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9篇
  免费   272篇
  国内免费   252篇
系统科学   80篇
丛书文集   128篇
教育与普及   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30篇
综合类   494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131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82篇
  2018年   106篇
  2017年   132篇
  2016年   130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259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323篇
  2011年   314篇
  2010年   239篇
  2009年   235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271篇
  2004年   235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8 毫秒
991.
为了增加碳纳米管在有机溶剂的分散性和反应活性.通过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成功在CNT表面接枝了具有较高反应活性的伯胺.应用FTIR,TGA及溶解性实验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而且,本实验中的方法可以增加接枝有机官能团的密度。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2.
为了解大鼠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成模过程中肝组织结构变化,用四氯化碳-白酒联合诱导法构建大鼠肝纤维化及肝硬化模型,按常规方法制备肝组织石蜡切片和镜检.建模第1~3周,肝脏的汇管区扩大,出现纤维性增生,肝细胞发生脂肪变性.建模第4~6周,肝脏的汇管区周围形成纤维束.建模第7~9周,纤维束更明显,肝小叶结构紊乱.建模第10~12周,肝小叶结构更加紊乱,出现早期肝硬化迹象.建模第13~15周,肝小叶消失,假小叶出现,肝硬化形成.根据上述结果得出如下结论:皮下注射四氯化碳与口服白酒结合能有效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及肝硬化,肝脏组织结构与病理变化有规律,易于观察分析,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3.
为建立超临界CO2萃取薰衣草挥发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以挥发油萃取率为指标,选取萃取压力、萃取温度、CO2流量和萃取时间作为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试验法L9(3^4)确定了超临界萃取薰衣草挥发油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最佳工艺为CO2流量25L/h,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22MPa,萃取时间1h,挥发油提取率为4.497%。水蒸气蒸馏法提取4h,挥发油提取率为1.32%。因此可知,超临界萃取薰衣草挥发油的收率高,萃取时间短。  相似文献   
994.
粉煤灰烧失量对机敏水泥基材料压敏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烧失量粉煤灰的利用,在碳纤维质量分数为0.5%和0.9%的机敏水泥基材料中,分别加入烧失量(质量分数)4.88%和26.28%,掺量15%,20%,25%的两种粉煤灰.通过对其在小应力循环作用下压敏性和导电性变化规律的研究,指出当纤维掺量较低时,含高烧失量粉煤灰的机敏水泥砂浆的压敏性,随着粉煤灰量的增加而变差;当纤维掺量较高时,含高烧失量粉煤灰的机敏水泥砂浆的压敏性,随着粉煤灰量的增加而变好;含高烧失量粉煤灰的机敏水泥砂浆导电性总低于含低烧失量粉煤灰的水泥砂浆.  相似文献   
995.
在B3LYP/6-311++G(d,p)水平下研究了CP自由基与C6H6反应体系的产物分布和反应机理.得到了详细标注反应物、产物、中间体和过渡态的势能面示意图.计算结果表明CP+C6H6体系的主要产物是C6H5CP+H,次要产物是HCP+C6H5.与深入研究的CN+C6H6反应体系相比,CP和CN反应体系的机理完全相似.本理论计算可以为将来实验室分离和研究一些含有不饱和CP基团的物种提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6.
经济发展对中国能源碳排放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索经济发展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中国能源碳排放的空间布局变化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国家产业结构演进和生产技术进步的加快,目前中国能源碳排放的增速开始明显减缓;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碳排放经历了先下降和上升的过程,而西部地区碳排放过程则是保持上升趋势;从省区分布来看,各个省份的碳排放都有所增长,但排放量的差距逐渐增大,这与各地产业结构多元化程度、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7.
本文选C2分子和Ar离子作为沉积源和辅助沉积粒子,采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在Si(111)面上模拟研究了离子束辅助沉积(IBAD)类金刚石(DLC)膜的物理过程.重点讨论了C2分子和Ar离子的入射能量及到达比(Ar/C)对平均密度和sp^3键含量的影响,并与Si(001)-(2×1)表面生长类金刚石膜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到达比和入射能的改变,对薄膜结构的影响不同;Si(111)面上生长类金刚石膜,薄膜在衬底的附着力更强.  相似文献   
998.
CO2浓度升高对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化小叶章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箱控制CO2浓度,模拟CO2浓度升高对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受土壤氮素水平制约。不施氮和常氮处理,CO2浓度升高对其影响不显著;高氯处理,土壤中可利用的氮相对充足,微生物活性不受氮素限制,土壤微生物量碳显著增加。置于CO2浓度升高环境中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有增高的趋势,但没有达到统计上显著水平(P〉0.05)。施氮均促进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增加。图2,参13。  相似文献   
999.
上海市应对气候变化的碳减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上海市能源消费特征,估算上海市碳排放量、碳汇量及净碳源量.采用情景分析和数学模拟等技术手段,设计了12个情景方案分析上海市远期碳排放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能源消费以工业消耗为主,2005年上海能源活动引起的碳排放量达到5 805 万t碳当量.与此同时,上海市万元GDP净碳源量持续下降,2005年降至每万元0.58 t碳当量,表明上海市在碳减排方面的举措颇有成效.情景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上海市碳减排量有望达到11 104 万t碳当量.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高能球磨法, 以氮化锂和酰氯氰脲作为前驱物, 并在反应物中滴入少量丙酮制备石墨相氮化碳. 将获得物在真空条件下的管式炉中热处理, 制备出球形体材料.  XRD结果表明, 合成的样品为结晶的石墨相氮化碳.  FTIR和XPS给出合成的石墨相氮化碳内部氮原子和碳原子的主要键合状态.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可知, 合成样品主要由直径为200~300 nm的球形粒子组成.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