的生物活性分子.通过宏基因组学技术获得了红树林土壤微生物中模块化聚酮合酶(Polyketide Synthase,PKS)基因(簇),并对其多样性进行了研究.首先构建了该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的16SrDNA文库,初步分析了红树林土壤样本的细菌群落组成,发现许多菌群曾经被报道存在PKS基因簇,约占整个细菌群落的75%.利用相关菌群的PKS酮基合成酶结构域(Ketosynthase,KS)的保守区域序列信息设计简并引物,并构建了KS DNA序列文库.经测序获得131条新型KS序列,该结果表明红树林土壤微生物中蕴含了许多新型的聚酮类化合物合成酶.为了进一步获得聚酮合酶基因(簇),我们通过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Cosmid文库的构建与筛选,得到了13个属于trans-AT PKS,cis-AT PKS,NRPS/PKS Hybrid等类型的聚酮合酶的基因(簇),并通过构建KS序列的系统进化树分析了样本中聚酮合酶的多样性组成.  相似文献   
222.
由苯甲醛、对二甲氨基苯甲醛和苯乙酮通过Claisen-Schmidt缩合反应合成反应中间体查尔酮和对二甲氨基查尔酮。用查尔酮和对二甲氨基查尔酮与氨基硫脲为原料,在弱酸性条件下经过羟醛缩合反应合成查尔酮缩氨基硫脲希夫碱和对二甲氨基查尔酮缩氨基硫脲希夫碱。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分析及核磁共振氢谱对所合成的化合物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C=C的伸缩红外光谱吸收峰和烯烃上C—H的伸缩及面外振动红外光谱吸收峰分别出现在1 644~1 651,3 020~3 034,988~998 cm-1处,表明所合成的希夫碱为反式异构体。C=S的红外光谱吸收峰在1219~1221 cm-1处,低于其特征波数1 230~1 253 cm-1;且伯胺上的质子的化学位移相对于仲胺大幅度向低场移动;推测希夫碱之间存在分子间氢键作用,且C=S主要以酮式存在。  相似文献   
223.
太极拳锻炼对中老年人血清NO含量和NOS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的中老年人血清NO含量及NOS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1)长期规律的太极拳锻炼可以纠正和延缓中老年人因增龄引起的血清NO含量下降,从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2)长期规律的太极拳运动明显增强老年人血清NOS的活性,进而增加NO的合成.  相似文献   
224.
植物查尔酮异构酶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查尔酮异构酶(CHI)是控制类黄酮物质合成关键酶之一,它与植物的花色形成以及抗虫、抗病生理密切相关。概述了CHI的生物化学功能、催化反应机理、结构类型和CHI在植物基因工程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对CHI的研究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25.
介绍转蔗糖磷酸合成酶(SPS)的基本理化特性及SPS基因的克隆情况,综述利用转基因SPS植株研究作物叶中的SPS对光合作用产物的分配积累以及对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品质、氮素转运的影响,以及SPS对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反应和SPS活性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SPS的研究重点应该围绕解析SPS和磷酸蔗糖磷酸化酶(SPP)之间的关系,以及选育用于生产生物质能源的转SPS基因的甘蔗和木薯品种等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226.
纤维素是自然界分布最广、含量最多的一种多糖,占植物碳含量的50%以上。在植物中,纤维素是细胞壁的主要组分和承重元件,由纤维素合成酶复合体(CSCs)在质膜上催化合成。笔者综述了纤维素合成酶(CESA)的类型、结构、互作基因及关于CSCs结构、组装、运输的研究进展。植物细胞壁分为初生细胞壁和次生细胞壁,不同类型细胞壁中控制纤维素合成的CSCs由不同类型的纤维素合成酶(CESA)构成,且CSCs中CESAs的比例可能具有物种特异性。大多数植物中CESAs的化学计量比都是1∶1∶1,但在杨树的应力木组织中次生细胞壁相关CESAs的化学计量比为8∶3∶1。CSCs在高尔基体上装配并通过跨高尔基体网络分泌到质膜,而质膜上CSCs的丰度和分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纤维素的定向沉积。纤维素的合成和定向沉积在植物生长发育及抵御胁迫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已发现多个关键基因通过与CSCs中特定CESA互作来识别和调控CSCs的运输。CESAs基因的表达水平也是影响纤维素合成的重要因素,油菜素甾醇等激素能通过调控CESAs的表达来控制纤维素的合成。未来在CESA功能、CSCs结构模型、CSCs中不同类型CESA所占比例、CSCs组装和运输与纤维素合成速度之间的关系,以及CESA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等方面可运用基因编辑技术进一步开展工作,从而完善植物纤维素合成的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227.
228.
22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