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30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433篇
系统科学   138篇
丛书文集   192篇
教育与普及   5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6篇
现状及发展   47篇
综合类   739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29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41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196篇
  2015年   310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299篇
  2012年   475篇
  2011年   453篇
  2010年   380篇
  2009年   359篇
  2008年   318篇
  2007年   429篇
  2006年   389篇
  2005年   416篇
  2004年   347篇
  2003年   335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19篇
  2000年   203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14篇
  1996年   117篇
  1995年   97篇
  1994年   102篇
  1993年   68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81.
络合吸附法提取镓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富集和提取镓的新方法——吸附沉淀法.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使单宁和镓生成有色的单宁.镓络合物,利用活性炭吸附有色络合物,把单宁一镓络合物吸附到活性炭上,过滤分离,灼烧滤渣,得到了含镓量较高的灰分,实现了镓的分离、富集和提取,回收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82.
本文详细叙述了碳纤维电极的研制工艺,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碳纤维电极的峰高均值为268.57μ A/V,变异系数为1.213%。GC电极的峰高均值为37.3μ A/V,变异系数为1.553%,碳纤维电极具有比GC电极更高的稳定性。在5.0mg/L Hg^2 -0.12mole/L盐酸溶液中测量铅,检测限达到0.020μ g/L(电富集600秒),并且用于血液中痕量铅的测定,标准加入回收率为93.5%。RSD(n=11)<8.3%。  相似文献   
83.
就各种因素对齿瓣延胡索悬浮细胞生长和延胡索乙素形成的影响做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接种量的提高,细胞生长加速,培养液浊度增大,齿瓣延胡索细胞悬浮液培养中最适接种量为2g/30ml;pH5.6最有利于细胞生物量的积累;2,4—D与2种细胞分裂素的组合,对于生长量积累和THP含量的作用最显著;在培养基中添加甘露糖和半乳糖,对于提高培养物THP含量是有效的;G1y Phe Lys的作用效果最显著,细胞鲜质量、干质量和THP含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84.
糖精钠和山梨酸电极产物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电化学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糖精钠和山梨酸在-1.6V处的还原进行分离和表征,为鉴定电极反应,推断电极反应机理,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
等离子体离子注入类金刚石多层膜机械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平衡磁控溅射及等离子体离子混合注入方法在奥氏体不锈钢 1 Cr1 8Ni9Ti基体上制备 N/ Ti N/ Ti(N,C) / DLC梯度膜 .研究了类金刚石 (DLC)梯度膜的结构特征和力学性能 .试验结果表明 ,N/ Ti N/ Ti(N,C) / DLC梯度膜最外层为典型的 DLC层 .梯度膜的硬度、弹性模量、断裂韧性以及界面结合强度值分别为 1 9.84GPa、1 90 .0 3GPa、3.75MPa· m1/ 2和 5.68MPa·m1/ 2 .试验所制备的 DLC多层膜比 DLC单层膜具有更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  相似文献   
86.
碳纤维表面特性对反硝化菌固着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比反硝化菌在不同基体碳纤维表面的固着化及碳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对菌种的固着化实验,研究了碳纤维(基体、比表面积、循环利用性等)特性,尤其表面含氧官能团对反硝化菌固着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反硝化菌在PAN基碳纤维上的平均挂膜厚度明显高于沥青基和粘胶基碳纤维。碳纤维表面适量的含氧官能团有助于较多、较牢固地固着反硝化菌。对三种PAN基碳纤维的XPS谱图分析表明碳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O—CO对反硝化菌的固着化影响较大,当碳纤维表面含氧官能团—O—CO中碳原子占表面碳原子总量的3%左右时反硝化菌固着化效果较佳。经过比较表明PAN基碳纤维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好、固着化程度高、再生能力强、耐微生物分解及化学腐蚀的优异的新型反硝化菌固着化载体。  相似文献   
87.
采用TiO2光催化剂对河水中污染物进行光催化降解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用光催化剂TiO2对西清河废水进行了废水处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随着催化剂用量的增加,COD、色度的去除率逐渐增大, 但当其用量超过0.5g时,COD、色度的去除率增加缓慢,超过0.6g时开始下降;当pH<6.5时,随着pH值降低,当pH>6.5时,随着pH值升高,COD、色度去除率均降低;随着光照时间延长,COD、色度去除率逐渐升高,但当光照时间超过 10h 后, COD、色度去除率升高幅度非常缓慢.当催化剂用量为0.6g、 pH =6.5、光照12 h时,西清河废水的COD、色度去除率分别达到75.0%、78.5%.  相似文献   
88.
本文以TiO_2为催化剂,采用中压汞灯为光源对偶氮染料溶液进行了光催化降解的研究。研究表明,该实验能够使直接R-F偶氮染料水溶液降解脱色,该反应为动力学一级反应。染料初始浓度在50mg·L~(-1),温度在20±1℃,经20min光照,其脱色率为97.0%以上;COD_(cr)去除率为60%左右。  相似文献   
89.
Na_2WO_4与BTA复配对碳钢的缓蚀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交流阻抗法和极化曲线法来研究环境友好型缓蚀剂钨酸盐和苯并三氮唑(BTA)、ZnSO4、D-葡萄糖酸钠等的复配对碳钢的缓蚀效果。研究发现,当缓蚀剂总浓度为5×10-4mol/L时,钨酸盐和BTA复配摩尔比为2∶1时缓蚀效果最好,当配方中含有4mg/LZnSO4,其缓蚀效果有一定增加;再加入10mg/LD-葡萄糖酸钠后缓蚀效果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0.
Profound geotectonic, climatic and biological changes occur during the terminal Neoproterozoic and its transition into the early Cambrian. These are reflected in temporal variations of the chemical and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seawater. We are studying a sequence of sedimentary rocks at the Shatan section, northern Yangtze Platform, Sichuan Province of China. This succession comprises, in ascending stratigraphic order, predominantly calcareous sediments of the Sinian upper Dengying Formation and black shales of the lower Cambrian Guojiaba Formation (time equivalent of Niutitang Fm.). Paleoenvironmental setting represents shallow-water shelf deposits. The objective of our study is to provide temporal records for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s of organic and carbonate carbon throughout this time interval. Organic carbon isotope values display a range between -35.8‰ and -30.1‰ with clear stratigraphic variations. Carbonate carbon isotope data vary between -3.5‰ and +0.5‰. These secular variations are interpreted to reflect perturbations of the global carbon cycle, specifically changes in the fractional burial of organic carbon. However, local conditions have further affected the isotopic sign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