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9篇
  免费   334篇
  国内免费   365篇
系统科学   164篇
丛书文集   182篇
教育与普及   4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篇
现状及发展   33篇
综合类   671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56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10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61篇
  2016年   163篇
  2015年   293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283篇
  2012年   429篇
  2011年   410篇
  2010年   312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384篇
  2006年   348篇
  2005年   375篇
  2004年   307篇
  2003年   294篇
  2002年   239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92篇
  1999年   155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115篇
  1996年   110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91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67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1篇
  1989年   55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71.
成都市四种垂直绿化植物生态学效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cuspidata),木香(Rosa banksiae Ait),油麻藤(Mucuna sempervirens),紫藤(Wistaria sinensis Sweet)四种垂直绿化植物测定叶面积指数、呼吸与光和速率及蒸腾强度等指标,计算释氧固氮和吸热降温量,量化评价了四种垂直绿化植物的生态学效应.  相似文献   
72.
研究了生理介质中苦参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结果发现,在0.30~1.20V(相对于SCE)的电位窗口内及0.15mol/LNaCl水溶液中,苦参碱在0.92V附近产生了一个不可逆氧化峰,并且在一定条件下电极反应受扩散步骤控制.运用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苦参碱的峰电流与其浓度的关系,确定了浓度测定线性范围4.0×10-4~1.4×10-2mol/L,检测限为(4.0±0.02)×10-4mol/L.用该方法测定了相应药物中苦参碱的含量,相对偏差在0.6%以内,平均回收率为100.0%~101.0%,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符合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73.
提出求证电阻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之间的等效变换关系的一种新方法,利用外接电阻或者外接电源的方法,将电阻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之间的等效转化为二端网络电路之间的等效问题,在简化电路的分析基础上,求解代数方程组,从而获得电阻星形联接和三角形联接的等效变换关系式.  相似文献   
74.
当量粘度法判断RF树脂粘合性能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测量在线取样的间苯二酚-甲醛树脂(以下简称RF树脂)溶液的当量粘度,来间接判断RF树脂的粘合性能。在NaOH质量分数为0.25%、反应温度为25℃的条件下,分析得出在反应时间为5h、F/R=1.8时合成的RF溶液粘合性能较好。并对此试样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分析结果与测当量粘度结果一致,说明当量粘度法问接判定RF树脂的粘合性能的可行性,对实际生产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5.
Methods were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mass ratios of carbon isotopes in trace amounts of aerosol carbonate. A Finnigan MAT 252 mass spectrometer fitted with an on-line Kiel device was to determine the ^13C/^12C ratio in CO2 produced from the carbonate. A study using these methods was conducted to characterize the carbonate carbon isotopes in aerosol samples collected in Xi‘an on dusty and normal days during March and April 2002. Results of the study demonstrate that insights into the origin of the dust can be deduced from its isotopic composition. That is, the δ^13C ofcarbonate for dust storm samples ranged from -1.4‰ to -4.2‰, and this is consistent with sandy materials in dust source regions upwind. In contrast, for non-dusty days δ^13C ranged from -7.5% to -9.3‰, which is more similar to fine particles emitted from local surface soils. Comparisons of dust storm aerosols with surface soils from source regions and with aerosol samples collected downwind indicate that the δ^13C values did not change appreciably during longrange transport. Therefore, carbon isotopes have the potential for distinguishing among source materials, and this approach provides a powerful new tool for identifying dust provenance.  相似文献   
76.
为了降低微生物絮凝剂M-25的生产成本,以查氏母液为基础,采用替代碳源和氮源的方法,开发出了廉价的替代碳氮源:淀粉和尿素.使用该替代培养基的发酵液处理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高达99.5%,比查氏培养基提高2.5%, 培养基成本降低近60%.  相似文献   
77.
针对呈矩形/长方体为周期的复合材料弹性力学问题,对具有高速震荡系数的弹性方程给出了一种多尺度渐进分析方法,描述了以矩形/长方体为周期的复合材料以及相关的弹性力学方程.对此种周期区域进行双尺度分析得到其计算力学性能参数的公式及相应位移场的一些理论结果,给出了基于双尺度方法来计算复合材料的多尺度计算程序.  相似文献   
78.
含铌微合金低碳钢的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Gleeble-1500热力模拟实验机研究了含铌微合金低碳钢在不同变形条件下连续冷却过程的相变规律,利用热膨胀法结合金相法建立了静态和动态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变形参数对组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高温变形促进了珠光体相变,在950℃以上,变形温度的升高导致铁素体转变区减少;从贝氏体转变开始温度看,950℃变形促进了贝氏体相变;在相同变形温度下,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先共析铁素体的量增多,贝氏体量减少;在900℃以下变形促进了高温等轴铁素体的形成,抑制了贝氏体的相变.  相似文献   
79.
利用X射线衍射及程序升温还原技术 ,对等体积浸渍法制备的Co Mo/AC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采用高压微反装置、以二苯并噻吩为模型化合物 ,在一定的温度和空速下对催化剂进行了加氢脱硫活性评价。X射线衍射表征结果表明 ,柱状活性炭具有良好的担载催化剂活性组分的能力 ,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能很好地分散 ,因而只检测到部分活性组分很弱的衍射峰。在 12 0℃和 2 6 0℃条件下处理的催化剂表面物种主要是MoO3 ,没有发现含Co的物种和CoMoO复合氧化物的衍射峰 ;5 0 0℃焙烧处理的催化剂的表面物种主要是MoO2 。程序升温还原表征结果表明 ,Co Mo/AC催化剂表面物种的还原温度低于Co Mo/γ Al2 O3 催化剂。加氢脱硫活性评价结果表明 ,催化剂的还原特性和加氢脱硫活性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在Co Mo/AC体系中 ,Co与Mo原子比为 0 .7的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高于γ Al2 O3 负载的Co Mo催化剂 ;而Co与Mo原子比为 0 .2 ,0 .35和 0 .5的Co Mo/AC催化剂的加氢脱硫活性却低于Co Mo/γ Al2 O3 催化剂  相似文献   
80.
本文主要通过文献研究、政策调研的方法,梳理了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下的低碳技术发展形势。研究发现,中国未来面临的减排压力较大,发展低碳技术势在必行。但是,由于受国际经济利益博弈格局的影响,以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实际低碳技术转移效果很差,未来也很难实现突破,所以发展自主研发的低碳技术产业是我国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应积极提升低碳技术专利质量、完善研发模式并实现技术的知识产权战略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