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61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360篇
系统科学   247篇
丛书文集   177篇
教育与普及   63篇
理论与方法论   37篇
现状及发展   410篇
研究方法   1篇
综合类   6515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27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97篇
  2014年   267篇
  2013年   213篇
  2012年   329篇
  2011年   380篇
  2010年   233篇
  2009年   339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482篇
  2006年   404篇
  2005年   425篇
  2004年   354篇
  2003年   321篇
  2002年   291篇
  2001年   262篇
  2000年   243篇
  1999年   213篇
  1998年   189篇
  1997年   127篇
  1996年   148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110篇
  1993年   141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86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94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52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2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对La1+zBa2-zCu3Oy相的形成,固溶度和La对Ba的替代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获得制备具有更高Tc的超导体的最佳条件。表明La1+zBa2-zCu3Oy在空气中固溶度为0.20-0.70,N2中为0。在空气中合成La1+zBa2-zCu3Oy时,La能替代Ba,但Ba并不能替代La,空气和O2有利于La对Ba的替代,但当在N2中合成La1+zBa2-zCu3Oy时,La对Ba的替代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92.
介绍了一种采用超声波血浓密度计测量家兔血容量的新方法。通过测定家兔循环血液中注射生理盐水后其血液密度和血浆密度的变化来确定血容量,与传统的血容量测量方法相比,密度法具有结构简单,测量精度高,对动物无害等优点。  相似文献   
993.
本文介绍了全钒氧化还原流体电池及其结构和充放电机理。该电池是一种新型储能材料。它用VOSO4溶液作电极活性材料。一系列充放电试验结果表明,该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994.
利用20 多年的资料,在分析黄河断流发生的频次、历时、河长等现状特点的基础上,从自然地理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两个方面综合探讨了黄河断流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黄河断流是黄河流域人地关系严重失调的综合反映,自然地理因素造成的水量不足是引起黄河断流的客观原因;人类活动的影响,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利用黄河水超过了水资源承载能力是引起黄河断流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995.
本文阐述了建立初级柔性制造车间(EFMS)的作用和意义,介绍了初级柔性制造车间的组成、特点及规划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996.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胶结疏松的砂岩地层本身的胶结脆弱性、压力不平衡以及流体对砂粒的剪切、拖曳作用,会造成油层结构的破坏和出砂,影响到油田的正常开发。研究了造成油层结构破坏和出砂的机理,建立了相应的地质模型和数学模型,并采用有限元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对常见的油层结构破坏的3种情况和实例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本模型可以很好地模拟和预测由汕层结构破坏和出砂造成的油层污染过程及该类油层近井地带不同开发阶段的污染程度,对于油层的评价、增产措施的实施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7.
在Brooks模型的基础上,改进了表面能的计算方法,并对bcc,fcc和hcp金属的空位形成能进行了计算,发现计算结果与实验测试平均值间存在线性关系,引入能量修正因子修正后可使两者基本一致,由此发展的半经验方法可对金属空位形成能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998.
陈赛娟  王一煌 《自然杂志》2011,33(6):315-321
Toll最早由德国科学家克里斯汀·纽斯兰芙哈(Christiane Nüsslein Volhard)等于1985年发现,其功能为调控果蝇体节发育。1996年法国斯特拉斯堡国立研究中心的朱尔斯·霍夫曼(Jules Hoffmann)发现Toll基因产物与果蝇感受病原微生物入侵相关,其激活为进行有效防御所必需;1998年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布鲁斯·博伊特勒(Bruce Beutler)发现对细菌致病产物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耐受的小鼠存在一个与果蝇Toll基因非常类似的突变受体基因,并证实这一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 TLR)就是识别LPS的受体。这些发现表明哺乳动物与果蝇的先天性免疫激活采用类似的分子。他们两位也因发现了激活先天性免疫应答反应的传感器而分享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一半的奖金,另一半奖金由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拉尔夫·斯坦曼(Ralph Steinman)独享。斯坦曼于1973年发现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s),并证实其可激活T细胞,引发获得性免疫应答。进一步研究表明树突状细胞可感受由先天性免疫应答产生的信号并控制T细胞的激活,使免疫系统只对致病微生物产生应答从而避免对自身内源分子进行攻击。这些发现使我们对免疫系统的激活和调控机制有了深入的了解,有助于开发全新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99.
林明雄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14):3263-3265
为观察CE与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对52例小细胞肺癌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CE组(卡铂+足叶乙甙)和EP组(顺铂+足叶乙甙),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方面,CE组CR6例,PR14例,总有效20例(76.9%);EP组CR5例,PR13例,总有效18例(69.2%),两组比较无差别(P>0.05)。在毒副反应方面,CE与EP两组发生Ⅱ度以上的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无差别,患者均能耐受。说明CE与EP方案治疗小细胞肺癌均有效,且近期疗效无差别,毒副反应均能耐受,均可作为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00.
准确的染色体分离依赖于有丝分裂过程的精确调控,包括有丝分裂的时间,及纺锤体检查点的正确调控等。通过动态观察有丝分裂染色体的运动可对上述研究进行精确定量。结果显示,利用逆转录病毒系统成功构建了稳定融合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H2B的HeLa细胞系,结合细胞同步化方法,建立了一套利用活细胞荧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eLa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