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8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20篇
系统科学   72篇
丛书文集   41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9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60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41.
一种新广义Preisach迟滞模型及其神经网络辨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压电陶瓷执行器应用于纳米定位系统时,其多值映射的迟滞特性对系统定位控制精度影响.在经典Preisach模型的基础上,引入平均迟滞函数,提出了一种新广义Preisach迟滞模型,并利用神经网络对新广义Preisach模型关键参量辨识.仿真实验表明,利用该迟滞模型对压电陶瓷执行器建模,可以简化建模过程,提高建模精度.  相似文献   
42.
离心泵非定常流场计算和影响使用寿命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伯努利方程数值计算、流体动力学(CFD)、FLUENT数值计算模拟叶轮非定常流场的变化规律,定量分析影响指定大型离心泵使用寿命的关键性技术指标,结果表明:此型号大型离心泵实际工作流量大于设计流量(Q≥4 438.77 m3/h)时,叶轮入口就会形成△β≤-5.14°的负冲角,离心泵扬程H≤58 m,发生汽蚀现象.  相似文献   
43.
气动人工肌肉位置控制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气动人工肌肉位置控制系统,提出了两层滑模的变结构鲁棒控制策略,控制器的推导基于李亚普诺夫稳定性理论.实验表明所设计的气动人工肌肉位置控制系统稳态控制精度可达到±0.2 mm,在负载质量和气源压力改变的情况下,稳态位置控制精度仍可达到±0.3 mm,实验结果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和系统的鲁棒性.该研究为气动人工肌肉获得广泛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4.
为研究不同叶顶间隙下叶顶泄漏流对半开式叶轮离心泵流动结构的影响,设计5种不同尺寸叶顶间隙方案,采用SST k-ω湍流模型,对半开式叶轮离心泵进行全流道三维数值计算,分析半开式叶轮叶顶间隙内部流动结构并进行可视化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随着叶顶间隙的减小,离心泵的扬程和效率明显上升,间隙值减小到0.7 mm时,进一步减小叶顶...  相似文献   
45.
通过高效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通流部分的气动性能,对叶轮进行优化改进,扩容改造,从而提高效率,可靠性,安全性.主要采用FLUENT,在双参考坐标系下,利用有限体积法对雷诺时均Navier-Stokes方程进行数值离散,选用标准k-s湍流模型,SIM-PLEC方法求解,对原模型泵进行非设计工况下内部流场的叶轮和蜗壳的耦合数值模拟,主要是变转速和变流量调节.得出变转速调节下全流场的速度和压力分布均与原模型相似,但转速过低时则出现明显不同;变流量模拟时,无论是大流量还是小流量,在叶轮流道和蜗壳区均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回流和漩涡区,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原模型蜗壳提出了一些改造意见,指出了偏心蜗壳在蜗舌处的回流情况较对称蜗壳好一些.  相似文献   
46.
针对多智能体编队系统执行器发生故障时,所引起的参数不确定以及系统瞬态不稳定问题,本文采用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s, RBFNNs)对不确定参数(未知函数)进行估计。同时,基于反推技术设计出合理的自适应容错控制器,并通过有限时间理论保证系统实现瞬态稳定。首先,本文采用10个智能体作为被控对象,基于有向通讯拓扑结构理论,构建了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模型。其次,基于RBFNNs逼近特性,采用反推技术与动态面技术相结合,设计出合理的容错控制器,补偿多智能体中出现的未知非线性执行器故障,并采用有限时间理论解决系统瞬态不稳定问题。接着,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分析了控制器的稳定性和快速收敛性。最后,通过两种算例对比,验证了所设计的控制器性能优于传统的反推技术,为工程实践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7.
1 Results Electroactive polymers (EAPs) driven by transducing electric energy into mechanical energy have been the subjects of recent interest[1].“Ionic liquids“,consisting entirely of cation and anion,have characteristic features such as negligible volatility,non-flammability,thermal and chemical stability,and high ionic conductivity.We proposed an EAP actuator utilizing ion-gels[2-3],which consist of ionic liquids and polymers,sandwiching with two carbon material sheets as shown in Fig.1.This electrol...  相似文献   
48.
发动机振动主动控制用电磁作动器的设计和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一种适用于汽车发动机振动主动控制用的新型串接式高能电磁作动器进行了结构设计,计算了作动器的磁场,对作动器的片状弹簧的应力分布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同时,建立了作动器的力学模型,对其动态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作动器是理想的激振源和主动控制用作动器。  相似文献   
49.
P-GB103离心式压缩机油系统对整机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分析了油系统常见的故障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0.
为了减少致动元件的能量消耗,模拟自然肌肉高效驱动的拮抗作用机制,设计了以力学拮抗作用的能量转化而实现运动能量输出的新型致动元件.以高能量密度的磁体和具有良好伸缩性能的聚合物构建致动元件,分析了致动元件的磁场力与弹性力的拮抗特性及其运动触发机制,同时,实验分析了以电磁线圈为拮抗作用触发元件的力学特性.结果表明,电磁线圈能够有效触发具有磁场能和弹性势能元件的拮抗作用,以力学拮抗形式的能量转换方式可构建高效致动元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