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94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249篇
系统科学   80篇
丛书文集   128篇
教育与普及   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4篇
现状及发展   30篇
综合类   492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30篇
  2021年   96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33篇
  2016年   131篇
  2015年   240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322篇
  2011年   310篇
  2010年   236篇
  2009年   234篇
  2008年   189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53篇
  2005年   268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21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6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40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高分辨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表征了3种不同纳米尺度碳的石墨碎片微结构及其石墨化程度,并采用线性扫描、交流阻抗方法对由纳米尺度的碳粒制备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随纳米尺度碳粒石墨化度的减小,石墨碎片卷曲形态的清晰度增加,对应电极对甲醇的电化学氧化能力增强,氧化峰电流及电容值增加.由此认为:石墨碎片的卷曲和石墨化属于两种不同形式的碳原子有序化,二者均可对纳米尺度碳粒的电化学性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992.
The SiC gradiently coated carbon fiber/carbon (Cf/C) composites were prepared by a two-step rapid chemical liquid deposition (RCLD) method. The micro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he composites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X-ray diffrac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ogether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analysis, bending tests, and oxidation test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urface layer of the composites is composed of SiC, pyrocarbon, and carbon fibers. Their inner area consists of pyrocarbon and carbon fibers. The SiC content gradiently decreases with increasing distance from the outer surface to the center of the composites. Furthermore, the thickness of the SiC layer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etraethylorthosilicate content and deposition time. SiC coatings have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bending strength of the composites. However, the oxidation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s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ickness of the SiC layer.  相似文献   
993.
A low carbon steel with Cr addition of 0.46wt% combined with trace elements of Mn and Ti was studied. The apparent activation energy of deformation and the hot deformation equation of the steel in the ferritic range wer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single hot compression tests. The hot-rolled strip of 3 mm in thickness rolled in the ferritic range was obtained using a laboratory hot rolling mill.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show that the values of yield strength and ultimate tensile strength are 230 and 330 MPa, respectively, and the elongation is 33%. The average r-value is 1.1. Large polygonal ferrite recrystallization grains with about 40 grn in size and the strong { 111 } recrystallization texture can be obtained in the hot-rolled strip.  相似文献   
994.
为了增加碳纳米管在有机溶剂的分散性和反应活性.通过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成功在CNT表面接枝了具有较高反应活性的伯胺.应用FTIR,TGA及溶解性实验对产物进行了表征.而且,本实验中的方法可以增加接枝有机官能团的密度。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5.
粉煤灰烧失量对机敏水泥基材料压敏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高烧失量粉煤灰的利用,在碳纤维质量分数为0.5%和0.9%的机敏水泥基材料中,分别加入烧失量(质量分数)4.88%和26.28%,掺量15%,20%,25%的两种粉煤灰.通过对其在小应力循环作用下压敏性和导电性变化规律的研究,指出当纤维掺量较低时,含高烧失量粉煤灰的机敏水泥砂浆的压敏性,随着粉煤灰量的增加而变差;当纤维掺量较高时,含高烧失量粉煤灰的机敏水泥砂浆的压敏性,随着粉煤灰量的增加而变好;含高烧失量粉煤灰的机敏水泥砂浆导电性总低于含低烧失量粉煤灰的水泥砂浆.  相似文献   
996.
经济发展对中国能源碳排放空间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探索经济发展与能源碳排放之间的关系,对中国能源碳排放的空间布局变化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国家产业结构演进和生产技术进步的加快,目前中国能源碳排放的增速开始明显减缓;从区域分布来看,东部地区碳排放经历了先下降和上升的过程,而西部地区碳排放过程则是保持上升趋势;从省区分布来看,各个省份的碳排放都有所增长,但排放量的差距逐渐增大,这与各地产业结构多元化程度、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97.
CO2浓度升高对三江平原典型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择三江平原典型草甸化小叶章湿地为研究对象,利用开顶箱控制CO2浓度,模拟CO2浓度升高对湿地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CO2浓度升高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受土壤氮素水平制约。不施氮和常氮处理,CO2浓度升高对其影响不显著;高氯处理,土壤中可利用的氮相对充足,微生物活性不受氮素限制,土壤微生物量碳显著增加。置于CO2浓度升高环境中的土壤水溶性有机碳含量有增高的趋势,但没有达到统计上显著水平(P〉0.05)。施氮均促进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水溶性有机碳的增加。图2,参13。  相似文献   
998.
上海市应对气候变化的碳减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上海市能源消费特征,估算上海市碳排放量、碳汇量及净碳源量.采用情景分析和数学模拟等技术手段,设计了12个情景方案分析上海市远期碳排放趋势.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市能源消费以工业消耗为主,2005年上海能源活动引起的碳排放量达到5 805 万t碳当量.与此同时,上海市万元GDP净碳源量持续下降,2005年降至每万元0.58 t碳当量,表明上海市在碳减排方面的举措颇有成效.情景分析结果表明,2020年上海市碳减排量有望达到11 104 万t碳当量.  相似文献   
999.
采用高能球磨法, 以氮化锂和酰氯氰脲作为前驱物, 并在反应物中滴入少量丙酮制备石墨相氮化碳. 将获得物在真空条件下的管式炉中热处理, 制备出球形体材料.  XRD结果表明, 合成的样品为结晶的石墨相氮化碳.  FTIR和XPS给出合成的石墨相氮化碳内部氮原子和碳原子的主要键合状态.  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可知, 合成样品主要由直径为200~300 nm的球形粒子组成.    相似文献   
1000.
活化微碳圆盘电极用于鸟嘌呤测定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活化微碳圆盘电极为工作电极,铂电极为对电极,Ag/AgCl电极为参比电极,研究了鸟嘌呤的电化学行为。在pH=8.20的Britton-Robinson(B-R)缓冲溶液中,鸟嘌呤于0.780 V有一氧化峰。工作电极在1.0 mol·L^-1的NaOH溶液中活化5 min后,鸟嘌呤氧化电流响应明显提高。氧化峰电流和鸟嘌呤浓度在1.0×10^-6~1.0×10^-4 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为6.0×10^-8 mol·L^-1。对5.0×10^-5 mol·L^-1鸟嘌呤溶液进行10次的连续重复测定,相对标准偏差为4.30%,表明稳定性良好。这种法操作简便、快速灵敏,用于实际样品阿昔洛韦片中鸟嘌呤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